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590发布日期:2018-06-30 05:3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感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鼻咽部感染常出现并发症,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支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及颈部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症状已经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以迁延或加重。目前在小儿感冒发热领域,激素、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滥用现象较普遍,而抗生素与激素的不规范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不但不能缩短患儿病程,反而导致病情反复,增加病程,降低患儿免疫力,甚至使患儿发展成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利于儿童健康,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负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用于预防小儿感冒以及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提高小儿免疫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佩兰5-15份、薄荷10-20份、苍术1-5份、桂枝5-15份、荆芥5-15份、紫苏5-15份、辛夷花5-13份、茴香5-15份、川藿香5-15份、艾叶5-15份、丁香1-5份、白豆蔻1-5份。优选的,上述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佩兰8-12份、薄荷13-17份、苍术2-3份、桂枝8-12份、荆芥8-12份、紫苏8-12份、辛夷花6-9份、茴香8-12份、川藿香8-12份、艾叶8-12份、丁香2-3份、白豆蔻2-3份。优选的,上述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佩兰10份、薄荷15份、苍术2.5份、桂枝10份、荆芥10份、紫苏10份、辛夷花7.5份、茴香10份、川藿香10份、艾叶10份、丁香2.5份、白豆蔻2.5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组合物的香囊。优选的,所述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25-6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无纺布分装扎紧,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无纺布为食品级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0cm-15cm,宽度8cm-13cm。优选的,所述香囊的佩戴方法为佩戴于距鼻部25cm范围内的物体上,或者佩戴于小儿胸腹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物或组合物香囊在预防小儿感冒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应用还包括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urcz.)为菊科植物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又名鸡骨香、水香。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次佩兰100%水煎剂,用试管稀释法,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但小剂量食用却有助于睡眠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桂枝,又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cassia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用于风寒表证,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煎剂及醇浸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能刺激汗腺、扩张血管,还能利尿、强心、止咳、祛痰等;所含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之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辛夷花又名玉兰(MagnoliadenudataDesr.),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茴香,(学名:FoeniculumvulgareMill.)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多年生草本,全株表面有粉霜,具强烈香气。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具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之功效。主寒疝腹痛;脘腹冷痛;食少吐泻等症。藿香,学名: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O.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属唇形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辛,微温。入脾、胃、肺经,具芳香化湿,解暑辟浊,和中止呕之功效。本品辛散发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于散暑湿表邪、醒脾开胃、和中止呕、理气止痛。本发明中采用的为川藿香。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畏郁金。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豆蔻为姜科植物,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效。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现代研究表明该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该品种子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本发明所采用的组合物中,苍术、荆芥、辛夷花为君药,藿香、紫苏、薄荷、丁香、白豆蔻、茴香为臣,佩兰、桂枝为佐,艾叶为使,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提高小儿免疫力、发汗解表以及抑菌的作用。本发明还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香囊。香囊是由天然的中草药加工制作而成。植物自然散发的芳香气味,经口鼻、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从而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佩带香囊疗法,一方面利用芳香药物“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通过药物经皮吸收,促使药物刺激穴位,使经络疏通、由表入里,内通脏腑,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达到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芳香性药物聚于一囊,香气馥郁,轻清灵动,极易通过玄府吸收而透入清窍,一可驱清虚之浊邪;二可鼓上焦之灵动。正如《枸农本茸经百种录》中曰:“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由于香袋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提高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使病毒在鼻黏膜上不易存活,从而使患感冒的机会大大降低。SIgA是由血清中IgA单体在上皮细胞中与分泌片结合形成双体。血清IgA低下者往往影响SIgA合成,导致抗原吸附、中和病毒的保护作用较低。本发明中的组合物及香囊应用于小儿后,可使小儿血清IgA、IgG水平升高,其中前者升高较明显,表明佩戴中药本发明所述组合物以及香囊可提高易感患者IgA、IgG水平,增加其对感冒病毒的抗御能力,从而减少感冒的发病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挥发成份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从而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此外香囊佩挂于膻中穴,可通过刺激局部经穴以调节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膻中穴为胸腺所在部位,与三焦相络,可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胸腺所分泌的胸腺肽内含有各种具有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促使了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使幼稚的淋巴细胞成熟变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故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含有组合物的香囊,用于预防小儿感冒,以及预防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以及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及致病菌的作用,起到预防小儿感冒或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有效降低小儿感冒以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以及激素使用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感冒是指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的外感疾病。常于机体正气虚弱,适逢非时之气,感受时行疫毒,内外相引而发病,正如《幼科释谜》中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西医认为机体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徐桂云认为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进入呼吸道黏膜,借助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含唾液酸的糖链)结合,进而胞膜内陷,形成内吞体,引起PH值改变和蛋白构象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发病。关于流感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结论。鲍琳琳等认为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通过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激活内皮细胞和粒细胞,继而调节黏附分子的合成及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当超常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即造成对机体的损伤而致病。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日本学者HiroshiMaeda提出,流感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后果并非由病毒直接引起。而是流感病毒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氧自由基作用的结果。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一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我国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0%,多见于6个月一6岁的小儿,其中1一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铁、锌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有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佩兰5-15份、薄荷10-20份、苍术1-5份、桂枝5-15份、荆芥5-15份、紫苏5-15份、辛夷花5-13份、茴香5-15份、川藿香5-15份、艾叶5-15份、丁香1-5份、白豆蔻1-5份。上述组合物的优选的重量份数为:佩兰8-12份、薄荷13-17份、苍术2-3份、桂枝8-12份、荆芥8-12份、紫苏8-12份、辛夷花6-9份、茴香8-12份、川藿香8-12份、艾叶8-12份、丁香2-3份、白豆蔻2-3份。上述组合物最为优选的重量份数为:佩兰10份、薄荷15份、苍术2.5份、桂枝10份、荆芥10份、紫苏10份、辛夷花7.5份、茴香10份、川藿香10份、艾叶10份、丁香2.5份、白豆蔻2.5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组合物的香囊,所述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25-6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无纺布分装扎紧,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步骤2的无纺布为食品级无纺布,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0cm-15cm,宽度8cm-13cm。香囊的佩戴方法为佩戴于距鼻部25cm范围内的物体上,或者佩戴于小儿胸腹部。本发明的组合物或组合物香囊主要应用于小儿感冒以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香囊在中国古代亦称作香包、佩帏、容臭、香袋等,佩带香囊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据说当时人们是用以装药来辟秽杀虫的。以后历代民间都有佩带香囊的习俗,认为此物既可作为一种服饰,以助美观;亦能起到驱邪辟秽,保健防病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预防疫疠或治疗疾病的记载,如《山海经·西山经》中“熏草,佩之可以已疠”。而较早论及佩带香囊防治疾病的医学专籍有汉代的《中藏经》,书中载有用绛囊盛安息香来防治传尸、肺痿、时气、瘴疟等病。唐代的《千金要方》,该书载有“绛囊”,称其能“避疫气”,“令人不染”。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了用辰砂装囊,戴身及髻中,用治不寐的经验。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也载有用辟温囊佩胸前防治四时感冒,以绛囊盛七宝如意丹佩胸前预防瘟疫,用抗痨丸佩胸前防传尸痨等等。由此可见应用中药香囊以防病自古有之,以后随着时代发展,佩带香囊作为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殊疗法,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预防保健领域,如现在的药枕、药浴、香薰疗法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其简便易行、价廉适用,广受群众的青睐。随着“治未病”思想的普及,小儿中药香囊有佩戴方便、无创伤性、小儿依从性好特点,通过佩戴香囊达到驱邪辟秽,预防感冒的效果。本发明中药香囊预防感冒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机体免疫力流感病毒属细胞内病原体,机体95%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而致病。呼吸道黏膜不仅是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也是宿主防御病毒感染的部位。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其含量的提高使病毒在呼吸道黏膜上不易存活,在人体与外环境间构成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已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鼻咽部SIgA的含量降低,这是此类人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SlgA在黏膜局部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结合,并抑制其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阻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此外,SlgA还具有免疫排斥功能及促天然抗菌因子作用。香囊中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粘膜,使鼻粘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的含最提高,并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流感病毒侵袭人体首先启动非特异免疫,在此基础上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免疫,根据在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两大类。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实现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CD3+、CD4+、CD8+T胞亚群的百分率或CD4+/CD8+比值是初步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指标。中药香囊在体外动物实验中能提高小鼠脾指数,提高CD3+和CD4+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二、抑制呼吸道病原菌的作用中药香囊的挥发成份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香囊挥发成份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似无作用。中药香囊中的藿香等组分其挥发油类成分能够抑制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且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三、穴位刺激作用中药香囊佩挂于膻中穴,可通过刺激局部经穴以调节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为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此为胸腺所在部位,与三焦相络,可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为卫气的表现形式之一。胸腺为调节人体免疫的中枢性器官,他所分泌的胸腺肽内含有各种具有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促使了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使幼稚的淋巴细胞成熟变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药物在胸腺局部保持相对较高的浓度,药物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本发明使用的组合物中苍术辛香燥烈,能开肌凑而发汗,祛肌表风寒之邪,又长于胜湿健脾,故感冒风寒表证挟湿者最为适宜,且苍术运脾开胃,据现代药理研究苍术醇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薄荷叽险味辛凉,轻扬升浮,芳香开窍,善疏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故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及温病卫分证常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薄荷油能兴奋中枢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脑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从而使稠厚的孰液易于排出,故有良好的祛痰、止咳作用。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暖气血而温经脉,是温经散寒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体外实验表明艾叶油对肺炎链球菌、甲乙型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佩兰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佩兰100%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用于风寒表证,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煎剂及醇浸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荆芥,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之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辛夷花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茴香具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之功效。主寒疝腹痛;脘腹冷痛;食少吐泻等症。藿香,具芳香化湿,解暑辟浊,和中止呕之功效。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豆蔻为姜科植物,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解表、醒脾通经等作用。长期佩戴,通过植物自然散发芳香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进行刺激,浓郁的药香在口鼻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微环境,其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可以刺激人体的呼吸道孰膜产生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免疫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呼吸道孰膜上不能存活,从而起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上述为本发明的详细阐述,下面为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例一原料:佩兰5份、薄荷20份、苍术1份、桂枝15份、荆芥5份、紫苏15份、辛夷花5份、茴香15份、川藿香5份、艾叶15份、丁香1份、白豆蔻5份。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2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食品级无纺布分装扎紧,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0cm,宽度8cm,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实施例二原料:佩兰15份、薄荷10份、苍术5份、桂枝5份、荆芥15份、紫苏5份、辛夷花13份、茴香5份、川藿香15份、艾叶5份、丁香5份、白豆蔻1份。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3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食品级无纺布分装扎紧,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1cm,宽度9cm,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实施例三原料:佩兰8份、薄荷17份、苍术2份、桂枝12份、荆芥8份、紫苏12份、辛夷花6份、茴香12份、川藿香8份、艾叶12份、丁香2份、白豆蔻3份。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4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食品级无纺布分装扎紧,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5cm,宽度13cm,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实施例四原料:佩兰12份、薄荷13份、苍术3份、桂枝8份、荆芥12份、紫苏8份、辛夷花9份、茴香8份、川藿香12份、艾叶8份、丁香3份、白豆蔻2份。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5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食品级无纺布分装扎紧,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4cm,宽度12cm,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实施例五原料:佩兰10份、薄荷15份、苍术2.5份、桂枝10份、荆芥10份、紫苏10份、辛夷花7.5份、茴香10份、川藿香10份、艾叶10份、丁香2.5份、白豆蔻2.5份。所述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中药材洗净、晒干、除杂质,粉碎成65目的粗粉混合均匀;2)将步骤1获得的粉末,装入食品级无纺布分装扎紧,无纺布的规格为长度12.5cm,宽度11cm,再装入刺绣香囊中密封待用。实施例六体外抗病毒实验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腺病毒3型、7型均作100倍稀释,分别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等量混合后接种于人胚肾细胞中吸附40min,加入乳蛋白细胞维持液,同时设病毒与细胞对照各两管,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周,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细胞病变按以下标准判断:+:细胞生长正常,无病变出现或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25%以下;++: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50%以下;+++:细胞病变约占整个单层细胞的典型病变。结果见表1。表1抗病毒试验结果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病毒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病毒与中药组合物很合后,再作用于人正常细胞,则会降低对人正常细胞的损伤,与未经中药组合物混合的病毒直接作用于人正常细胞,结果具有差异。实施例七体外抑菌实验1.用灭菌接种环挑取适量肺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斜面培养物,从琼脂平板一侧开始,用密布划线法将上述两种细菌接种在平板上,边划线边转动平板,直到整个平板均匀划满为止,然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2.用经烧灼灭菌的小镊子夹取吸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药组合物的纸片,每种细菌5片(直径8mm),均匀放置在平板表面,稍将纸片点压,使之与培养基较好接触。3.置37℃恒温箱经18~24小时培养后,观察各纸片周围是否存在无细菌生长的圆形区域(抑菌圈),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判断细菌是否对该药物敏感及药物抑菌能力的大小。表2,肺炎双球菌各实施例抑菌圈直径肺炎双球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直径(mm)9999.59.5表3,流感嗜血杆菌各实施例抑菌圈直径流感嗜血杆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直径(mm)101010.5101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体外,对肺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较流感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肺炎双球菌。实施例八动物实验1实验动物健康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2主要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精密电子天平,酶标仪,DR2700分光光度计,FACSC型流式细胞仪。主要试剂:小鼠C干扰素(interferonC,IFN-C)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小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immunoglobulinA,SIgA)ELISA试剂盒,小鼠CD3、CD4及CD8荧光标记抗体,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测定试剂盒。3药物制备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所述中药组合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物挥发油,制备成中药滴鼻液,相当于生药浓度为0.65g/mL。4动物分组与造模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用药组,用药组共五组,分别对应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组合物,每组10只。所有组别正常饲养1周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注射液,剂量为80mg/(kg.d),1次/d,连续3d,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5用药及取材造模结束后开始用药,用微量移液器吸取药液,于小鼠鼻孔少量持续轻轻滴入,以小鼠能全部吸入而不出现呛咳为度,每次20ul,3次/d,对照组与用药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周后,眶静脉取血,抗凝管收集,冷藏备用。脱颈处死小鼠,剖开胸腔,暴露气管,从气管中部剪倒/T形切口,移液器吸取200u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从切口端向上冲洗鼻咽部,收集从鼻、咽部流出的冲洗液,冲洗3次,共600ul,2000r/min离心10min,冷藏备用。剖取小鼠脾脏,滤纸吸去表面残血,立即于精密天平称其湿质量,计算脏器质量指数。6检测指标取小鼠抗凝血,加入CD3、CD4、CD8荧光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LDH释放法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atualkiller;NK)活性率;ELISA方法测定血清INF-C和呼吸道分泌物中SIgA含量。7结果表4,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分组nCD3+(%)CD4+(%)CD8+(%)CD4+/CD8+对照组1018.51±3.558.19±7.1610.33±1.910.79±0.56用药组11020.15±5.199.23±8.6110.45±0.990.88±0.60用药组21021.22±4.189.46±7.8910.40±1.250.91±0.49用药组31023.16±6.1810.59±9.1510.65±2.010.99±0.62用药组41025.24±5.3213.17±4.5512.02±1.881.09±0.57用药组51025.61±6.7813.79±6.7811.59±2.211.18±0.66表5各实验组小鼠血清INF-γ、NK细胞杀伤活性、脾指数及呼吸道SigA含量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在小鼠实验中,可提高小鼠免疫力,提高造模小鼠的各项免疫指证。其中优选为用药组3及用药组4,更为优选为用药组5.实施例九临床观察小儿感冒预防实验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学龄前儿童。观察时间为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15日,共45d。观察对象按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用药组有4个班级,使用实施例五中的中药组合物,共95人,男50人,女45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4.10±1.33)岁;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有4个班级,共103人,男62人,女41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4.21±1.08)岁。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具体如下:(1)有感冒接触史;(2)出现急起发热、畏寒、咽喉部干痒疼痛,可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或消化道症状;(3)检查咽部明显充血或扁桃体肿大、充血;(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3纳入标准由校医做全面检查后确定身体健康的儿童。4排除标准正在患流感或过敏性哮喘等其他慢性呼吸道疾患的幼儿,或因故不能纳入或坚持观察的儿童。5受试药物及使用方法受试药物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香囊,每袋香囊含生药5g。日间将香囊佩戴在项间,或者离鼻部25cm范围内区域,不定时嗅吸,晚上可取下放在枕边,自观察之日起开始佩戴,直至观察结束,共45d。6观察指标幼儿入组后,由各班班主任负责检查幼儿是否按规定佩戴香囊,并实时上报患儿发病情况,计算各组患病率。并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7结果表6,预防实验临床观察结果组别n感冒发生率观察组9510.11±1.06对照组10351.35±1.78上述结果表明,佩戴香囊组感冒发生率明显降低,有预防感冒的效果。表7,预防实验不良反应观察组别皮疹呼吸道、黏膜过敏症状(喷嚏、流泪)胃肠道症状观察组010对照组000上述结果表明,佩戴香囊组进行预防实验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实施例十临床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实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月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小儿40例,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20例。防治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12岁,平均(4.5±3.6)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12岁,平均(4.6±2.8)岁。2组年龄、性别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剔除标准不应入组但已纳入的受试者应予剔除,包括:①误诊;②未按本实验临床治疗方案规定佩戴香囊者;③无任何检测记录者。剔除的病例应说明原因,不作疗效统计分析。1.3脱落标准已入组但未完成治疗方案的病例,以下情况应视为脱落:①患儿自行退出;②失访;③观察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而中止试验者。脱落的病例应该说明原因,保留材料以备查。1.4中止试验标准①治疗中病情加剧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②治疗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者;③患者主动要求退出者。1.5预防方法1.5.1预防组予佩戴中药香囊,香囊采用实施例五所制得的香囊。香囊佩戴方法:香囊使用时拆开外密封袋,白天佩戴于离鼻部25cm范围的衣服上或者佩戴在项间,晚上休息时置放于枕边,每2周香囊气味变淡时更换香囊,3个月为1个疗程。1.5.2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1.6观察指标观察期间对2组患儿进行电话追踪随访。确实患儿是否再次发病,计算每组发病率。并观察是否发生皮疹、打喷嚏、流眼泪等过敏症状,以及有无胃肠道不良反应。2结果表8,预防实验发病率组别n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观察组2035.11±1.16对照组2067.35±1.22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香囊可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表9,预防实验不良反应观察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结果表明,佩戴香囊组进行治疗实验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