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05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



背景技术:

一般对面部五官具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会要求其穿戴手术帽,既能避免由于头发零散对医生进行手术产生干扰,增加手术难度,也防止头发中蕴藏的细菌接触到伤口,造成感染。目前,当需要对长发患者进行耳部手术时,往往需要给患者编多条小辫子,还要用胶布对患者发际的碎发粘结进行固定,这不仅费时、繁琐,也给患者带来不适,容易发生胶布过敏或有残胶遗留在皮肤上,清洗麻烦。尽管当前已经出现了多种用于手术病人的手术帽,但结构都过于死板,使用过程中都不能有效避免头发散落或提高病人使用舒适度,因此制约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结构简单,穿戴方便,能对需要做耳部手术病人的头发进行有效束绑,避免头发散落,实用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包括帽体,所述帽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网状层,围绕所述帽体的开口边缘设置有第一橡皮带,所述第一橡皮带的下方连接有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一端设置有刺毛层、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刺毛层配套使用的绒毛层,所述锁紧带的中部还设置有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两边设置有固定段。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静电层与网状层之间的吸附层,所述吸附层内填充有含水量为6.8%的茶叶。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帽体上的袋囊,所述袋囊与帽体连通,所述袋囊与帽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橡皮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段上的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层是采用绦纶、尼龙和导电纤维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刺毛层的高度是0.8~1.6mm。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是0.5~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密封性好:本实用新型在帽体的开口边缘设置有第一橡皮带,先对发际的头发进行初步密封和固定,再通过使用设置在下方的锁紧带进行锁紧,密封强度高,能有效避免患者盘旋在头部上的头发由于重力而散落下来,绑束效果好;(2)舒适度高: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静电层和吸附层,防静电层能有效去除头发及皮肤中携带的静电,避免头发干燥并容易折断、拉断,对头发有保护作用,吸附层中的茶叶能将头部中的汗味、臭味吸走,并且有杀菌功能,卫生程度高;(3)结构巧妙:在帽体的上方设置有袋囊,将患者头发盘旋好后,放入袋囊中,美观并且牢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帽体,11—防静电层,12—网状层,13—吸附层,2—第一橡皮带,3—锁紧带,31—刺毛层,32—绒毛层,33—弹性段,34—固定段,341—透气孔,4—袋囊,41—第二橡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耳部手术区头发固定套,包括帽体1,帽体1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11、网状层12,围绕帽体1的开口边缘设置有第一橡皮带2,第一橡皮带2的下方连接有锁紧带3,锁紧带3的一端设置有刺毛层31、另一端设置有与刺毛层31配套使用的绒毛层32,锁紧带3的中部还设置有弹性段33,弹性段33的两边设置有固定段34,在帽体1的上方还设置有袋囊4,袋囊4与帽体1连通,袋囊4与帽体1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橡皮带41,将长发患者的头发盘旋起来后,把头发的盘旋部分塞入到袋囊4中进行固定,再将帽体1戴入患者头部,设置在帽体1边缘的第一橡皮带2对发际处的头发先有束紧作用,再继续将散落在帽体1周边的碎发都塞入到帽体1内后,将锁紧带3两端拉紧,将锁紧带3一端的绒毛层32贴在另一端的刺毛层31上,即可进行锁紧,帽体1内的头发被紧紧锁住不会产生滑落,在固定段34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341,用于皮肤的透气。

在防静电层11与网状层12之间的吸附层13,吸附层13内填充有含水量为6.8%的茶叶,茶叶能将头部中的汗味、臭味吸走,对从外界飘进帽体1的灰尘有吸附作用,并且有杀菌功能,能保护人体头部卫生,防静电层11是采用绦纶、尼龙和导电纤维制作而成,防静电层11能去除头部皮肤和头发的静电,有效防止头发由于带有静电而被拉断或铰结在一起。

刺毛层31的高度是0.8~1.6mm,透气孔341的直径是0.5~1.2mm,在本实施例中,刺毛层31的高度是1.2mm,透气孔341的直径是0.7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