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608发布日期:2018-06-30 05:3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



背景技术: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很高,位于我国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的第2位,我国肝癌发病率可占全球的45%。晚期顽固性腹水即为晚期肝癌主要的并发症,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控制快速大量增长的晚期肝癌腹水,西医主要采取利尿、限盐、腹腔穿刺抽液、抽腹水后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等方法,但治疗后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医学界普遍认识到,对于肿瘤的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即为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现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方向,而中医药在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肝癌腹水可归属于中医学“臌胀”、“癥瘕”、“积聚”、“水蛊等范畴。其病情复杂,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水合而为病的特点。肝癌腹水的主要病变在于肝、脾、肾三脏,以肝脾肾俱虚、气血亏虚为本,邪气积聚、气滞血瘀、湿浊内生、水饮内停为标。

由于晚期肝癌腹水的发生缠绵难愈,给目前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何选择有效治疗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方剂,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已成为目前中医临床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解决现有技术中晚期肝癌腹水防治困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柴胡5~50份,厚朴5~50份,枳实5~50份,乌药5~50份,木香5~50份,砂仁5~50份,苍术5~50份,鸡内金5~50份,陈皮5~50份,青皮5~50份,姜半夏5~50份,三棱5~50份,莪术5~50份,茯苓5~50份,猪苓5~50份,泽泻5~50份,大腹皮5~50份,泽兰5~50份,鳖甲5~50份,生牡蛎5~50份,酒军5~50份,商陆5~50份,决明子5~50份,猕猴桃根5~50份,黄连5~50份,生甘草5~50份,党参5~50份,黄芪5~50份,白术5~50份,山药5~50份,当归5~50份,枸杞子5~50份,白芍5~50份。

所述的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优选为:柴胡5~30份,厚朴5~30份,枳实5~30份,乌药5~30份,木香5~30份,砂仁5~30份,苍术5~30份,鸡内金5~30份,陈皮5~30份,青皮5~30份,姜半夏5~30份,三棱5~30份,莪术5~30份,茯苓5~30份,猪苓5~30份,泽泻5~30份,大腹皮5~30份,泽兰5~30份,鳖甲5~30份,生牡蛎5~30份,酒军5~30份,商陆5~30份,决明子5~30份,猕猴桃根5~30份,黄连5~30份,生甘草5~30份,党参5~30份,黄芪5~30份,白术5~30份,山药5~30份,当归5~30份,枸杞子5~30份,白芍5~30份。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肝病调脾”的理论,《金匮翼·积聚统论》曰“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肝癌其病位在肝,七情过度,情志不畅,抑郁日久,或恼怒伤肝,可导致肝郁气滞,脏腑功能失调,肝郁伤脾,湿浊内生,气机阻滞则血运不畅,久则肝体受损,脉络受伤,痰瘀胶着,进而导致气滞湿租,瘀结水留,日积月累发为臌胀。因此,在肝癌中晚期腹水的治疗中,应同时采用了“消、清、补”相结合的方法。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使气、血、痰、水、食等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利水渗湿、软坚散结、泻下通腹等治法均可归属于消法,本发明中运用柴胡、厚朴、枳实疏肝理气,乌药温中理气散结,调畅气机;肝癌腹水多为脾虚湿困,《金匮要略》中有云:“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依据“肝病调脾”的理论,应用木香、砂仁、苍术、鸡内金健脾行气,调中化湿,顾护脾胃;陈皮、青皮、姜半夏燥湿化痰;三棱、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和保肝等活性成份,正如《金匮要略·水气》中有云:“血不利则为水”,活血散瘀之品具有消积散结之功效,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解除循环障碍;茯苓、猪苓、泽泻、大腹皮利水渗湿消肿,猪苓中含有猪苓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其抗肿瘤机制除直接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和核苷转运外,尚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研究表明其可抑制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水之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散瘀血,消痈痛,而为妇人要药。”泽兰即可解除癌肿之瘀滞,又可行水消肿;鳖甲、生牡蛎柔肝软坚散结,具有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增强免疫力,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及抗肿瘤作用。酒军、决明子具有活血泻下通腑之功效,商陆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可攻逐水饮,给邪气以出路,对二便不利、腹胀水肿等症有确切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商陆具有较强的抗病毒、降脂、补钾、保肝、利尿和抗肿瘤等多重作用,可有效降低转氨酶,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对降低肝癌患者门静脉压及提高食欲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顽固性腹水患者,与泽泻、泽兰、大腹皮合用可明显增强利水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肿瘤患者由于体内湿热壅结不解,血瘀不畅,导致羁留体内的癌毒,弛张活跃,缠绵难愈。因此,清法贯穿于疾病治疗之始终,这也是临床各家之共识。清法又称清热法,是一种通过运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以达到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的治疗方法。肝癌应用清热解毒之品,可以挫其锐气,抑其弛张,起到清除癌毒,化解湿热的目的。猕猴桃根、黄连、生甘草均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猕猴桃根提取物在体外治疗胃癌、肝癌以及食道癌等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效果。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来分析,清热解毒中药可有效阻止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也有利于肝组织的恢复,间接也起到治本的作用。补法以扶正祛邪原则,通过中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机体免疫活性细胞,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方中运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益气健脾,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抗邪有力;当归、枸杞子、白芍补血养肝,养阴调营,使气血充盛,利水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全方共奏健脾化湿、理气活血、攻逐水饮之功,且无伤阴耗气之虞。

结果显示,服用本发明的患者腹水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7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治疗前后抽取腹水时间间隔平均为(18.25±5.36)天,对照组为(11.27±4.6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腹痛、腹胀、疲劳乏力、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随访3个月后的腹水复发情况为16.33%(8/49),对照组为63.27%(31/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用本发明的患者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34.69%(17/49),对照组14.29%(7/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表明,本发明基于“肝病调脾”的理论,采用“消、清、补”相结合,祛邪扶正,运用健脾化湿、理气活血、攻逐水饮的治疗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门静脉压,可明显消除腹水,降低腹水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临床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柴胡15g,厚朴15g,枳实15g,乌药15g,木香10g,砂仁10g,苍术15g,鸡内金15g,陈皮10g,青皮10g,姜半夏15g,三棱15g,莪术15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30g,大腹皮30g,泽兰30g,鳖甲30g,生牡蛎30g,酒军9g,商陆9g,决明子15g,猕猴桃根30g,黄连9g,生甘草10g,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山药30g,当归15g,枸杞子30g,白芍30g。所述的中药为颗粒状,制备时,将原料药粉碎后按比例混合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柴胡15g,厚朴10g,枳实10g,乌药15g,木香7g,砂仁7g,苍术15g,鸡内金15g,陈皮10g,青皮10g,姜半夏10g,三棱10g,莪术1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20g,大腹皮30g,泽兰30g,鳖甲30g,生牡蛎30g,酒军5g,商陆6g,决明子10g,猕猴桃根15g,黄连5g,生甘草10g,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山药20g,当归15g,枸杞子15g,白芍20g。所述的中药为颗粒状,制备时,将原料药粉碎后按比例混合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柴胡15g,厚朴15g,枳实15g,乌药15g,木香10g,砂仁10g,苍术15g,鸡内金15g,陈皮10g,青皮10g,姜半夏15g,三棱10g,莪术1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30g,大腹皮30g,泽兰30g,鳖甲30g,生牡蛎30g,酒军6g,商陆6g,决明子10g,猕猴桃根30g,黄连6g,生甘草10g,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山药30g,当归15g,枸杞子30g,白芍30g。所述的中药为颗粒状,制备时,将原料药粉碎后按比例混合即可。

临床试验

选取确诊为晚期肝癌腹水的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肿瘤学》所制定的西医诊断标准,经超声、CT或MRI影像学检查明确有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持续4周以上AFP>400μg/L;生活质量评分在4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在1个月以上;排除继发性肝癌。按超声检查评估腹水量:小于500ml为轻度腹水,500~2000ml为中度腹水,大于2000ml为重度腹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9例(男性36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为2.78:1,年龄35~75岁,平均(57.5±7.87)岁,腹水程度:轻度25例,中度20例,重度4例。对照组49例(男性34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为2.27:1,年龄25~95岁,平均(58.3±7.87)岁,腹水程度:轻度27例,中度19例,重度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腹水量、原发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转移部位的分布、转移灶的数目、体力状况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初、复治情况上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予以呋塞米40mg/d,螺内酯100mg/d,药量根据腹水消退情况进行增减。低蛋白血症者(低于25g/L)予以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以利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实施例1的药方服用,每剂2煎,每煎加水500ml,文火煎至300mL,早、中、晚饭后温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腹围、24h尿量、TBili、ALT、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每1个月随访一次,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腹水复发为终点事件,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腹水复发率。对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观察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以上的生存期(指从治疗日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为止)。

疗效标准:(1)腹水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CR):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缓解,腹水完全消失,并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缓解,腹水消失或减少≥50%;稳定(NC):经1个疗程治疗后腹水减少小于50%。无效或进展(PD):腹水无减少或进一步增加,引起腹胀或呼吸困难加重,缓解症状需再次抽取腹水者。(2)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首先将各个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共分成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记为0、1、2、3分,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总积分,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进行判断,显效:积分减少≥70%,有效:积分减少≥30%,无效: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3)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参照《内科肿瘤学》拟定,根据治疗前后体力状况按体力状况,采用卡式评分标准(Karnofsky评分)。提高:较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上升≥10分;稳定:较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上升或下降不足10分;下降:较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下降≥10分。

结果:(1)腹水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完全缓解2例,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5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53.06%。实验组腹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抽取腹水时间间隔均有所延长,其中,实验组治疗前后抽取腹水时间间隔平均为(18.25±5.36)天,对照组为(11.27±4.6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患者腹痛、腹胀、疲劳乏力、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比较。服用本发明的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提高者12例,稳定者14例,下降者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者3例,稳定者14例,下降者13例;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水复发情况比较。随访1个月复发:实验组16.33%(8/49),对照组38.78%(19/49),虽然实验组较对照组腹水复发率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复发:实验组16.33%(8/49),对照组63.27%(31/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生存期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率:实验组91.84%(45/49),对照组87.76%(43/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的生存率:实验组62.22%(28/45),对照组41.86%(18/43),虽然实验组较对照组生存率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实验组34.69%(17/49),对照组14.29%(7/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癌腹水的中药方剂,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