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19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敷料,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新型激光和强脉冲的出现、发展和成功应用使美容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为眼睑、眼周及其他头面部皮肤和黏膜的美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水凝胶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三维网状聚合物,具有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与组织结构相近等特点被临床广泛用于各类急、慢性创面。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61803提出一种形态固定、使用方便、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的产品对激光治疗过程中对皮肤进行护理。

但在强脉冲治疗过程中,对医疗人员治疗区域的控制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脉冲的强度控制也要精细要求,以免造成非治疗区域的误操作及治疗区域因脉冲强度过高导致治疗区域的损伤。虽然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61803提出一种形态固定、使用方便、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的水凝胶产品对激光治疗过程中对皮肤进行护理,但该产品无法实现治疗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及对强脉冲激光的可控减损。

所以需要一种强脉冲激光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敷料,该敷料既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又能精细化确定治疗区域及减少因治疗需要的强脉冲对非治疗区域而引发的皮肤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该敷料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又能精细化确定治疗区域及减少因治疗需要的强脉冲对非治疗区域而引发的皮肤损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包括承载层和依次覆盖在所述承载层之上的第二水凝胶层、网格层和第一水凝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护理敷料相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实现对激光脉冲的传导,又可以通过网格经纬线来精确定位治疗区域,同时还可以通过网格孔径的大小来降低强脉冲对治疗区域的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凝胶层上贴覆有隔离膜层,所述隔离膜层与第一水凝胶层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凝胶层和第二水凝胶层的材质均为具有皮肤粘贴力的水凝胶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水凝胶材料的细胞毒性小于2级且无皮肤致敏及皮肤刺激性,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含水量为60%~80%。应用这种水凝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固定形态,同时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凝胶层和第二水凝胶层形状和表面积均相同,所述第一水凝胶层和第二水凝胶层的厚度均为0.2~5mm。

进一步,所述网格层与第一水凝胶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网格层的表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水凝胶层的表面积,所述网格层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15mm。

进一步,所述网格层的材质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混纺织物、聚乙烯非织造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天然纤维为棉、麻、毛、丝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化学纤维为涤纶、锦纶、晴纶、丙纶、维纶、氯纶、芳纶、氨纶、碳纤维、粘胶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了因治疗需要的强脉冲对非治疗区域而引发的皮肤损伤。

进一步,所述网格层的网格形状为方形,所述网格层的网格尺寸为20~100目,网格线的尺寸为5支~80支。

进一步,所述承载层为托盘或垫片,所述承载层为托盘,所述托盘的材质为PET或PVC,所述托盘的厚度为0.2~2mm;所述承载层与第一水凝胶层的形状相同,所述承载层的表面积大于第一水凝胶层的表面积,所述承载层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10mm。

进一步,所述承载层为垫片,所述垫片的材质为PET、PVC、PP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3~2mm;所述承载层与第一水凝胶层的形状相同,所述承载层的表面积大于第一水凝胶层的表面积,所述承载层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10mm。进一步,所述隔离膜层的材质为PE、PET离型膜、离型膜的任意一种,所述隔离膜层与第一水凝胶层的形状相同,所述隔离膜层的表面积等于或者大于第一水凝胶层的表面积,所述隔离膜层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0~30mm,所述隔离膜层的厚度为0.012~0.2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隔离膜层,2、第一水凝胶层,3、网格层,4、第二水凝胶层,5、承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强激光美容术中护理的水凝胶敷料,包括承载层5和依次覆盖在所述承载层5之上的第二水凝胶层4、网格层3、第一水凝胶层2和隔离膜层1,所述隔离膜层1与第一水凝胶层2可拆卸连接,即所述隔离膜层1与第一水凝胶层2紧密连接且可撕开。

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的材质均为具有皮肤粘贴力的水凝胶材料。

所述水凝胶材料的细胞毒性小于2级且无皮肤致敏及皮肤刺激性,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含水量为60%。

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形状和表面积均相同,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的厚度均为0.2mm。

所述网格层3与第一水凝胶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网格层3的表面积等于第一水凝胶层2的表面积。所述网格层3的材质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混纺织物、聚乙烯非织造布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天然纤维为棉、麻、毛、丝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复合物;所述化学纤维为涤纶、锦纶、晴纶、丙纶、维纶、氯纶、芳纶、氨纶、碳纤维、粘胶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复合物。

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形状为方形,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尺寸为20目,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线的尺寸为5支。

所述承载层5为托盘或垫片,所述承载层5为托盘,所述托盘的材质为PET或PVC,所述托盘的厚度为0.2mm;或者所述承载层5为垫片,所述垫片的材质为PET、PVC、PP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3mm;所述承载层5与第一水凝胶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承载层5的表面积大于第一水凝胶层2的表面积,所述承载层5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mm。

所述隔离膜层1的材质为PE、PET离型膜、离型膜的任意一种,所述隔离膜层1与第一水凝胶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隔离膜层1的表面积等于第一水凝胶层2的表面积,所述隔离膜层1的厚度为0.012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含水量为70%。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形状和表面积均相同,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的厚度均为3mm。所述网格层3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7.5mm。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尺寸为60目,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线的尺寸为44支。所述承载层5的材质为托盘时,所述托盘的厚度为1.1mm,所述承载层5的材质为垫片时,所述垫片的厚度为1.1mm;所述承载层5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6mm。所述隔离膜层1与第一水凝胶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隔离膜层1的表面积等于或者大于第一水凝胶层2的表面积,所述隔离膜层1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隔离膜层1的厚度为0.13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为,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凝胶材料的含水量为80%。所述第一水凝胶层2和第二水凝胶层4的厚度均为5mm。所述网格层3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尺寸为100目,所述网格层3的网格线的尺寸为80支。所述承载层5的材质为托盘时,所述托盘的厚度为2mm;所述承载层5的材质为垫片时,所述垫片的厚度为2mm;所述承载层5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mm。所述隔离膜层1与第一水凝胶层2的形状相同,所述隔离膜层1的表面积等于或者大于第一水凝胶层2的表面积,所述隔离膜层1的边缘与相对应的第一水凝胶层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30mm,所述隔离膜层1的厚度为0.2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