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03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



背景技术:

皮肤组织活检是进行皮肤疑难病例正确诊断的关键步骤。目前,皮肤病理标本的采集方法有两种:手术刀切取法和皮肤环钻法。使用最普遍的是手术刀切取法。使用皮肤环钻的优点是对皮肤的创伤范围小,尤其适用于面部、手部等皮肤暴露部位。使用皮肤环钻时一个主要问题是钻入的深浅不易掌握,用力过小不能钻入皮肤,用力太大时又钻入太深,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伤及大的血管、神经。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腹透导管与皮肤组织钻孔针的针尾连接,其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皮下组织对腹透导管形成一个阻力,致使腹透导管与钻孔针脱落,这样医护人员会反复的连接腹透导管与钻孔针,不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并且现有的钻孔针为了能与腹透导管牢固连接,现有的钻孔针尾部必须制造成螺纹状结构,其增加制造钻孔针的制作难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制作简便,降低皮下组织阻力,避免腹透导管与钻孔针脱落问题,使手术能畅通进行,且降低手术难度及患者疼痛感的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作简便,降低皮下组织阻力,避免腹透导管与钻孔针脱落问题,使手术能畅通进行,且降低手术难度及患者疼痛感的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其包括钻孔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针本体1外圆周侧设有助力结构套2,其助力结构套2前端圆锥形结构,且助力结构套2后端至少至腹透导管3与钻孔针本体1连接一端的第一个外卡结构4上,且钻孔针本体1后端为光滑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助力结构套2的直径大于钻孔针本体1的直径,大于外卡结构4的直径,且外卡结构4的直径大于腹透导管3的直径。

所述的助力结构套2为橡胶制成,且助力结构套2与钻孔针本体1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所述的钻孔针本体1外圆周侧设有助力结构套2,其助力结构套2前端圆锥形结构,其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圆锥形结构降低了钻孔针本体1在皮肤组织中穿过时的阻力,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手术的进度,并且助力结构套2的后端卡接在外卡结构4外圆周,其保护了钻孔针本体1与腹透导管3的连接处,避免了钻孔针本体1与腹透导管3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问题,降低手术难度及患者疼痛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制作简便,降低皮下组织阻力,避免腹透导管与钻孔针脱落问题,使手术能畅通进行,且降低手术难度及患者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钻孔针本体1,助力结构套2,腹透导管3,外卡结构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皮肤组织助力钻孔针,如图1所示,其包括钻孔针本体1,所述的钻孔针本体1外圆周侧设有助力结构套2,其助力结构套2前端圆锥形结构,且助力结构套2后端至少至腹透导管3与钻孔针本体1连接一端的第一个外卡结构4上,且钻孔针本体1后端为光滑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助力结构套2的直径大于钻孔针本体1的直径,大于外卡结构4的直径,且外卡结构4的直径大于腹透导管3的直径。

所述的助力结构套2为橡胶制成,且助力结构套2与钻孔针本体1活动连接。

所述的钻孔针本体1外圆周侧设有助力结构套2,其助力结构套2前端圆锥形结构,其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圆锥形结构降低了钻孔针本体1在皮肤组织中穿过时的阻力,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手术的进度,并且助力结构套2的后端卡接在外卡结构4外圆周,其保护了钻孔针本体1与腹透导管3的连接处,避免了钻孔针本体1与腹透导管3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问题,降低手术难度及患者疼痛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