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8143阅读:3236来源:国知局
集尿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尿袋。



背景技术:

尿失禁的病人或者行动不便的卧床病人需要使用集尿袋来收集尿液。相关技术中集尿袋收集尿液之后,如果要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一般采取更换集尿袋或者将集尿袋中的尿液通过导尿管排出到尿盆中的方式。

集尿袋都有一定的容积。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加集尿袋的容积,一般使用更大或者更多的储尿袋。由于病人的尿量往往很难预料,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则需要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看护,以防集尿袋中的尿液储满后溢出或者尿液从集尿管回流到病人的尿道进而造成感染。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看护压力,设计了一种通过电子感应方式检测集尿袋的容积是否已满,以及在容积已满时控制电子感应系统打开集尿袋的排尿阀门从而清空集尿袋中尿液的方式,可以防止尿液溢出或者回流。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电子感应系统检测集尿袋容积并自动清空集尿袋中尿液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电子感应系统存在不可靠性,并且电子感应系统依赖电源提供动力,存在失效的状况;一旦失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电子感应系统的造价高,不适用于批量生产,也不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的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尿袋,以至少解决采用电子系统防止尿液溢出或回流的不可靠性和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尿袋,包括:集尿管、储尿袋、导尿管和止流阀,其中,所述集尿管的上端与和人体生殖器连通的硅胶软管或者橡胶软管连通,所述集尿管的下端贯穿所述储尿袋的顶部,所述导尿管的上端贯穿所述储尿袋的底部,所述止流阀设置在所述导尿管上;所述集尿袋还包括:溢流通道,其中,所述溢流通道的上端入口与所述储尿袋的最高尿液高度线齐平,所述溢流通道的下端出口在绕过所述止流阀的位置与所述导尿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尿袋还包括:至少一个终端排尿袋,所述终端排尿袋具有排尿接口,所述排尿接口可拆卸地与所述导尿管的末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溢流通道由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在所述储尿袋内部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延伸,从所述储尿袋底部贯穿至所述储尿袋外部,并在绕过所述止流阀的位置与所述导尿管连通,以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

可选地,所述溢流通道包括:导流槽和导流管,其中,所述导流槽下端在所述储尿袋底部贯穿至所述储尿袋外部,并与所述导流管上端连通;所述导流管下端在绕过所述止流阀的位置与所述导尿管连通,以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储尿袋的前后侧壁的边沿热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储尿袋包括:粗略容积储尿袋,和/或,具有计量刻度的精密容积储尿袋,其中,在所述粗略容积储尿袋和所述精密容积储尿袋中的至少一个储尿袋上设置有所述溢流通道。

可选地,在所述储尿袋包括粗略容积储尿袋和精密容积储尿袋的情况下,所述精密容积储尿袋的下端与所述粗略容积储尿袋的上端通过连接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止流阀。

可选地,在所述储尿袋包括粗略容积储尿袋和精密容积储尿袋的情况下,所述粗略容积储尿袋的上端与所述精密容积储尿袋的上端通过连接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尿袋还包括:有色遮布,其中,所述有色遮布遮盖在所述储尿袋的正面。

可选地,所述有色遮布上设有用于显露所述储尿袋上的计量刻度的通透缝隙。

通过本实用新型,在集尿袋上新增了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上端入口与储尿袋的最高尿液高度线齐平,溢流通道的下端出口在绕过止流阀的位置与导尿管连通,以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从而使用纯物理结构实现了在储尿袋尿液储存满时的尿液自动溢流,解决了采用电子系统防止尿液溢出或回流的不可靠性和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防止尿液溢出或回流的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优选结构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优选结构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优选结构意图三;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优选结构意图四。

附图标记:集尿管——2、储尿袋——3、粗略容积储尿袋——31、精密容积储尿袋——32、导尿管——4、止流阀——5、溢流通道——6、导流槽——61、导流管——62、Y字型排尿通道——7、终端排尿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尿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尿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集尿袋包括:集尿管2、储尿袋3、导尿管4和止流阀5,其中,集尿管2的上端用于与和人体生殖器连通的硅胶软管或者橡胶软管连通,集尿管2的下端贯穿储尿袋3的顶部,导尿管4的上端贯穿储尿袋3的底部,止流阀5设置在导尿管上。

集尿袋还设有溢流通道6,其中,溢流通道6的上端入口与储尿袋3的最高尿液高度线齐平,溢流通道6的下端出口在绕过止流阀5的位置与导尿管4连通,从而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7。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溢流通道6的上端入口与储尿袋3的最高尿液高度线齐平,在储尿袋3中储存的尿液的高度达到最高尿液高度线时,继续产生的尿液将会通过溢流通道6自动排到导尿管4中,从而实现了纯物理结构的溢流和防回流功能。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电子系统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溢流通道6的设计简单,结构可靠,也无需依赖电源提供电力,解决了采用电子系统防止尿液溢出或回流的不可靠性和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防止尿液溢出或回流的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在溢流通道6上也可以设计一个止流阀。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可以关闭止流阀,此时通过自己或者医护人员的看守来避免储尿袋3中的尿液储满;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则可以打开止流阀,此时溢流通道6打通,实现自动溢流防止储尿袋3中尿液储满。

上述的溢流通道6的具体设计可以根据设计制造成本采用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如图1所示,溢流通道6可以由软管构成,软管在储尿袋3内部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延伸,从储尿袋3底部贯穿至储尿袋3外部,并在绕过止流阀5的位置与导尿管4连通,从而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7。采用该设计,只需要在原有的储尿袋3上增加一根软管,连通储尿袋3的最高尿液高度线位置和导尿管4的绕过止流阀5的位置。

又例如,如图2所示,溢流通道6可以由导流槽61和导流管62构成,其中,导流槽61下端在储尿袋3底部贯穿至储尿袋3外部,并与导流管62上端连通;导流管62下端在绕过止流阀5的位置与导尿管4连通,从而形成Y字型排尿通道7。该方式中导流槽61可以与储尿袋3一体成型。较优地,如图3所示,导流槽61沿储尿袋3的前后侧壁的边沿热压成型或者采用其他工艺成型。

可选地,上述的储尿袋3包括:可以粗略计量尿液容积的粗略容积储尿袋31,和/或,可以精确计量尿液容积的具有计量刻度的精密容积储尿袋32,其中,在粗略容积储尿袋31和精密容积储尿袋32中的至少一个储尿袋上设置有溢流通道6。一般而言精密容积储尿袋32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其形状和容积固定,适于精确计量尿液容积;粗略容积储尿袋31则可以采用柔软可塑形的软质塑料材质制成,其对尿液容积的计量精度要求低,但能够有效节约占用的空间。

在一个集尿袋设计中,为了增加储尿量并实现精确计量尿液的需要,可以采用粗略容积储尿袋31和精密容积储尿袋32共存的设计方式。

例如,如图4所示,粗略容积储尿袋31的上端与精密容积储尿袋32的下端通过连接部连通,连接部上设置有止流阀33。尿液从集尿管2导入精密容积储尿袋32中,在精密容积储尿袋32的容积将满时,则可以打开连接部上的止流阀33,尿液则从上至下流入粗略容积储尿袋31。

又例如,粗略容积储尿袋31的上端与精密容积储尿袋32的上端通过连接部连通。以尿液先从集尿管2导入精密容积储尿袋32中为例(尿液也可以先导入粗略容积储尿袋31中),在精密容积储尿袋32的容积将满时,将精密容积储尿袋32底部托住绕连接部为轴向上翻起,则尿液通过连接部倒入粗略容积储尿袋31中。

可选地,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集尿袋还包括:有色遮布,有色遮布的大小和形状与储尿袋3相似或者稍大于储尿袋3,有色遮布遮盖在储尿袋3的正面。在医护人员需要查看储尿袋中的尿液颜色或者容积时,可以掀起有色遮布进行查看。可选地,有色遮布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显露储尿袋3上的计量刻度的通透缝隙。

如图5所示,为了增加集尿袋的便携性,集尿袋还可以配套一个终端排尿袋8或者多个终端排尿袋8,每个终端排尿袋8都具有排尿接口,排尿接口可拆卸地与导尿管4的末端连接。在储尿袋3中的尿液将要储满而又不便于整体更换集尿袋的情况下,可以将终端排尿袋8与导尿管4的末端连接,并打开止流阀5,将储尿袋3中的尿液泄放到终端排尿袋8中。此后,关闭止流阀5,断开导尿管4和终端排尿袋8的连接,已储存了尿液的排尿袋则可以临时保存以便检查,或者直接丢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