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误吸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160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涉及医用防误吸喂食器。



背景技术: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1位死亡原因,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50%。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目前临床上对于误吸高风险的患者,护士指导家属使用扁平、细长的勺子将食物放在患者的舌根部,但每位患者所需要的勺子长度不一、进食食物量不能精确得知、喂食液体食物容易呛咳误吸,进食极易产生误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医用防误吸喂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防误吸喂食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拉环连接活塞柄,活塞柄连接活塞轴,活塞轴连接活塞,活塞在空筒内,空筒下端连通乳头,乳头连通开口。

所述乳头连通接口,接口连通调节管,调节管连通开口。

所述空筒上刻有容量刻度。

所述拉环为环形拉环。

所述活塞外壁与空筒内壁紧密接触并滑动连接。

所述调节管出口采用三种开口形状为“十”字形开口或“Y”形开口或象鼻式双孔开口。

所述调节管采用可伸缩的折叠式软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该喂食器顶端设置拉环,方便抽取流质或糊状食物;空筒壁标注刻度,并以2ml为一个间隔,可以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喂食的剂量,方便向患者和家属宣教;空筒的乳头和接口之间采取螺纹式旋口,连接紧密,不易脱落;接口下端的调节管采用可伸缩的折叠式软塑料材质的设计,可以随意调节喂食需要的角度以及不同患者喂食器具和舌根部所需要的长度;调节管的开口采用了三种流量设计的开口:“十”字形开口流量最大、“Y”形开口流量次之、象鼻式的双孔开口可起到分流的作用,流量最小。通过上述设计,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出口的喂食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误吸的机会,维护患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达对应部件如下:

拉环1、活塞柄2、活塞轴3、空筒4、活塞5、乳头6、接口7、调节管8、开口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顶端设置环形拉环1,拉环1为闭环式结构,即环形拉环,拉环1下方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活塞柄2、活塞轴3、活塞5,活塞柄2连接活塞柄轴3,活塞柄2与活塞柄轴3为一体结构,位于活塞柄轴3上端,活塞5在空筒4内,即活塞5外围一圈外包空筒4,空筒4上有具体的容量刻度,每2ml为一个间隔,空筒4最下方的出口为乳头6,乳头6下方连通接口7,乳头6和接口7之间采用螺纹式连接,接口7下方连通调节管8,调节管8下部开口9可以采用三种流量设计的开口:“十”字形开口或“Y”形开口或象鼻式开口。调节管8采用可伸缩的折叠式软塑料材质制成,可以根据需要弯曲。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简单说明:

先将乳头6伸入要抽取的液体或者糊状食物中,手指拉住环形拉环1,方便抽取液体或者糊状食物,每次抽取食物总量可通过空筒4壁上的刻度得知,将乳头6和接口7通过螺纹连接起来,连接紧密,不易脱落。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开口形状:“十”字开口流量最大、“Y”形开口流量次之、象鼻式双孔设计起到分流的作用,流量最小。开口9对准患者口腔,根据注食器距离患者食物放置的位置,设置调节管8的角度和长度,最后按压活塞柄2进行喂食,每次按压喂食的量可根据空筒4壁上的刻度得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次按压的剂量,最大程度减少误吸的机会,维护患者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