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882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有70%以上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已婚女性妇科病患病率更高达90%以上,女性一生中几乎100%患过不同程度的妇科病。带下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素有“十女九带”的说法,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60%,本病具有病程冗长、迁延难愈的特点。其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是分娩或流产时,胎膜早破,或胎膜胎盘残留,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或不洁之妇检,或经期性交等原因,导致病菌感染,使子宫内膜及附件甚至整个盆腔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化脓,广泛坏死。以湿热型带下最多,症状特点是带下量明显增多,色黄、气臭;或量虽不多,但气质异常腥臭,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中医将本病大致分成脾虚湿聚成带和肾虚下元不固成带二类。阴痒是指女性外阴及阴道搔痒不堪,甚或痒痛难忍,或伴带下增多的一种病症,阴道炎是极常见的带下病。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由于导致感染因素的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亦逐渐升高,人们发现导致致病的病原体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阴道炎的发病机制既往认为是因为病原体的侵袭而致,现代研究则倾向于阴道内菌群失调所致。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性病变,属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本病的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粘膜高度水肿,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另一类病人的白带为大量水样或脓性而无白色片状物,阴道粘膜呈中等度发红,水肿,无严重的瘙瘁及灼热感,仅有外阴潮湿感觉。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白色,偶带黄绿色脓性,常带泡沫,有腥臭,病变严重时会混有血液;其次为腰酸、尿频、尿痛、外阴瘙瘁、下腹隐痛。阴道粘膜红肿,有散在的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偶尔会引起性交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可有效治疗阴道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9-15份,白芷3-6份,三七8-13份,黄柏3-5份,五倍子1-3份,败酱草5-10份,荆芥5-10份,沙棘13-16份,乌药3-10份,徐长卿8-13份,虎杖3-5份,川楝子1-3份,独活5-10份,茵陈9-15份,桑葚3-7份,墨旱莲3-6份,银杏叶8-13份,金银花3-5份,两面针11-15份,紫花地丁5-10份,白头翁2-5份,秦皮4-9份,艾叶12-20份,青黛10-16份,仙鹤草3-8份,女贞子5-12份,杜仲叶12-17份,大青叶7-12份,红藤4-9份,桃仁15-20份,甘草10-15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9份,白芷6份,三七8份,黄柏5份,五倍子1份,败酱草10份,荆芥5份,沙棘16份,乌药10份,徐长卿8份,虎杖5份,川楝子1份,独活10份,茵陈15份,桑葚3份,墨旱莲6份,银杏叶8份,金银花3份,两面针15份,紫花地丁5份,白头翁3份,秦皮5份,艾叶12份,青黛16份,仙鹤草3份,女贞子12份,杜仲叶12份,大青叶10份,红藤9份,桃仁15份,甘草15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15份,白芷3份,三七13份,黄柏3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5份,荆芥10份,沙棘13份,乌药3份,徐长卿13份,虎杖3份,川楝子3份,独活5份,茵陈9份,桑葚7份,墨旱莲4份,银杏叶10份,金银花4份,两面针13份,紫花地丁6份,白头翁4份,秦皮8份,艾叶20份,青黛10份,仙鹤草8份,女贞子5份,杜仲叶17份,大青叶12份,红藤4份,桃仁20份,甘草10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13份,白芷4份,三七9份,黄柏4份,五倍子2份,败酱草6份,荆芥6份,沙棘14份,乌药5份,徐长卿10份,虎杖4份,川楝子2份,独活6份,茵陈10份,桑葚5份,墨旱莲5份,银杏叶12份,金银花3份,两面针12份,紫花地丁9份,白头翁4份,秦皮7份,艾叶13份,青黛11份,仙鹤草4份,女贞子6份,杜仲叶13份,大青叶7份,红藤5份,桃仁18份,甘草11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14份,白芷5份,三七12份,黄柏3份,五倍子1份,败酱草10份,荆芥9份,沙棘13份,乌药7份,徐长卿11份,虎杖3份,川楝子1份,独活10份,茵陈12份,桑葚6份,墨旱莲4份,银杏叶11份,金银花4份,两面针14份,紫花地丁8份,白头翁3份,秦皮6份,艾叶17份,青黛15份,仙鹤草7份,女贞子11份,杜仲叶16份,大青叶8份,红藤8份,桃仁16份,甘草14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11份,白芷5份,三七10份,黄柏5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8份,荆芥8份,沙棘14份,乌药9份,徐长卿12份,虎杖5份,川楝子3份,独活8份,茵陈13份,桑葚3份,墨旱莲6份,银杏叶9份,金银花5份,两面针12份,紫花地丁7份,白头翁5份,秦皮9份,艾叶15份,青黛12份,仙鹤草5份,女贞子9份,杜仲叶15份,大青叶9份,红藤7份,桃仁19份,甘草13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菟丝子11份,白芷5份,三七10份,黄柏5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8份,荆芥8份,沙棘14份,乌药4份,徐长卿9份,虎杖5份,川楝子3份,独活8份,茵陈14份,桑葚4份,墨旱莲3份,银杏叶8份,金银花5份,两面针15份,紫花地丁7份,白头翁2份,秦皮4份,艾叶19份,青黛14份,仙鹤草6份,女贞子7份,杜仲叶14份,大青叶9份,红藤6份,桃仁17份,甘草13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可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祛寒、燥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眉梭骨痛、鼻塞、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三七:三七性甘味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三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耐氧能力,改善微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除下焦湿肿。《用药心法》记载黄柏:“治疮痛不可忍者。”黄柏含有大量生物碱类成分,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能够阻断神经节,对中枢神经有抑制的作用。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臃肿疮疖。

败酱草:味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胸腹疼痛,产后腹痛,痛经。

荆芥:味辛,性温,归肺、肝经;祛风散表、止咳、止痉、止痛、止痒、透疹、止血。

沙棘,酸、涩,温。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乌药:辛,渴。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与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徐长卿,主治: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1、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2、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医林纂要》载其: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川楝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药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性农药的重要原料。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现代药理学证明,独活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桑葚: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与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墨旱莲,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银杏叶:功能主治: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金银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

两面针:性平,味苦、辛,有小毒,归胃经、肝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紫花地丁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

白头翁:性寒,味苦。归胃经、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煎剂及其皂苷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毒性很低;水提醇沉注射液能明显抑制体内移植瘤和荷瘤小鼠存活时间,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乙醇提取液对试管内的多种细菌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有效成分是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具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虫、抗病原体、镇静、镇痛等作用。全草含原白头翁素,根含三萜皂苷,水解后得苷元及葡萄糖和鼠李糖。另含白头翁皂苷B4、白桦脂酸、白头翁素、白头翁灵、莽草酸等。

秦皮: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青黛,咸,寒。归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肝、脾经,仙鹤草素具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收缩周围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还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具有凉血止血、消痈退肿之功效,用于外伤出血、内脏手术时出血或渗血,还具有抗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微辛,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杜仲叶水煎醇沉液0.2g对豚鼠离体心脏具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家兔静注20g/kg,对静注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ST段抬高和T波改变没有对抗作用。降压作用麻醉犬和猫静注杜仲叶水煎剂0.4g/kg后血压迅速下降,维持5分钟后即逐渐回升;静注1g/kg以上剂量时,血压显著下降,可维持较长时间。醇提取液也有降压作用,但降压幅度及维持时间都比水煎剂差。麻醉犬和猫的降压试验均证明,杜仲叶水煎剂和醇提取液在短期内重复静注给药可产生快速耐受现象,连续给药3-4次甚至不能出现降压效应。杜仲叶的水煎剂和65%乙醇提取液6g/kg静注均可引起家兔血压明显下降。杜仲叶的水溶液、醇溶液、醚溶液及经过提纯的各个成分如糖类、生物碱、桃叶珊瑚甙、绿原酸给家兔静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红藤:味苦,平,无毒。归肝经、大肠经。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红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功效;红藤适用于腹痛,跌打损伤,痛经,风湿关节疼痛等症;红藤配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红藤配连翘:泻火清热;红藤配苦参,清热解毒、祛风杀虫。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祛瘀血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治疗食少、脾胃虚弱、腹痛便溏、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

阴道炎中医认为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湿热是内因,而毒邪是外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缠绵。日久湿热之邪必然要伤阴,出现阴伤、湿热阻滞的虚实夹杂的证候。中医治病特别注意不同的证候和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药物。一般讲,生殖器念珠菌病是以阴痒、白带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故中医又称本病为带下病、阴痒病,临床上常根据白带的量、色、气味及全身状况予以辨证施治,常以湿毒蕴结加以论治。

方中黄柏、败酱草、虎杖、大青叶、川楝子、红藤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直接针对主病、主症,是为君药,白芷、五倍子、荆芥、徐长卿、茵陈、白头翁等祛风燥湿、活血解毒,以增上述药物之功,是为臣药,菟丝子、三七、桑葚、墨旱莲等补益肝肾、消肿止痛、补血滋阴,清燥之中使阴精之液有其所养,引湿热火毒之邪有所去而不留邪,是为佐使药。诸药共用湿热之邪以除、细菌病毒有所灭。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中药治疗阴道炎的原理,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9份,白芷6份,三七8份,黄柏5份,五倍子1份,败酱草10份,荆芥5份,沙棘16份,乌药10份,徐长卿8份,虎杖5份,川楝子1份,独活10份,茵陈15份,桑葚3份,墨旱莲6份,银杏叶8份,金银花3份,两面针15份,紫花地丁5份,白头翁3份,秦皮5份,艾叶12份,青黛16份,仙鹤草3份,女贞子12份,杜仲叶12份,大青叶10份,红藤9份,桃仁15份,甘草15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15份,白芷3份,三七13份,黄柏3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5份,荆芥10份,沙棘13份,乌药3份,徐长卿13份,虎杖3份,川楝子3份,独活5份,茵陈9份,桑葚7份,墨旱莲4份,银杏叶10份,金银花4份,两面针13份,紫花地丁6份,白头翁4份,秦皮8份,艾叶20份,青黛10份,仙鹤草8份,女贞子5份,杜仲叶17份,大青叶12份,红藤4份,桃仁20份,甘草10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13份,白芷4份,三七9份,黄柏4份,五倍子2份,败酱草6份,荆芥6份,沙棘14份,乌药5份,徐长卿10份,虎杖4份,川楝子2份,独活6份,茵陈10份,桑葚5份,墨旱莲5份,银杏叶12份,金银花3份,两面针12份,紫花地丁9份,白头翁4份,秦皮7份,艾叶13份,青黛11份,仙鹤草4份,女贞子6份,杜仲叶13份,大青叶7份,红藤5份,桃仁18份,甘草11份。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14份,白芷5份,三七12份,黄柏3份,五倍子1份,败酱草10份,荆芥9份,沙棘13份,乌药7份,徐长卿11份,虎杖3份,川楝子1份,独活10份,茵陈12份,桑葚6份,墨旱莲4份,银杏叶11份,金银花4份,两面针14份,紫花地丁8份,白头翁3份,秦皮6份,艾叶17份,青黛15份,仙鹤草7份,女贞子11份,杜仲叶16份,大青叶8份,红藤8份,桃仁16份,甘草14份。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11份,白芷5份,三七10份,黄柏5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8份,荆芥8份,沙棘14份,乌药9份,徐长卿12份,虎杖5份,川楝子3份,独活8份,茵陈13份,桑葚3份,墨旱莲6份,银杏叶9份,金银花5份,两面针12份,紫花地丁7份,白头翁5份,秦皮9份,艾叶15份,青黛12份,仙鹤草5份,女贞子9份,杜仲叶15份,大青叶9份,红藤7份,桃仁19份,甘草13份。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菟丝子11份,白芷5份,三七10份,黄柏5份,五倍子3份,败酱草8份,荆芥8份,沙棘14份,乌药4份,徐长卿9份,虎杖5份,川楝子3份,独活8份,茵陈14份,桑葚4份,墨旱莲3份,银杏叶8份,金银花5份,两面针15份,紫花地丁7份,白头翁2份,秦皮4份,艾叶19份,青黛14份,仙鹤草6份,女贞子7份,杜仲叶14份,大青叶9份,红藤6份,桃仁17份,甘草13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重量组分的菟丝子、三七、黄柏、败酱草、虎杖、银杏叶、金银花、艾叶、杜仲叶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为40-60目;

(2)将步骤(1)制得的药粉加入相对于药粉质量4-6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中浸泡1.5-2.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回流2.5-3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50-200目滤过,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得浓缩液;

(3)将所述重量组分的剩余的其它原料药材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碎,药粉细度为200-300目;

(4)将步骤(3)制得的药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1-1.5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8倍量,煎煮1-1.2h,合并煎液,0.07MPa、65-70℃下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12,加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使含醇量达体积比85%,搅拌,静置24-28小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滤液在0.07MPa、65℃条件下减压浓缩成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25,得浓缩液;

(5)将步骤(2)、(4)得到的浓缩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得药液洗剂。

急性毒性试验:

取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23-24克,分为六组,每组10只,将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药液分别给六组小鼠用药,禁食12小时后按0.43ml/10g体重灌胃给药,药量0.45g/ml,给药后观察14天,小鼠无死亡,行为活泼,摄食量如常,毛色光亮无疏松污,无惊厥嗜唾,眼、口、鼻、耳及肛周无异常分泌物,无断尾烂趾。选择30只处死,每组5只,肉眼所见:心、肝、肺、胃内及胸腺等重要脏器,未见异常改变,表明该中药药液均无急性毒性。

六个月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间每周称体重一次,每日称食量,无死亡或濒死动物,结果小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发育良好。肉眼外观及主要脏器未见异常。外周血象及血清ALT、BUN与对照组比较无病理性改变。病理报告心、肝、脾、肺、肾、胃等均未有意义的改变,因此,认为经病理证实,本发明所得药物对动物无慢性毒性表现。

临床论证: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4年7月-2016年3月,门诊处妇科阴道炎患者600例,年龄24至49岁,平均年龄34.5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成6个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治疗组1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2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3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4采用对比实施例4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5采用对比实施例5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6采用对比实施例6制备的药液洗剂进行治疗。

阴道炎诊断标准:

白带增多,或黄或臭,阴部瘙痒,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发现滴虫或霉菌,前述300例患者均为具备前述几种症状的阴道炎患者。

治疗方法:

外用,每日分早、晚2次擦洗患处,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白带量及颜色转为正常,阴部不瘙痒,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发滴虫或霉菌。

有效:白带量及颜色转为正常,阴部不瘙痒,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发现1-2个滴虫或霉菌。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治疗结果:

治疗组1:治愈86例,占86%;有效14例,占1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2:治愈85例,占85%;有效15例,占1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3:治愈91例,占91%;有效9例,占9%;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治疗组4:治愈90例,占90%;有效9例,占9%;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99%。

治疗组5:治愈87例,占87%;有效12例,占12%;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99%;

治疗组6:治愈89例,占89%;有效11例,占1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可知,本发明的中药外用洗剂对于妇科阴道炎有显著疗效,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典型病例:

病例1

习某,35岁,青岛市南区人。外阴瘙痒且有轻微的灼痛,但无皮损,白带有腥臭异味,阴道分泌物呈白色豆腐渣状,同时伴有性交痛;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外用洗剂2个疗程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病例2

彭某,54岁,患者外阴瘙痒,内裤黄染,下体有臭鸡蛋样异味,分泌物呈豆渣样,并伴有尿黄,尿少尿频,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舌苔黄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外用洗剂1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继续使用1个疗程症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