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262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机芯,尤其涉及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着非常多种类的按摩器械,其通过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揉捏、敲打、行走等方式进行放松和按摩。现有技术中,对肩膀进行按摩的器械中,主要采用旋转按摩的方式对肩膀进行按摩放松,其按摩效果不好,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肩膀左右两侧相隔较远普通按摩器无法一次对左右两个肩膀同时进行按摩,需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自主进行位置调整,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每个人肩膀处的曲线都各有不同,而按摩器械的形状为统一设计,无法针对不同的肩膀形状做出改变,按摩贴合度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在对颈肩部位实现揉捏按摩的同时,实现了在肩部进行行走按摩。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包括:揉捏机芯和行走机芯;

所述揉捏机芯具有一与揉捏转轴连动设置,并绕其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一静止机构;所述静止机构与按摩组件固接,且其一面与所述转动机构顶抵配合;并且转动机构和静止机构的顶抵配合面具有高度变化的结构;当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时,所述转动机构相对于静止机构转动,转动机构与静止机构之间的顶抵作用力使得所述静止机构带动按摩组件偏摆;

所述行走机芯具有与所述揉捏机芯安装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机构,使得所述揉捏机芯与所述行走机芯具有一定夹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揉捏机芯包括一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相对放置并组合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壳体的表面具有一让位孔;所述揉捏转轴由所述下壳体向上壳体延伸并通过该让位孔暴露于所述上壳体的表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蜗轮蜗杆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转轴、第一蜗轮蜗杆和第一齿轮形成传动配合;所述揉捏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揉捏转轴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还设有与所述揉捏转轴平行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限位滑槽;所述按摩组件具有一容置在所述限位滑槽中的导向块;通过该导向块和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所述按摩组件只能在沿着所述限位滑槽长度方向上进行偏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揉捏转轴、转动机构、静止机构和按摩组件为2两组,且呈镜像设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和揉捏转轴通过一同步异步机构形成连动连接;当所述揉捏转轴正转时,所述同步异步机构使得两根揉捏转轴同时带动两组转动机构转动,形成同步转动;当所述揉捏转轴反转时,所述同步异步机构使得两根揉捏转轴先后带动两组转动机构转动,形成异步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异步机构包括一长销和一短销;所述长销垂直贯穿一揉捏转轴的侧面,并且该长销的两端外凸于所述揉捏转轴的侧面;所述短销垂直贯穿另一揉捏转轴的侧面,并且该短销的一端外凸于所述揉捏转轴的侧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销的两端分别沿着正转方向和反转反向与所述转动机构顶抵配合;所述短销的外凸端沿着正转反向与所述转动机构顶抵配合,沿着反转方向空转一角度后与转动机构顶抵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为垂直设置于所述行走机芯上表面两端的支架,其侧面具有一安装孔;所述揉捏机芯的左右两侧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转动配合的插柱;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为弹性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芯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其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转轴、第二蜗轮蜗杆和第二齿轮的传动配合,使得第二齿轮沿着齿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行走机芯沿着齿条分布的方向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通过转动机构和静止机构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顶抵作用力,使得按摩机构进行偏摆,相较于传统的转动按摩,偏摆按摩更加接近于人手的揉捏和推拿按摩效果,对肩颈处的放松效果比较好。并且通过一行走机芯,使得该揉捏机芯能够沿着人体的肩部来回行走按摩,对整个肩颈处都能够实现较好的按摩效果,而无需使用者频繁移动揉捏机芯。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其中在揉捏机芯的上壳体和按摩组件上设置了相互配合的限位滑槽和导向块,使得按摩组件只能沿着限位滑槽分布的方向进行摆动,而在其他方向上被限位。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揉捏机芯与行走机芯之间成一夹角,使得揉捏机芯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肩颈处的曲线,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设置为弹性件,使得该夹角可以根据人体肩颈各个部位曲线的不同而自动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机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揉捏机芯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机构、静止机构和按摩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揉捏机芯和行走机芯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行走机芯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5,一种肩部行走按摩机芯,包括:揉捏机芯1和行走机芯2;

所述揉捏机芯1具有一与揉捏转轴11连动设置,并绕其转动的转动机构12,以及一静止机构13;所述静止机构13与按摩组件14固接,且其一面与所述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并且转动机构12和静止机构13的顶抵配合面具有高度变化的结构;当所述转动机构12转动时,所述转动机构12相对于静止机构13转动,转动机构12与静止机构13之间的顶抵作用力使得所述静止机构带动按摩组件偏摆。相较于传统的转动按摩,偏摆按摩更加接近于人手的揉捏和推拿按摩效果,对肩颈处的放松效果比较好。

所述行走机芯2具有与所述揉捏机芯1安装连接的第一支撑机构21和第二支撑机构22,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2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机构21,使得所述揉捏机芯1与所述行走机芯2具有一定夹角。通过上述的行走机芯2,使得该揉捏机芯1能够沿着人体的肩部来回行走按摩,对整个肩颈处都能够实现较好的按摩效果,而无需使用者频繁移动揉捏机芯。并且揉捏机芯1与行走机芯2之间成一夹角,使得揉捏机芯1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肩颈处的曲线。

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揉捏机芯1包括一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其相对放置并组合后在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17;所述上壳体15的表面具有一让位孔151;所述揉捏转轴11由所述下壳体16向上壳体15延伸并通过该让位孔151暴露于所述上壳体15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7包括第一电机171、第一蜗轮蜗杆172和第一齿轮173;所述第一电机171的输出转轴通过第一蜗轮蜗杆172减速后,通过齿轮组的传动配合带动第一齿轮173转动;所述揉捏转轴11与所述第一齿轮173同轴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73带动揉捏转轴11转动。

所述上壳体15还设有与所述揉捏转轴11平行的限位柱152,所述限位柱152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限位滑槽153;所述按摩组件14具有一容置在所述限位滑槽153中的导向块141;通过该导向块141和限位滑槽153的相互配合,所述按摩组件14只能在沿着所述限位滑槽153长度方向上进行偏摆。而在其他方向上,按摩组件受到限位滑槽153侧壁的限位作用,无法偏摆。

为了增加所述揉捏机芯1的按摩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揉捏转轴11、转动机构12、静止机构13和按摩组件14为2两组,且呈镜像设置。通过第一电机171同时驱动两个揉捏转轴11转动,可以实现两组按摩组件14同时偏摆按摩的效果,增加了按摩面积。

进一步的,为了对两组按摩组件的按摩模式进行差异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按摩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12和揉捏转轴11通过一同步异步机构形成连动连接;当所述揉捏转轴11正转时,所述同步异步机构使得两根揉捏11转轴同时带动两组转动机构12转动,形成同步转动;当所述揉捏转轴11反转时,所述同步异步机构使得两根揉捏转轴11先后带动两组转动机构12转动,形成异步转动。从而使得用户自由选择同步按摩或者异步按摩两种模式,增加了按摩的多样性和按摩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所述同步异步机构包括一长销181和一短销182;所述长销181垂直贯穿一揉捏转轴11的侧面,并且该长销11的两端外凸于所述揉捏转轴11的侧面;所述短销182垂直贯穿另一揉捏转轴11的侧面,并且该短销182的一端外凸于所述揉捏转轴11的侧面。所述长销181的两端分别沿着正转方向和反转反向与所述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所述短销182的外凸端沿着正转反向与所述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沿着反转方向空转一角度后与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转角为180°。

经过如上设置后,当揉捏转轴11正转时,长销181位于揉捏转轴11左侧的外凸端与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短销182的外凸端与揉捏转轴顶抵配合。从而使得两组转动机构12同时开始偏摆按摩,此时为同步按摩模式。当揉捏转轴11反转时,长销181位于揉捏转轴11右侧的外凸端与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短销182的外凸端空转180°后,与转动机构12顶抵配合。因此,其中一个转动机构12会相较于另一个转动机构滞后半个周期,从而形成了异步按摩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2为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性,调节揉捏机芯1和行走机芯2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揉捏机芯1行走至人体肩颈处的任意位置时,都可以根据当前位置自动调节揉捏机芯1和行走机芯2之间的夹角,使得揉捏机芯1更加贴合按摩区域。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21为垂直设置于所述行走机芯2上表面两端的支架,其侧面具有一安装孔211;所述揉捏机芯1的左右两侧具有与所述安装孔211转动配合的插柱19。通过插柱19和安装孔211的转动配合,实现了揉捏机芯1和行走机芯2之间的夹角是可以调节的。

所述行走机芯2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3,其通过第二电机231的输出转轴、第二蜗轮蜗杆232和第二齿轮233的传动配合,使得第二齿轮233沿着齿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行走机芯2沿着齿条分布的方向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