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牙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01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牙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牙垫。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领域,牙垫是非常常见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支撑嘴巴张开插入软管,或者,防止小儿磨牙等。

对于婴儿用牙垫,由于婴儿的身体小,并且承受能力弱,因此,对于牙垫的结构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中的小儿牙垫,包括用于插入小儿口空的牙垫主体以及用于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手,在使用时,操作者手拿把手部分,将牙垫主体部分插入小儿口中,实现支撑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小儿牙垫的横截面呈正方形,当婴儿使用时,整体的体积太大,小孩子不容易咬住,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小儿牙垫,咬槽太浅,不服帖,很滑,容易脱落。

另外,在牙垫主体的两侧可以放置软管(如导管),但是放置后,需要操作者用胶布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固定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小儿牙垫的使用方便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牙垫,该小儿牙垫通过结构的改进,能够有效的保证自身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和把手,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的厚度由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咬槽为椭圆形咬槽。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为中空塑胶牙垫主体。

优选的,所述咬槽至少包括第一咬槽、第二咬槽和第三咬槽,并且所述第一咬槽、所述第二咬槽和所述第三咬槽沿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咬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咬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咬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咬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把手与所述牙垫主体之间还设有防止所述牙垫主体落入小儿口中的环形挡圈。

优选的,所述牙垫主体的侧面设有供软管插入小儿口中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和把手,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该小儿牙垫,通过将所述牙垫主体的横截面,由现有技术的正方形结构,改进为长方形结构,并在所述牙垫主体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可以使得插入小儿口中的所述牙垫主体的厚度较薄,小儿容易咬住,并且通过所述咬槽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小儿使用,并且使用舒适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牙垫、2-第二牙垫、3-第三牙垫、4-牙垫主体、5-挡圈、6-把手,7-魔术贴、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小儿牙垫,该小儿牙垫不仅可以方便小儿使用,并且使用舒适性显著提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小儿牙垫包括牙垫主体4和把手6,牙垫主体4为插入小儿口中的主要结构部分,把手6用于方便操作者拿捏,优选的,牙垫主体4与把手6为一体结构,方便加工,结构牢固。

牙垫主体4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牙垫主体4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即牙垫主体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厚度变薄,方便插入小儿口中,同时,咬槽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婴儿含住牙垫的时候容易脱落的现象。

优选的,咬槽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方便使用。

进一步,为了提高该小儿牙垫的适用范围,可以将牙垫主体4的厚度由靠近把手6的一侧向远离把手6的一侧设置为逐渐减小。即牙垫主体4的厚度逐渐变化,当年龄较小的婴儿使用时,可以将牙垫主体4小部分插入小儿口中即可,当年龄较大的婴儿使用时,可以将牙垫主体4大部分插入小儿口中即可,有效提高该小儿牙垫的适用性,节约成本。

更进一步,为了满足不同婴儿的使用需求,咬槽的深度可以设置为不同。

优选的,咬槽至少包括第一咬槽1、第二咬槽2和第三咬槽3,并且第一咬槽1、第二咬槽2和第三咬槽3沿靠近把手6的一侧向远离把手6的一侧依次设置。并且,第一咬槽1的深度小于第二咬槽2的深度,第二咬槽2的深度小于第三咬槽3的深度。

3个开口深度不一样的咬槽,第一咬槽1最浅,第二咬槽2次之,第三咬槽3最深,如此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婴儿大小进行咬合的地方调节,这样婴儿含住的时候不容易脱落。

优选的,咬槽为椭圆形设计,不会对婴儿的牙龈磨损,更加安全。

另外,为了保证牙垫主体4弹性的同时,提高其软度,可以将牙垫主体4设置为中空塑胶结构。

该小儿牙垫,通过将牙垫主体4的横截面,由现有技术的正方形结构,改进为长方形结构,并在牙垫主体4宽度较大的一面设有供小儿咬合的咬槽,可以使得插入小儿口中的牙垫主体4的厚度较薄,小儿容易咬住,并且通过咬槽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小儿使用,并且使用舒适性显著提高。

同时,把手6与牙垫主体4之间还设有防止牙垫主体4落入小儿口中的环形挡圈5,挡圈5的设置可以提高该小儿牙垫的使用可靠性,同时,环形设置的挡圈5,可以保证牙垫主体4的全方位阻挡,防止牙垫主体4落入小儿口中发生危险。

另一方面,牙垫主体4的侧面设有供软管插入小儿口中的凹槽8,如图2所示,凹槽8的设置可以方便软管的插入,同时,凹槽8还可以对软管进行限位。

优选的,把手6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固定装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牙垫主体4上是否开设有凹槽8,软管均可以使用。

在牙垫主体4的两侧放置软管如导管,放置后,使用设置在把手6上的固定装置固定软管,固定效率高,更加可靠。

优选的,固定装置可以为魔术贴7。即在把手6处放置软管的位置,设计一有弹性的魔术贴7,如此设置,可以减少人为用胶布粘贴的行为,且魔术贴7可以多次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有弹性的魔术贴7能够更加贴合的固定软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儿牙垫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