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464阅读:18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位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



背景技术:

手术体位的摆放是关系一台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之一,手术体位既要保证体位固定良好、充分暴露手术野,又要避免皮肤、组织等受压导致的并发症。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颈椎椎体与食管气管邻近、周边血管神经丰富、组织结构复杂,因此颈椎前路手术要求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体位固定牢固,其对体位的要求更高。颈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传统应用海绵软垫、沙袋、头圈固定,海绵垫较为柔软,固定性能差,沙袋垫于患者颈部通常会出现衬垫不严而需要辅助软垫加固,易发生相对滑动使体位发生改变,导致手术野暴露欠佳。

近些年来,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硅胶及凝胶材质的体位垫,手术体位垫目前按材质分可分为6种:海绵材质,泡沫颗粒,发泡材质,充气式,硅胶材质,凝胶材质。其中,凝胶是一种高分子材质,具良好的柔软性、支撑性及减震抗压性能,同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能透过X线,绝缘不导电,易清洗,消毒方便,本身不支持细菌生长。申请号为201320065209.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体位固定垫,所述医用体位固定垫包括一个凹陷身体固定槽以及左右两半调整的护垫,所述医用体位固定垫的材料结构是聚合物外层、及设于其内的高分子凝胶填充层。该实用新型的固定槽具有可调节性,采用凝胶填充,具有压感柔软、减震性好,并且与人体软组织相容性好的优点。但是压力分散性相对较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加塞其它物件进行配合,延长了整个固定操作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以提高颈部固定稳定率和头颈部皮肤完好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包括:头部固定件、颈椎托和肩垫,所述头部固定件、颈椎托和肩垫均为聚氨酯凝胶制件,

所述头部固定件呈圆环型,其空心部位对应颅枕部;

所述颈椎托的底部为平面,顶部呈弧面型,且顶部的中心设置凹形支撑面;

所述肩垫呈柱型。

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托底部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顶部的宽度和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支撑面与所述颈椎托顶部弧面的相交线距所述支撑体边缘的最小距离为8~12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托顶部弧面的弧心角为60~120°。

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托的底部均匀设置圆形凸点或线形条状凸条。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固定件的底部连接平板,所述平板对应所述头部固定件的空心部位设置通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颈椎前路体位垫由头部固定件、颈椎托和肩垫组成,按照摆放要求放置好后,患者仰卧位直接放置在体位垫上即可,不需要再填塞等,操作简单,节省了手术时间。其次,颈椎托固定颈椎后,利于宽胶带下拉双上肢而体位不会移位,故可以透视看见下颈椎,利于术中快速透视定位,从而增加术者的满意度。此外,体位垫术后处理简单,可以直接用酒精等擦洗消毒,再次应用时只需更换无菌套即可,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污染、感染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件、颈椎托和肩垫均采用凝胶材质,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减震抗压性能,同人体组织相似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最大限度避免皮肤及软组织受压;且能够良好的透过X线,不影响透视影像的清晰度。

3)颈椎托底部较顶部宽大,上部窄且具有凹形支撑面,为可固定式凝胶垫,能够均匀上抬颈后部,最大限度分散压力,同时将下颌向前下方固定后,颈椎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应用颈椎前路组合式体位垫的使用方法是:将体位垫外层裹套无菌套后,将肩垫放置在肩部位置、颈椎托放置在颈后部、头圈放置在颅枕部位置,摆放完毕,患者直接仰卧于体位垫上即可。手术结束后,组合式体位垫只需将外套清洁消毒,以备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体位垫在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使用方便、颈部固定牢固、对皮肤压迫轻,可提高术者的舒适度并有利于术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朔岷。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头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颈椎托的左/右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颈椎托的前/后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颈椎托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头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部固定件,2-颈椎托,3-肩垫,4-凹形支撑面,5-平板,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包括:头部固定件、颈椎托和肩垫,所述头部固定件1、颈椎托2和肩垫3均为聚氨酯凝胶制件,

所述头部固定件1呈圆环型,其空心部位1-1对应颅枕部;

所述颈椎托2的底部2-1为平面,顶部2-2呈弧面型,且顶部的中心设置凹形支撑面4;

所述肩垫3呈柱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托2底部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顶部的宽度和长度。这样设计使得颈椎托2底部较顶部宽大,上部窄且具有凹形支撑面4,为可固定式凝胶垫,能够均匀上抬颈后部,最大限度分散压力,同时将下颌向前下方固定后,颈椎稳定性好。

所述凹形支撑面4与所述颈椎托2顶部2-2弧面的相交线2-3距所述支撑体边缘2-4的最小距离d(图4)为8~12厘米,在实际操作中,针对患者情况,选择8、9、10、11、12厘米中的任一型号,这样在凹形支撑面4的两端分别对称预留肩台,以增加颈椎托2的受力面积,分散受力。

所述颈椎托2顶部弧面的弧心角α(图3)为60~120°,以使顶部弧面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不至于过平或过凸,避免造成患者仰卧时颈部的不适,且对分散受力有益。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选择60~120°中的任一值,例如,75°、90°、105°等,以使得该颈椎托2具备更多样的选择和更好的适用。

所述头部固定件1、颈椎托2和肩垫3均为聚氨酯凝胶制件,该材质类制件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减震抗压性能,同人体组织相似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最大限度避免皮肤及软组织受压;且能够良好的透过X线,不影响透视影像的清晰度。

实施例2

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2所描述的颈椎前路手术组合式体位垫,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颈椎托2的底部均匀设置圆形凸点或线形条状凸条,以增大颈椎托2与放置面的摩擦力。

参阅图6,所述头部固定件1的底部连接平板5,所述平板5对应所述头部固定件1的空心部位设置通孔6,这样可以有效分散作用力,增加头部固定件1的稳定性,通孔6的设置便于颅枕部的通风散气。

所述头部固定件1、颈椎托2和肩垫3的外部均设置无菌套。这样便于术后的消毒处理,可以直接对其用酒精等擦洗消毒,再次应用时只需更换无菌套即可,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污染、感染的发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