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74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内窥镜手术的普及,以及微创手术的提倡,给医生留下的手术空间越来越少,传统手术中使用的电凝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使用起来很不方面,在操作上也不能得心应手,止血效果不好,影响了手术质量,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亟待一种提高止血效果的电凝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遮挡术野的电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凝器,包括电凝器主体及在电凝器主体前端设置的主体前端,主体前端与电凝器主体的夹角呈120度~150度,主体前端的前端设有电凝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端为半球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器主体和主体前端裹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主体前端长度为3cm~7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器主体与主体前端的总长为20cm~30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电凝器主体与主体前端的直径为2.0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电凝器设有的主体前端与电凝器主体的夹角呈120度~150度,使得单孔操作下减少遮挡术野,达到充分暴露术野,减少副损伤,同时,电凝器主体可进行肺部遮挡暴露术野,应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汗症治疗创伤更小,可与普通电刀相连接,手控操作方便,提高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凝器,包括电凝器主体1及在电凝器主体1前端设置的主体前端2,主体前端2与电凝器主体1的夹角呈120度~150度,主体前端2的前端设有电凝端3。

此电凝器设有的主体前端2与电凝器主体1的夹角呈120度~150度,使得单孔操作下减少遮挡术野,达到充分暴露术野,减少副损伤,同时,电凝器主体1可进行肺部遮挡暴露术野,应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汗症治疗创伤更小,可与普通电刀相连接,手控操作方便,提高手术效果。

主体前端2与电凝器主体1的夹角的优选角度为13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端3为半球形。

电凝端3为半球形,烧灼面积大,止血效果好。半球形的电凝端3可刺入胸腔较少肺,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器主体1和主体前端2裹覆有耐高温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主体前端2长度为3cm~7cm。

主体前端2的优选长度为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器主体1与主体前端2的总长为20cm~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凝器主体1与主体前端2的直径为2.0mm~3.0mm。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种电凝器,电凝器主体1与主体前端2直径为2.5mm,总长度26cm,电凝器主体1与主体前端2覆盖有耐高温绝缘皮,电凝端3呈半球形,主体前端2长5cm,与电凝器主体1呈135度夹角,电凝器主体1与主体前端2之间为弧形过渡。可与普通电刀相连接,手控操作方便,电凝端3呈半球形可刺入胸腔较少肺,减少周围组织损伤,烧灼面积大,止血效果好。单孔操作下减少遮挡术野,达到充分暴露术野,减少副损伤,电凝器主体1可进行肺部遮挡,暴露术野,应用单孔胸腔镜下手汗症治疗创伤更小,可广泛应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食管、胸壁肿瘤等胸外科微创术中止血。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