一种产妇出血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25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妇出血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产妇出血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医疗设备是指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等。医疗设备一般可分为三类: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

以诊断设备为例,在妊娠科室,产妇生产之后往往会因为手术刀口、宫内组织、产道破损等原因导致出血症状。轻微的出血是正常现象,但是严重的出血则会危及产妇的生命。为此,在产妇生产之后,在其睡眠期间需要通过设备监测其出血状况。

目前,往往通过带有倾斜凹槽的垫板收集产妇的出血,然后通过软管将收集的血液汇集到容器瓶中,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容器瓶上的刻度即可获知产妇的出血状况。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产妇出血状况的监测,需要人为地通过定期地观察容器瓶的刻度,在半夜或凌晨时间段,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疲惫或遗忘等原因导致未能及时观察容器瓶的刻度情况,如果此时产妇大出血,却未能及时发现,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时刻有效地监测产妇的出血状况,并使医护人员及时获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妇出血监测装置,能够时刻有效地监测产妇的出血状况,并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妇出血监测装置,包括吸血坐垫和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吸血坐垫吸收的血液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发出警报的监测器,所述监测器上设置有正负电极对,且所述正负电极对中的正负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吸血坐垫上的不同位置;所述吸血坐垫内填充有在湿润时导电且随湿润程度变化而改变自身电参量的吸湿材料。

优选地,所述吸血坐垫的表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形成电容的金属薄膜,且所述正负电极对中的正负极分别与其中一片所述金属薄膜相连。

优选地,所述监测器内设置有与所述正负电极对相连、用于根据两片所述金属薄膜所形成的电容的电压变化计算所述吸血坐垫的吸血量的计算模块。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吸血坐垫表面的金属薄膜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血液顺利流通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吸血坐垫包括若干份单位体积的吸湿块,所述正负电极对的数量与所述吸湿块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正负电极对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所述吸湿块中。

优选地,各所述吸湿块的上下表面均为薄膜印刷电路,且各所述正负电极对中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薄膜印刷电路连接。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份所述吸湿块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地,各所述吸湿块上的正负电极对中的正极互相连接,且各所述吸湿块上的正负电极对中的负极互相连接,以形成并联电路。

优选地,各所述吸湿块上的正负电极对中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连接成方形螺旋状结构或凹凸曲折结构。

优选地,各所述吸湿块内设置有用于在溶于水时提高导电率的无机盐。

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妇出血监测装置,主要包括吸血坐垫和监测器。其中,吸血坐垫内填充有在湿润时导电且随湿润程度变化而改变自身电参量的吸湿材料。而监测器上设置有正负电极对,并且正负电极对中的正负极分别设置在吸血坐垫上的不同位置。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妇出血检测装置,吸血坐垫可供产妇卧床休息时垫在下身处,一旦产妇出现出血状况,吸血坐垫即可将其吸收。监测器上的正负电极对设置在吸血坐垫上,时刻监测着吸血坐垫内的吸湿材料的湿润情况。当产妇出现出血状况时,吸湿材料立即将血液吸收,从而从干燥状态逐渐变得湿润,并将正负电极导通,而随着吸湿材料对血液的吸收量增加,其电参量也相应发生变化,该电参量的变化值反映了产妇的出血量,即出血量越多,吸湿材料越湿润,其电参量变化越大;反之亦然。当吸湿材料湿润到一定程度时,正负电极之间的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变化值达到预设阈值,从而触发监测器的警报机制并发出警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妇出血监测装置,能够时刻有效地监测产妇的出血状况,并在检测到出血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吸血坐垫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二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三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5中:

吸血坐垫—1,吸湿块—101,监测器—2,正负电极对—201,计算模块—202,金属薄膜—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产妇出血监测装置主要包括吸血坐垫1和监测器2。

其中,吸血坐垫1供产妇在睡眠时垫在下身处,并且内部填充有在湿润时导电的吸湿材料,比如海绵和棉花等,如果产妇出现出血状况,吸血坐垫1中的吸湿材料能够将血液吸收。并且随着吸湿材料对血液量的吸收,湿润程度逐渐变化,其电参量也将跟随发生相应变化。比如,吸湿材料的电阻值、形成电容结构后的电容电压值或形成电感器结构后的电感值等。

监测器2上设置有正负电极对201,并且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负极分别设置在吸血坐垫1上的不同位置,主要用于检测吸血坐垫1中的吸湿材料所吸收的血液量,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变化模拟产妇出血量的变化。具体的,当产妇无出血状况时,吸湿材料很干燥,几乎绝缘,此时吸湿材料几乎不导电,正负电极之间几乎不导通,监测器2据此可判断出产妇基本无出血状况;而当产妇出现出血状况时,吸湿材料逐渐变得湿润,开始导电,此时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发生变化,监测器2根据检测到的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变化值即可根据内置算法计算出产妇的出血量。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妇出血检测装置,吸血坐垫1可供产妇卧床休息时垫在下身处,一旦产妇出现出血状况,吸血坐垫1即可将血液吸收。监测器2上的正负电极对201设置在吸血坐垫1上,时刻监测着吸血坐垫1内的吸湿材料的湿润情况。当产妇出现出血状况时,吸湿材料立即将血液吸收,从而从干燥状态逐渐变得湿润,并且自身的电参量逐渐发生变化,该电参量的变化值反映了产妇的出血量,即出血量越多,吸湿材料越湿润,电参量变化越大;反之亦然。当吸湿材料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变化值超过预设阈值,从而触发监测器的警报机制并发出警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为了更加精确地判断产妇的出血情况,可在监测器2上设置多个正负电极对201,并且将各个正负电极对201均匀地分布到吸血坐垫1上的不同位置。如此,各个正负电极对201即能够较全面地判断整个吸血坐垫1上的出血分布情况。并且,预设阈值一般可设置为70%。当然,该阈值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做调整。

对于吸血坐垫1而言,可将其内部填充的吸湿材料分解为若干份单位体积的吸湿块101,即吸湿材料由多份吸湿块101拼接而成,同时将多个正负电极对201按照1:1的分布方式设置,从而使得每份吸湿块101上都设置有一对正负电极对201。如此设置,监测器2即能够根据各正负电极对201的导通情况,对吸血坐垫1上血液吸收的量和分布面积具有比较清楚的监测,从而可以使医护人员了解到产妇大致的出血创口位置。至于吸湿材料的电参量变化,由于吸湿材料在吸收血液时,从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其最明显的电参量变化应为电阻值变化。因此,监测器2可以通过检测正负电极对201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而检测出血量。如此,吸湿材料的湿润程度越高,其电阻值就越小,出血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在监测器2发出警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吸湿材料在吸收血液时会发生膨胀,体积会变大,因此还可以通过在吸湿材料中埋设易脱式电阻结构,比如两根柱状电阻通过拉环互相紧套等,通过吸湿材料吸收血液时膨胀的物理拉力效应将易脱式电阻结构拉断的方式发生警报。当然,为避免误触,可以将多个易脱式电阻结构并联在正负电极对201中,只有当其中预设比例的易脱式电阻结构均被拉断时才发出警报。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吸血坐垫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另外,监测器2还可以通过检测正负电极对201之间的电容电压值的方式检测出血量,同时为提高正负电极对201对吸血坐垫1吸血情况的检测精确度,可在吸血坐垫1的表面和底面分别设置金属薄膜3。如此,表层金属薄膜3、中间吸湿材料和底层金属薄膜3就形成了三明治夹层电容结构,再将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负极分别与其中一片金属薄膜3相连。比如,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极可与表层的金属薄膜3相连,而负极可与底层的金属薄膜3相连。

进一步的,由于两片金属薄膜3与吸湿材料形成了电容结构,同时在吸湿材料吸收血液时发生导电性变化,因此可通过检测该电容结构的电压变化来判断吸血坐垫1的吸血量。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检测器2内设置了计算模块202,该计算模块202与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负极分别相连,主要用于根据金属薄膜3所形成的电容变化计算吸血量。由于电容结构的电容器静电容量表达式为:C=ε×S/d,其中,C为电容,ε为介电常数,S为电极面积,d为电介质厚度。如此,在吸血坐垫1吸收血液时,吸湿材料逐渐变得湿润,此时其导电性提高,ε增加,C也增加,同时吸湿材料开始膨胀,d相应增加,C相应减小。综合来看,在吸血坐垫1吸收血液时,电容不断发生变化。而计算模块202就将电容的变化代入到预设的关系曲线中进行计算,即可获得对应的血液量。不仅如此,计算模块202还可通过自动监测每份吸湿块一块一块地逐步导通的方式计算吸血量。

当然,还可以通过将吸湿材料螺旋缠绕形成电感器,再通过检测其电感变化的方式来检测出血量。

此外,本实施例还在吸血坐垫1表面的金属薄膜3上设置了若干通孔,以使得血液能够顺利从吸血坐垫1的表面渗透到内部。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各吸湿块10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为薄膜印刷电路,同时将各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薄膜印刷电路连接。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各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负极交错导通,发生检测结果混乱、出现误报等情况,本实施例还在各吸湿块101之间设置了绝缘层,比如塑胶层等。如此避免了各个吸湿块101之间的正负电极对201的互相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基于同样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各吸湿块101内设置了无机盐,如此,在吸湿块101吸收血液时,无机盐溶解,从而通过血液中的盐分电介质提高导电率,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当吸血坐垫1分成大量的单位体积吸湿块101时,吸收血液的面积较广,因此检测范围也必须较广,数据采集的覆盖面和采集方式也必须具有正对性。为此,本实施例中将各吸湿块101上的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极互相连接,再同时接回到监测器2中,同时将各吸湿块101上的正负电极对201中的负极也互相连接,再同时接回到监测器2中,如此使得各个正负电极对201形成并联电路。如图3所示,各个正负电极对201所形成的并联电路可以形成类似交流电中的火线与零线的接线方式。

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二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同时,各个正负电极对201所形成的并联电路还可以形成凹凸曲折结构。其中正极线将各个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极依次串联,并覆盖各个吸湿块101块后引出,而负极线也同样如此分布。

如图5所示,图5为图1中所示的正负电极对在各吸湿块上的第三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另外,各个正负电极对201所形成的并联电路还可以形成方形螺旋状结构。其中正极线由外到内依次将各个正负电极对201中的正极依次串联,并覆盖各个吸湿块101后在中间最后一块吸湿块101停止,而负极线则在各个吸湿块101的另一面同样按照由外到内依次连接各个负极的方式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正负电极对201在各个吸湿块101上的分布方式多种多样,并不仅限于上述三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