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996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小动物麻醉,现如今,大部分实验室已经开始着力于由液体注射麻醉向气体麻醉进行过渡,气体麻醉有多重优势,例如:动物复苏快,无腹腔感染风险,一次处理大批动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安全性极强,另外也能保护动物免受创伤。所以本系统可应用范围广,前景光明。

如申请号为CN201410152318.1,公开号为CN104586534A的一种简易型小动物吸入麻醉机,该麻醉机由气体钢瓶、气体调节阀、三通管Ⅰ、气体流量计Ⅰ、气体流量计Ⅱ、异氟烷气体挥发瓶、三通管Ⅱ、可调控三通管、麻醉面罩、动物体温恒温系统、麻醉诱导盒和气体回收瓶组成;所述气体钢瓶依次连接气体调节阀、三通管Ⅰ、气体流量计Ⅰ、气体流量计Ⅱ、异氟烷气体挥发瓶、三通管Ⅱ、可调控三通管、麻醉面罩、动物体温恒温系统、麻醉诱导盒、气体回收瓶。该结构中的三通管的作用使得仪器能更方便地测量系统内的麻醉介质流量。使用结果表明,该结构简单合理,各部件固定与协调相结合,可短期或长期对小动物进行麻醉控制,保证精确的麻醉深度,安全性好,且术后小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高。该麻醉机虽然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但是由于其构造的局限,使其系统内的麻醉气体难以被完全利用,而且容易让麻醉气体从面罩缝隙处流出,污染实验室环境。

公开号为CN104758081A的小动物呼吸麻醉面罩和公开号为CN205322969U的一种新型的带有气体过滤功能的动物呼吸麻醉面罩,虽然能部分解决麻醉面罩缝隙中麻醉气体泄露的问题,但是制作成本较高,难以推广使用,而且也没有解决麻醉气体不完全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麻醉气体不完全利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包括氧气瓶、麻醉机、麻醉诱导盒、三通管、麻醉面罩及连通各个部位的导管,所述氧气瓶通过导管连接至麻醉机入口,该麻醉机的出口通过导管依次连通三通管I、麻醉诱导盒、三通管II及麻醉面罩,所述三通管II与三通管I通过导管相互连通。

从而形成由三通管I到麻醉诱导盒、麻醉诱导盒到三通管II、三通管II到三通管I的麻醉介质循环流。所述的三通管可以选用T型三通管、Y型三通管或卜型三通管等。由于气流的惯性和层流作用使得来自麻醉机和三通管II的麻醉介质能够汇总并流向麻醉诱导盒。由于麻醉面罩中气压的高低变化,使得麻醉介质能够根据呼吸的频率流入麻醉面罩或流出麻醉面罩与麻醉诱导盒的麻醉介质汇总并流向三通管I。

优选的,所述的麻醉面罩使用取出活塞的注射器和端部设一开孔的硅胶套组成;所述硅胶套套设在注射器的外套卷边上,硅胶套开孔对准注射器腔口;注射器的乳头通过套管与所述三通管II连通。采用端部不开孔硅胶套作为麻醉面罩封闭手段的情况下,解除封闭时,对其端部进行开孔处理。

优选的,所述的导管内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麻醉诱导盒内放置有过氧化钠。

优选的,所述的三通管II与麻醉诱导盒之间的导管、三通管I与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内径小于系统内其余导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的三通管II与麻醉诱导盒之间的导管、三通管I与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内径为6mm,其余导管内径为10mm。

优选的,所述的三通管体呈Y字形。

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操作方法:首先封闭麻醉面罩出气口,麻醉介质在氧气的携同下通过三通管I后进入麻醉诱导盒,然后通过三通管II后回到三通管I成为循环通路进行麻醉介质的循环。待系统内麻醉介质浓度稳定后将待实验动物放入麻醉诱导盒中,并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待其完全瘫倒无意识后,取出实验动物,将其口鼻面部全部塞入打开的麻醉面罩即可进行后继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通过增加一条连接三通管I和三通管II的导管对系统进行改进。使得麻醉系统在麻醉面罩封闭时,麻醉介质能够在系统内循环并使麻醉诱导盒内的介质更早达到实验要求。麻醉系统在麻醉面罩解除封闭时,麻醉介质麻醉小动物。吸入麻醉介质的小动物内代谢率低,麻醉介质大部分以原型经肺呼出,所以实验动物呼出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有大部分的麻醉介质。因此通过三通管I和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回收小动物呼吸出的麻醉介质,使其重新进入系统循环。

端部开孔的硅胶套套设在注射器的外套卷边上制成的麻醉面罩,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硅胶套的开孔能够有效地紧贴小动物面部阻止麻醉介质外泄的同时,保证小动物的呼吸顺畅,防止给麻醉介质的循环增加杂质,提高循环效果。在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端部不开孔硅胶套作为麻醉面罩封闭的手段,当需要解除封闭时,端部进行开孔处理即可。

导管内设有单向阀,防止麻醉介质在循环时由于湍流现象而发生的逆流。

麻醉诱导盒内放置过氧化钠,用于吸收小鼠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并与之反应产生氧气,供系统正常循环。

三通管II与麻醉诱导盒之间的导管、三通管I与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内径小于系统内其余导管的内径,使得从麻醉面罩及三通管I的第二入口进入的循环气体能够顺利进入循环体系,增强层流效益,减少湍流现象的影响。而导管6mm和10mm的管径,则是进过计算后的得到的最优设置。

当三通管体呈Y字形时,气流的惯性和层流作用更加方便系统内介质的循环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能一次麻醉多只动物,并对动物平卧进行各种实验处理,易于推广而且可多次重复使用,气密性较好,并采用麻醉介质循环的方法,减少了系统内麻醉介质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麻醉面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麻醉面罩侧视图;

其中:

1-氧气瓶 2-麻醉机 3-麻醉诱导盒

51-氧气瓶与麻醉机之间的异管

4-麻醉面罩 41-硅胶套

52-麻醉机与三通管I之间的导管 53-三通管I与麻醉诱导盒之间的导管 54-麻醉诱导盒与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

55-三通管II与三通管 56-三通管II与麻醉面罩之间的导管

6-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

7-三通管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包括氧气瓶1、麻醉机2、放置有过氧化钠的麻醉诱导盒3、Y型三通管、麻醉面罩4及连通各个部位的导管。其中三通管又分为三通管I6和三通管II7,三通管I6的三个管口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三通管II7的三个管口分别为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氧气瓶1通过导管51连接至麻醉机2入口,该麻醉机2的出口通过导管52连通三通管I6的第一入口,三通管I6出口通过导管53连通麻醉诱导盒3入口,麻醉诱导盒3出口通过导管54连通三通管II7入口,三通管II7第一出口通过导管56连通麻醉面罩4,三通管II7第二出口通过导管55连通三通管I6的第二入口。麻醉诱导盒与三通管II之间的导管54、三通管II与三通管I之间的导管55内设有单向阀(图中未示出),并且内径为6mm,其余导管内径为10mm,从而方便麻醉介质的循环。

由三通管I6到麻醉诱导盒3、麻醉诱导盒3到三通管II7、三通管II7到三通管I6形成麻醉介质的循环流。由于气流的惯性和层流作用使得来自麻醉机2和三通管II7的麻醉介质能够在三通管I6汇总并流向麻醉诱导盒3。由于麻醉面罩4中气压的高低变化,使得麻醉介质能够根据呼吸的频率流入麻醉面罩4或流出麻醉面罩4与麻醉诱导盒3的麻醉介质在三通管I I7汇总并流向三通管I6。

根据图2至3所示的麻醉面罩4,所述的麻醉面罩4使用取出活塞的注射器和端部设一开孔的硅胶套41组成;所述硅胶套41套设在注射器的外套卷边上,硅胶套41开孔对准注射器腔口;注射器的乳头通过套管56与所述三通管II7的第一出口连通。采用端部不开孔硅胶套41作为麻醉面罩4封闭手段的情况下,解除封闭时,对其端部进行开孔处理。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实验时,用小动物呼吸麻醉系统进行操作的流程:

首先封闭麻醉面罩4出气口,麻醉介质在氧气的携同下通过三通管I6后进入麻醉诱导盒3,然后通过三通管II7后回到三通管I6成为循环通路进行麻醉介质的循环。待系统内麻醉介质浓度稳定后将待五只小鼠放入麻醉诱导盒3中,并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待其完全瘫倒无意识后,取出一只小鼠,将其口鼻面部全部塞入打开的麻醉面罩4即可进行手术。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