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61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属于治疗肠胃炎的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肠胃炎,慢性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久治不愈之特点,本病病在脾胃反胃吐食,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治疗肠胃炎的药物普遍为西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治疗肠胃炎的西药,虽然都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西药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需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并且疗效不太理想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治疗肠胃炎的药物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治疗肠胃疾病且促进胃肠功能的中药,需要进行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的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实现的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为,该中成药由肉豆蔻、陈皮、薏苡仁、白茯苓、山药、茴香共6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的重量份配比为:肉豆蔻20份~30份,陈皮15份~20份,薏苡仁10份~20份,白茯苓20份~30份,山药30份~40份,茴香20份~25份。

本发明所实现的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各味中草药所占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肉豆蔻25份,陈皮18份,薏苡仁15份,白茯苓25份,山药35份,茴香23份。

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各味中草药具有的功效:

1.肉豆蔻:味属苦辛,质原香燥,入胃除邪。逐冷滞以下气行痰。能入脾胃与肾。宣导一切寒滞,煨熟又能实大肠。

2.陈皮:气温,味苦辛。无毒,苦辛降气。又主逆气。饮食入胃。散精于肝。味苦清心。味辛能通。所以通神也。

3.薏苡仁:补脾胃,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胃)药也。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

4.白茯苓:甘、淡、平,益脾胃。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利小便。除心下结痛,烦满口干,去胞中积热。

5.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阴不足则内热,补阴故能清热)。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

6.茴香:性燥,辛热。入肾膀胱。暖丹田,补命门,疗小肠冷气,理气开胃,调中止呕,亦治寒疝。食料宜之。

本发明通过将上述6味中草药进行合理、科学的配伍后,混合加工成粉,然后加工成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等,每剂重量为1g左右,得到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成年患者每日服用三次,每次5-6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根据中医辨证认为许多中草药有益脾胃,除呕逆的作用,经实际使用证明,对几十例患有肠胃炎的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使用,本发明的治愈率可达到75%以上。本发明的中成药属纯植物中草药,具有口感好、无异味、无毒副作用、效果快、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需煎熬,服用和携带都很方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或者经提取该组合物所得的最终提取液可经常规工艺进一步制备成的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如填充剂、甜味剂、防腐剂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成药,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配比为:肉豆蔻25份,陈皮18份,薏苡仁15份,白茯苓25份,山药35份,茴香23份。

上述配方中所述的份可以是公斤或克重量单位,制作时,可根据制作的量进行选择。制作时,最好将本发明的中成药制作为传统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每粒重量为1克左右,其用法用量为:可采用温开水与药粒一起吞服,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用药5~6粒。

本发明的中成药成品为纯植物中草药成品,本发明的中成药成品已经在进行试验使用,该药无异味,无毒副作用,不需煎熬、服用和携带都很方便,适应于男女各年龄段的肠胃炎病患者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