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泪点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08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泪点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持续性扩张泪点,防止泪点再狭窄和粘连,避免反复手术、减少患者痛苦的新型泪点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泪溢或迎风流泪,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而且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病人长期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

泪溢或迎风流泪多因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引起,治疗上需要进行泪点扩张,泪点扩张器是泪点扩张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传统泪点扩张器头部呈圆锥形,尖端较锐,靠强行插入泪点后扩大泪点。为使泪点可以充分扩张,传统泪点扩张器分为大、中、小等三种型号,操作时一般先用小号,再用中号,最后用大号泪点扩张器,逐渐地对泪点进行扩张;并且在最大号泪点扩张器插入之后,还需用手扶持扩张器10余分钟,以保持扩张器存留在泪点中的状态,起到松弛泪点、持续扩张的作用。

传统的泪点扩张器操作时,需频繁更换扩张器,不仅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泪点扩张器插入的方向与扩张泪点的方向不一致,加之泪点不易固定,常影响泪点的扩张,并容易刺伤泪小管致术后阻狭。在处理泪点狭小的患者时,要使泪点扩张器精确地直接进入泪小点,会有所困难,造成操作时间延长;操作不慎还将伤及眼球。另外,为了维持扩张效果,需将扩张器用手扶持存留在泪点中,因扩张器大而重,临床上最多坚持时间不可能超过20分钟,取出扩张器后,狭窄的泪点很容易又收缩回狭窄状态,或者闭合的泪点再次闭合,需患者反复多次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临床疗效不佳。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泪点扩张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持续性扩张泪点,防止泪点再狭窄和粘连,避免反复手术、减少患者痛苦的新型泪点扩张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包括第一扩张钳体和第二扩张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张钳体包括第一钳身,第一钳身的前部设置有颈部,第一钳身的后部设置有第一弧形钳尾,第一弧形钳尾的尾部设置有凹口;所述第二扩张钳体包括第二钳身,第二钳身的前部设置有颈部,第二钳身的后部设置有第二弧形钳尾,第二弧形钳尾的尾部设置有凸端;第一扩张钳体和第二扩张钳体前端的两个颈部左右对称布置,两个颈部的中部通过连接转轴相连;两个颈部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锥形的扩张钳口,扩张钳口的轴线与颈部相垂直,两个扩张钳口对称布置形成锥尖朝下的空心圆锥体形状;两片扩张钳口之间的容置部内设置有扩张栓组件;第二扩张钳体第二弧形钳尾尾部的凸端伸入到第一扩张钳体第一弧形钳尾尾部的凹口内;所述扩张栓组件包括锥形的固定腔,固定腔的上部设置有推栓杆,固定腔的下部设置有泪点扩张栓;所述固定腔包括腔体,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穿杆孔,腔体的下端设置有空腔,穿杆孔的下部与空腔的上部相联通;腔体空腔的中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固定凸头;所述推栓杆包括杆帽,杆帽的下侧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推杆,推杆伸入到固定腔的穿杆孔内;所述泪点扩张栓包括栓体,栓体的上端设置有凸缘,栓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栓头,栓体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上部设置有固定凹槽;泪点扩张栓的上部布置在固定腔下部的空腔内,固定腔空腔内的连接杆伸入到泪点扩张栓的中心通孔内,连接杆下端的固定凸头卡接在中心通孔上部的固定凹槽内;推栓杆推杆的下端部与泪点扩张栓凸缘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泪点扩张栓的固定凹槽为十字形卡槽;相应地,固定腔腔体下端设置的固定凸头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以利用该十字形配合结构,在放置泪点扩张栓的过程中,通过推栓杆带动固定腔和泪点扩张栓一同转动,便于泪点扩张栓的植入。

所述第一扩张钳体第一弧形钳尾和第二扩张钳体第二弧形钳尾,均为片状的弹性弧形结构。以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时,第一扩张钳体和第二扩张钳体前端的两个扩张钳口能够紧密闭合;并且在闭合的扩张钳口插入泪点后,仅需要较小的力量即可使两个扩张钳口张开适当角度,便于泪点的扩张。

所述第一扩张钳体和第二扩张钳体前端的两个扩张钳口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条纹。以增加夹持扩张栓组件时的摩擦力,便于泪点扩张栓的放置。

所述推栓杆的推杆上设置有刻度。以通过刻度的标识,来显示泪点扩张栓的插入深度。

所述第一钳身或第二钳身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凸块。以防止操作时用力过大,使两侧扩张钳口过渡扩张。

所述第一钳身和第二钳身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滑辊纹。以增加钳身表面摩擦力,保持钳身的握持稳定性。

与新型泪点扩张装置配套使用的取栓镊,包括镊身和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镊身包括主体,主体为中空结构,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握持手柄,两个握持手柄呈V字形布置,两个握持手柄的后部通过镊尾相连;两个握持手柄前部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夹片,弹性夹片的一端与握持手柄内侧相连,弹性夹片的另一端伸入到中空结构主体的后端部内;前部的主体和后部的镊尾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体;主体的前端设置有镊颈,镊颈是由直段和弯段构成的管状结构,镊颈内设置有两片刚性连接片,镊颈弯段的端部设置有镊头,镊头由两片扁矛形镊尖构成,扁矛形镊尖为半圆形的扁平结构;两片扁矛形镊尖的后端,分别通过刚性连接片与两个弹性夹片伸入到主体内的端部相连。以将存留在泪点内的泪点扩张栓取出,完成治疗。

所述取栓镊主体前端镊颈的直段和弯段的夹角为90~150度。以增强取栓镊的整体操控性。

所述取栓镊主体前端镊颈的弯段上设置有刻度。以通过刻度的标识,来判断取栓镊伸入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采用两个前端分别设置锥形扩张钳口的第一扩张钳体和第二扩张钳体,扩张钳口的轴线与颈部垂直,两个扩张钳口对称布置形成锥尖朝下的空心圆锥体形状;两片扩张钳口之间的容置部内设置扩张栓组件;第二弧形钳尾的凸端伸入到第一弧形钳尾的凹口内;扩张栓组件包括固定腔,固定腔上部设置推栓杆,固定腔下部设置泪点扩张栓;固定腔包括上端设置有穿杆孔的腔体,腔体下端设置空腔,穿杆孔下部与空腔上部相通;腔体空腔中部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下端部设置固定凸头;推栓杆包括下侧竖直布置有推杆的杆帽,推杆伸入到固定腔的穿杆孔内;泪点扩张栓包括上端设置有凸缘的栓体,栓体下端设置锥形栓头,栓体中部的中心通孔上部设置固定凹槽;泪点扩张栓上部布置在固定腔下部的空腔内,固定腔空腔内的连接杆伸入到泪点扩张栓的中心通孔内,连接杆下端的固定凸头卡接在固定凹槽内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对泪点的扩张加压均匀,扩张速度快,中途无需更换器械;经由扩张钳口插入到泪点内的泪点扩张栓,可对泪点进行持续性扩张,并且取出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泪点的再狭窄和粘连,避免反复手术的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扩张栓组件的一种结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的推栓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固定腔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的泪点扩张栓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各部件组装后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9是图8沿C-C线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10是与本发明配套使用的取栓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D向视图。

图12是图11的E向视图。

图中序号说明:1第一扩张钳体、2第二扩张钳体、3颈部、4扩张钳口、5扩张栓组件、6连接转轴、7第二钳身、8第二弧形钳尾、9凹口、10凸端、11第一弧形钳尾、12限位凸块、13第一钳身、14推栓杆、15固定腔、16泪点扩张栓、17杆帽、18推杆、19刻度、20腔体、21穿杆孔、22空腔、23连接杆、24固定凸头、25凸缘、26栓体、27栓头、28中心通孔、29固定凹槽、30镊头、31镊颈、32主体、33镊身、34握持手柄、35镊尾、36中间连接体、37弹性夹片、38直段、39弯段、40扁矛形镊尖、41刚性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1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包括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其中,第一扩张钳体1包括第一钳身13,第一钳身13的前部设置有颈部3,颈部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扩张栓组件5的扩张钳口4,第一钳身13的后部设置有片状弹性弧形结构的第一弧形钳尾11,第一弧形钳尾11的尾部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二弧形钳尾8尾部凸端10的凹口9。第二扩张钳体2包括第二钳身7,第二钳身7的前部设置有颈部3,颈部3的前端同样设置有用于夹持扩张栓组件5的扩张钳口4,第二钳身7的后部设置有片状弹性弧形结构的第二弧形钳尾8,第二弧形钳尾8的尾部设置有凸端10。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前端的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颈部3的中部,通过连接转轴6相连接,从而使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相连接,并且两个颈部3能够绕着连接转轴6张开或闭合。为了防止操作时用力过大,避免两侧扩张钳口4过渡扩张泪点,第一钳身1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2;相应地,第二钳身7内侧与限位凸块1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卡槽。为了增加钳身表面摩擦力,第一钳身13和第二钳身7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滑辊纹,保持钳身的握持稳定性。出于减轻钳身重量的目的,第一钳身13和第二钳身7的内侧设置有减重中空结构,以便于灵活操作。

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的两个颈部3的前端,分别设置的圆锥形扩张钳口4的轴线与钳体颈部3相垂直布置;两个扩张钳口4对称布置,以形成锥尖朝下的空心圆锥体形状;两片扩张钳口4之间的容置部内设置有用于向泪点内放置泪点扩张栓16的扩张栓组件5。第二扩张钳体2第二弧形钳尾8尾部的凸端10伸入到第一扩张钳体1第一弧形钳尾11尾部的凹口9内;以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时,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前端的两个扩张钳口4能够紧密闭合;并且,在闭合的扩张钳口4插入泪点后,仅需要较小的力量即可使两个扩张钳口4自然张开适当角度,便于泪点扩张,方便操作。为了增加夹持扩张栓组件5时的摩擦力,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前端的两个扩张钳口4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条纹,以便于泪点扩张栓16的放置。

两片扩张钳口4之间容置部内设置的扩张栓组件5由锥形的固定腔15构成,固定腔15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向泪点内推入泪点扩张栓16的推栓杆14,固定腔15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泪点持续扩张的泪点扩张栓16。固定腔15包括上端竖直布置有穿杆孔21的腔体20,固定腔15腔体2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泪点扩张栓16的空腔22,穿杆孔21的下部与空腔22的上部相联通,以使布置在固定腔15穿杆孔21内的推栓杆14推杆18的端部能够与泪点扩张栓16相接触。固定腔15腔体20的空腔22中部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泪点扩张栓16的固定凸头24,固定凸头24为上下两端细、中间略粗的椭圆形。固定腔15上部设置的推栓杆14,包括下侧竖直布置有推杆18的杆帽17,推栓杆14下部的推杆18伸入到固定腔15的穿杆孔21内,推栓杆14上部的杆帽17位于固定腔15的上方。根据具体使用需要,推栓杆14杆帽17下侧设置的推杆18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四个推杆18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相应地,固定腔15腔体20内设置的穿杆孔21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穿杆孔21的布置位置与推杆18相对应;以增加固定腔15位置的稳定性,并有利于固定腔15腔体20随推栓杆14的旋转移动。推栓杆14的各个推杆18的下端部,可以设计成单独的凸台状结构或者相互连接的环状结构,从而将推栓杆14和固定腔15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推栓杆14掉落,并能够增加推杆18与泪点扩张栓16的接触面积,提升推注的稳定性。为了便于辨别泪点扩张栓16的插入深度,推栓杆14的推杆18上设置有标识刻度19。

固定腔15下部设置的泪点扩张栓16包括上端设置有凸缘25的栓体26,栓体26的下端设置有便于泪点扩张栓16插入到泪点内的锥形栓头27,泪点扩张栓16头部膨大的锥形栓头27能够增加扩张栓的稳定性,将扩张栓锚定于泪点和泪小管中,避免揉眼导致的扩张栓脱落现象;泪点扩张栓16尾部的扁圆形凸缘25,能够起到防止扩张栓坠入泪道的作用。泪点扩张栓16栓体26的中部设置有竖直贯通的中心通孔28,中心通孔28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固定腔15固定凸头24相配合的固定凹槽29。泪点扩张栓16的中心通孔28可在扩张栓留置于泪点期间,确保泪液能够经由中心通孔28、正常地流入泪道。泪点扩张栓16栓体26的中心通孔28还可作为取栓镊(与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配套使用)镊头30伸入的通道;并且,取栓镊镊头30在中心通孔28内张开后,能够嵌入到中心通孔28上部设置的固定凹槽29内,以便于泪点扩张栓16的转动和取出。为了确保生物相容性,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概率,泪点扩张栓16的材料可采用医用硅胶,并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及支撑力。

泪点扩张栓16的上部布置在固定腔15腔体20下部的空腔22内,腔体20下部空腔22内的连接杆23伸入到泪点扩张栓16的中心通孔28内,且连接杆23下端的固定凸头24卡接在泪点扩张栓16中心通孔28上部的固定凹槽29内。推栓杆14推杆18伸入到固定腔15穿杆孔21内一端的下端部,与泪点扩张栓16栓体26的凸缘25上表面相接触,以通过推杆18向泪点推入泪点扩张栓16。为了在放置泪点扩张栓16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推栓杆14带动固定腔15和泪点扩张栓16一同转动,以便于泪点扩张栓16的植入,泪点扩张栓16的固定凹槽29设计成横截面为十字形的卡槽;相应地,固定腔15腔体20下端设置的固定凸头24的横截面形状也为十字形。泪点扩张栓16的这种十字形固定凹槽29的结构形式,同样可以方便取栓镊将泪点扩张栓16从泪点内旋转和取出的操作。

与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配套使用的取栓镊包括镊身33和镊头30,镊身33由中空结构的主体32构成,镊身33主体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握持手柄34,两个握持手柄34的后部通过镊尾35相连接,且两个握持手柄34呈V字形布置。两个握持手柄34前部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操控镊头30两片扁矛形镊尖40的弹性夹片37,弹性夹片37的一端与握持手柄34的内侧相连接;弹性夹片37的另一端则伸入到中空结构主体32的后端、进入到主体32内部,弹性夹片37伸入主体32内的一端则通过镊颈31内设置的刚性连接片41,与扁矛形镊尖40相连接。前部的主体32和后部的镊尾35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体36。为了增加握持手柄34表面的摩擦力,呈V字形布置的两个握持手柄3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滑辊纹,以保持手柄的握持稳定性。为了便于手指的握持,两个握持手柄34上还可以设置托指结构,以提升术中掌控的精准性。托指结构可以是针对使用镊子时手指的握持习惯,在镊子与手指接触部位设计的人体工程学柔性握持触块。

镊身33主体32的前端设置有由直段38和弯段39构成的细管状镊颈31;为了增强取栓镊的整体操控性,主体32前端镊颈31的直段38和弯段39的夹角设计成90~150度。镊颈31内设置有两片分别与握持手柄34前部内侧的弹性夹片37相连的刚性连接片41,镊颈31弯段39的端部设置有由两片扁矛形镊尖40构成的镊头30;扁矛形镊尖40可以采用半圆形的扁平结构。两片扁矛形镊尖40的后端分别与镊颈31内的两片刚性连接片41相连接;并通过两个握持手柄34分别驱动弹性夹片37,从而带动镊颈31内布置的两片刚性连接片41闭合或张开,以操控镊头30的两片扁矛形镊尖40,以将存留在泪点内的泪点扩张栓16取出。为了便于判断伸入的距离,取栓镊主体32前端镊颈31的弯段39上设置有标识刻度19。

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使用时,单手握持住第一扩张钳体1的第一钳身13和第二扩张钳体2的第二钳身7,将闭合的两片扩张钳口4下端的锥尖对准需要扩张的泪点位置,让扩张钳口4的锥尖向下插入到泪点内;然后在第一钳身13和第二钳身7上施加适当的力量,使第一钳身13和第二钳身7前部的两片扩张钳口4相分离开来,以对泪点进行扩张,为放入泪点扩张栓16做准备。该新型泪点扩张装置摒弃了传统垂直插入式泪点扩张器的扩张方式,采用两片扩张钳口4的水平力,对泪点进行均匀加压扩张,扩张速度快,符合泪点的生理解剖结构,避免副损伤,中途不必更换器械,治疗效率高。

将扩张栓组件5放入到两片扩张钳口4之间的容置部内,扩张栓组件5推栓杆14上端的杆帽17位于扩张钳口4的上方,以便于向下推入泪点扩张栓16。扩张栓组件5的锥形固定腔15位于圆锥形扩张钳口4的底部,并且固定腔15较宽的上端与扩张钳口4内壁上的防滑条纹相接触,以增加夹持扩张栓组件5固定腔15时的摩擦力,便于泪点扩张栓16向泪点的推入。扩张栓组件5固定腔15下端的泪点扩张栓16,位于两片张开的扩张钳口4底部锥尖处。用未握持扩张钳体的另一只手,将扩张栓组件5的推栓杆14缓慢按下;从而带动推栓杆14推杆18伸入到固定腔15穿杆孔21内的一端,推动泪点扩张栓16栓体26凸缘25的上表面,以将泪点扩张栓16从固定腔15腔体20下部的空腔22推入到已扩张的泪点内留存,对泪点形成持续性扩张。最后,闭合第一扩张钳体1和第二扩张钳体2前端的两片扩张钳口4,将扩张钳口4的锥尖从泪点中完全取出,然后取下扩张栓组件5。在放置泪点扩张栓16的过程中,可通过转动推栓杆14的方式,来带动固定腔15以其下部设置的泪点扩张栓16一起在泪点内转动,以便于泪点扩张栓16的置入。

泪点扩张栓16可长期(3个月左右)存留在泪点内,有效防止泪点的再狭窄和粘连,避免反复手术操作,减少患者痛苦。当需要将存留在泪点内的泪点扩张栓16取出时,单手握持住取栓镊镊身33主体32两侧的握持手柄34,通过两个握持手柄34分别驱动两个弹性夹片37,来带动镊颈31内布置的两片刚性连接片41闭合,从而操控镊头30的两片扁矛形镊尖40闭合。将取栓镊的镊头30伸入到留存的泪点扩张栓16栓体26的中心通孔28内,当闭合的两片扁矛形镊尖40处于中心通孔28内固定凹槽29的位置时,通过取栓镊的两个握持手柄34带动两片扁矛形镊尖40张开,使张开的扁矛形镊尖40与泪点扩张栓16固定凹槽29的十字形卡槽相卡接,从而将泪点扩张栓16取出,完成治疗。

能够理解的是,在泪点扩张栓16于泪点内留置期间,可通过新型泪点扩张装置与取栓镊的配合使用,将取栓镊的镊头30插入到泪点扩张栓16的十字形固定凹槽29内;旋转取栓镊来带动留存的泪点扩张栓16转动,以避免泪点扩张栓16和泪点粘连,确保治疗效果。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该装置的不同组件也可单独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