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737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本领域涉及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过敏性皮炎、细菌性皮炎、湿疹、真菌感染、坐疮等。这些皮肤病除患处瘙痒难忍外,还伴有出疹子或皮肤角质化,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再加上病因复杂,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很多,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中药、西药各有千秋,但多数外用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皮肤病进行治疗,对于由其它病因或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病,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而且治疗时间长,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皮肤病带给人的烦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过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吗啉胍粉5-8份、呋喃唑酮粉4-7份、酮康唑软膏50-70份、维生素B2粉0.2-0.3份、黄豆油0.1-0.3份、白凡士林30-40份、甘油醇5-10份、蜂蜜1-2份、中药添加剂2-5份;所述的中药添加剂包括川连1-2份、黄柏1-2份、百部1-2份、苦参1-2份、薄荷2-3份、芦荟2-3份、田七2-3份、黄瓜2-3份。优选的,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吗啉胍粉6-7份、呋喃唑酮粉5-6份、酮康唑软膏55-65份、维生素B2粉0.2份、黄豆油0.2份、白凡士林35-38份、甘油醇6-8份、蜂蜜2份、中药添加剂3-4份;所述的中药添加剂包括川连1份、黄柏1份、百部1份、苦参1份、薄荷2份、芦荟2份、田七2份、黄瓜2份。上述配方中,吗啉胍,为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繁殖。在人胚肾细胞上,1%浓度对DNA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RNA病毒(埃可病毒)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病毒增殖周期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但对游离病毒颗粒无直接作用。呋喃唑酮,为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氧化还原酶从而阻断细菌的正常代谢。酮康唑软膏,为广谱抗真菌药,规格为每1g酮康唑软膏中含有20mg酮康唑。对深部感染真菌如念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孢子丝菌属等均具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铜管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也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市场上购买可得。维生素B2,为水溶性维生素。不仅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代谢,可提高肌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也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促进细胞再生;此外,还具有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黄豆油色泽深黄,有豆腥味,含有的丰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含有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产,还具有驱虫、润肠、润肤的作用。白凡士林,为药用辅料、润滑剂、软膏基质,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湿用品。本发明的中药成分来源及功效如下:川连,即黄连,【学名】Coptischinensis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性味归经】(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黄柏,【学名】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檗皮,是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性味归经】苦;寒。肾经;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百部,【学名】Stemonajaponica.【别名】婆妇草,药虱药,是百部科的植物。百部为多年生草本,地下簇生纺锤状肉质块根,茎上部攀援它物上升。【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苦参,【学名】Sophoraflavescensvar.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变种。【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薄荷,【学名】Mentha,【别名】野薄荷、夜息香,爲唇形科的一属,包含25个种,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绿薄荷(Spearmint)为最常用的品种,而植物的不同来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种品名。【性味归经】辛,凉。入肺经、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芦荟,【学名】Aloe.【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寒,无毒。【功能主治】主治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烦热惊风,热结便秘,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湿疮疥癣,痔瘘。田七,【学名】Panaxpseudo-ginsengvar.notoginseng.【别名】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及广西深山中。【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功能】止血;散血;定痛。【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黄瓜,【学名】CucumissativusLinn.【别名】胡瓜、刺瓜、王瓜、勤瓜、青瓜、唐瓜、吊瓜,葫芦科黄瓜属植物。【性味】凉,甘。【功用】清热止渴,利水消肿。【主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非疮。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本发明还提供了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即采用水提或40-95%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制备而成的。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方案一: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95℃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方案二: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95℃时相对密度为1.0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95℃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方案三: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用40-9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60-95℃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外用药膏,采用多种具有抗病毒、杀菌抑菌、止痒作用的西药组分,并结合具有细胞修复、润肤、驱虫作用的中药组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炎、湿疹、毛囊炎、坐疮、脚气等皮肤病,治疗效果显著,且疗效快,疗程短。添加的中药成分对皮肤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以及保养修护作用,安全无刺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原料用量为:吗啉胍粉5kg、呋喃唑酮粉4kg、酮康唑软膏50kg、维生素B2粉0.2kg、黄豆油0.1kg、白凡士林30kg、甘油醇5kg、蜂蜜1kg、川连1kg、黄柏1kg、百部1kg、苦参1kg、薄荷2kg、芦荟2kg、田七2kg、黄瓜2kg。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其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实施例2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原料用量为:吗啉胍粉6kg、呋喃唑酮粉5kg、酮康唑软膏55kg、维生素B2粉0.22kg、黄豆油0.15kg、白凡士林32kg、甘油醇6kg、蜂蜜1.2kg、川连1.2kg、黄柏1.2kg、百部1.2kg、苦参1.2kg、薄荷2.2kg、芦荟2.2kg、田七2.2kg、黄瓜2.2kg。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其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8倍,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实施例3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原料用量为:吗啉胍粉7kg、呋喃唑酮粉6kg、酮康唑软膏60kg、维生素B2粉0.25kg、黄豆油0.15kg、白凡士林35kg、甘油醇7kg、蜂蜜1.5kg、川连1.5kg、黄柏1.5kg、百部1.5kg、苦参1.5kg、薄荷2.5kg、芦荟2.5kg、田七2.5kg、黄瓜2.5kg。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其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用6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倍,提取时间为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实施例4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原料用量为:吗啉胍粉8kg、呋喃唑酮粉7kg、酮康唑软膏65kg、维生素B2粉0.28kg、黄豆油0.18kg、白凡士林38kg、甘油醇8kg、蜂蜜1.8kg、川连1.8kg、黄柏1.8kg、百部1.8kg、苦参1.8kg、薄荷2.8kg、芦荟2.8kg、田七2.8kg、黄瓜2.8kg。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其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0倍,每次提取时间为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95℃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其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活性成分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散剂。实施例5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原料用量为:吗啉胍粉8kg、呋喃唑酮粉7kg、酮康唑软膏70kg、维生素B2粉0.3kg、黄豆油0.2kg、白凡士林40kg、甘油醇10kg、蜂蜜2kg、川连2kg、黄柏2kg、百部2kg、苦参2kg、薄荷2kg、芦荟2kg、田七2kg、黄瓜2kg。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吗啉胍粉、呋喃唑酮粉、维生素B2粉拌匀,得混合粉备用;B、将黄豆油、白凡士林、酮康唑软膏、甘油醇混合,并调成糊状,得糊状组分备用;C、将中药添加剂提取活性成分后,与步骤A、B得到混合粉和糊状组分混合,拌匀并调成膏,即制得药膏。其中药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中药添加剂的全部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95℃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0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95℃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临床试验总结1基本资料选50位患者服用本发明外用药膏,50位患者中,年龄20-45岁,分别有过敏性皮炎、细菌性皮炎、湿疹、真菌感染、坐疮等,有些还伴有出疹子或皮肤角质化,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2使用方法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外用药膏涂涂敷于患处,2次/日,连续使用2周,观察涂敷后症状变化。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皮肤症状消失,一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症状有了较大改善;无效:症状没有明显改善。4结果见表1。表1疗效结果治愈有效有效率(%)疗效482100%临床结果显示:本发明对皮肤炎症的有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发明有良好调能够有效改善皮肤问题。典型病例服用案例1、赵××,广西来宾市人,女,28岁,某公司职员,长期浅眠,过敏性皮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外用药膏,2次/日,连续使用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2、姜××,男,31,陕西省灵石市人,某工厂员工,坐疮,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外用药膏,2次/日,连续使用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3、栗××,广东广州市人,女,30岁,某高校教师,湿疹,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外用药膏,2次/日,连续使用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4、周××,广东珠海市人,男,45岁,某公司职员,长期头痛,真菌感染,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外用药膏,2次/日,连续使用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