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牵引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317阅读:1477来源:国知局
新型牵引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牵引钩。



背景技术:

在口腔矫正中,当下流行的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的难点之一则是牙齿的“轴”向控制,防止牙齿轴倾斜,特别是对于拔牙案例。在临床操作中,对于牙列拥挤或需改善覆颌关系的病例,常常因为拔除一颗或多颗牙齿后,通常是拔除尖牙或前磨牙,邻近的牙齿拥有很大的可移动空间,矫治方案需要通过逐步移动牙齿而关闭牙齿间隙。在佩戴高分子塑料牙套而移动牙齿的过程中,又因高分子塑料牙套仅仅作用于牙冠的作用力下,致使个别牙齿出现倾斜或倾倒,给矫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矫治效果达不到预期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正畸的新型牵引钩,实现了将矫治力作用点从牙冠向牙齿中部及牙根方向转移,使目标牙齿产生平移,避免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倾斜或倾倒。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新型牵引钩,所述牵引钩呈倒“5”字型,包括粘接部、体部和作用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固定在待移动牙齿的牙冠表面,所述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粘接部和作用部。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粘接部由钢丝和粘接扣组成。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粘接部为弯制的圈形曲。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粘接部近牙冠面呈弧形或平面。

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9”字形或“?”形。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牵引钩采用正畸用方形不锈钢丝。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牵引钩采用正畸用圆形不锈钢丝。

所述牵引钩长度为5mm~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包括粘接部、体部和作用部的新型牵引钩通过与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将矫治力作用点从牙冠向牙齿中部及牙根方向转移,从而实现牙齿受力的均匀分配,使目标牙齿产生平移,逐步关闭牙齿间隙,并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齿一端受力而产生的轴向旋转移动,进而避免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倾斜或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4。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新型牵引钩,所述牵引钩呈倒“5”字型,包括粘接部、体部和作用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固定在待移动牙齿的牙冠表面,所述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粘接部和作用部。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粘接部由钢丝和粘接扣组成,所述钢丝与体部和作用部为相同材料。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9”字形,作用部配合牙科用橡皮筋和牙套共同产生矫正牵引力。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粘接部近牙冠面呈弧形或平面。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牵引钩采用正畸用方形不锈钢丝。

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牵引钩长度为5mm~15mm。对于青少年患者,因为牙齿整体较短,可以选择长度为5mm的牵引钩;对于一般成年患者,优选8mm~12mm的牵引钩;而对于少数牙齿偏长的成年患者,可以选择15mm的牵引钩。

对于拔除尖牙的矫治病例,根据临床医师的设计方案,需要邻近的远中端的牙齿往前牙靠近移动并排齐,此时将本新型牵引钩通过粘接部粘接到前磨牙和磨牙上,也就是待移动的目标牙齿或牙位,牵引钩设计长度为10mm,牵引钩包括用于固定的粘接部、用于连接的体部和用于挂牵引用橡皮筋的作用部,粘接位置设计在该牙齿牙冠靠近牙龈的唇侧或颊侧。粘接位位于牙冠面靠近牙龈侧,能够很好地隐藏于唇下,达到隐形目的。矫治过程中,产生位置移动的牙齿不会出现倾斜或倾倒现象,而是在移动前后保持了牙齿轴向的平行,平移的过程中逐步关闭了拔除牙齿后而产生的间隙,达到了预期的移动后牙并关闭前牙间隙的设计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粘接部、体部和作用部的新型牵引钩通过与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将矫治力作用点从牙冠向牙齿中部及牙根方向转移,从而实现牙齿受力的均匀分配,使目标牙齿产生平移,逐步关闭牙齿间隙,并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齿一端受力而产生的轴向旋转移动,进而避免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倾斜或倾倒。

实施例2: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粘接部为弯制的圈形曲。所述圈形曲的圈数不少于两圈,与体部和作用部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其余技术实施方式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阐述,请参阅图3。

实施例3:

作为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形,本实施例仅对牵引钩的作用部的结构进行改进,既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也是一种补充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4。

实施例4:

作为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牵引钩采用正畸用圆形不锈钢丝,本实施例为具体实施例1的改进,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将矫治力作用点从牙冠向牙齿中部及牙根方向转移,从而实现牙齿受力的均匀分配,使目标牙齿产生平移,逐步关闭牙齿间隙,并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齿一端受力而产生的轴向旋转移动,进而避免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倾斜或倾倒。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