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药器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106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药器底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药器底壳。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切割药品,尤其是在给小儿或老人准备药时,按照医生嘱咐将一片大西药片分成两份或者四份,较为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手掰,或者用剪刀对药品进行自行切割。但是,在手掰药品过程中增加了药品和手部接触机会,加大了药品被污染的几率,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后来出现了专门用于切割药片的切药器,切药器一般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和上盖铰接,在底壳装有刀片,使用时把药片放在上盖,旋转底盖利用刀片把药品切割。传统的切药器中刀片与底盖的连接不够结实,生产试验时,刀片的拉拔力一般在10N左右,难以达到拉拔力要大于15N的要求。加上切药时,刀片受力比较大,常常出现刀片松动的现象,影响切药效果,甚至伤害到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刀片安装稳定并且牢固的切药器底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切药器底壳,包括装刀结构,所述装刀结构包括用于夹紧刀片的两个卡槽,所述卡槽为L形卡槽,两个L形卡槽的其中一个开口相对设置,两个L形卡槽的另一个开口朝向远离该底壳的底面方向;两个L形卡槽之间的底面设置有浅凹槽。

其中,所述浅凹槽的深度为0.3~0.6毫米。

其中,所述浅凹槽的深度设为0.5毫米。

其中,所述L形卡槽的侧壁的内侧设有倾斜部,且沿远离该底壳的底面方向,L形卡槽的开口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倾斜部的斜度设为0.6~1度。

其中,所述卡槽的侧壁设有胶层,所述胶层形成所述倾斜部。

其中,所述装刀结构的侧方设有加强板。

其中,该底壳靠近所述装刀结构处设有通孔。

其中,该底壳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该底壳为ABS树脂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药器底壳,包括装刀结构,装刀结构包括用于夹紧刀片的两个卡槽,卡槽为L形卡槽,两个L形卡槽的其中一个开口相对设置,两个L形卡槽的另一个开口朝向远离该底壳的底面方向;两个L形卡槽之间的底面设置有浅凹槽。与现有的切药器相比,使用该切药器底壳时,两个卡槽能够从两侧夹紧刀片,并且底部的浅凹槽夹紧刀片的根部,因此能够牢固稳定地把刀片固定在底壳上,防止刀片出现松动现象,并符合刀片在底壳的拉拔力大于15N的检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药器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药器底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装刀结构1;

卡槽2;

浅凹槽3;

倾斜部4;

加强板5;

通孔6;

刀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切药器底壳,如图1至图4所示,该底壳的中部下凹,且边缘设有圆角,包括装刀结构1,装刀结构1包括用于夹紧刀片7的两个卡槽2,卡槽2为L形卡槽,两个L形卡槽2的其中一个开口相对设置,两个L形卡槽2的另一个开口朝向远离该底壳的底面方向;两个L形卡槽2之间的底面设置有浅凹槽3。浅凹槽3的深度设为0.5毫米,此深度较为容易加工。当然,浅凹槽3的深度也可在0.3~0.6毫米的范围内选择。与现有的切药器相比,使用该切药器底壳时,两个卡槽2能够从两侧夹紧刀片7,并且底部的浅凹槽3可夹紧刀片7的根部,因此能够牢固且稳定地把刀片7固定在底壳上,防止刀片7出现松动现象,并符合刀片7在底壳的拉拔力大于15N的检测要求。

本实施例中,L形卡槽2的侧壁的内侧设有倾斜部4,且沿远离该底壳的底面方向,L形卡槽2的开口逐渐增大。倾斜部4的斜度设为0.7度。斜度0.7度容易加工有助于顺利插入刀片7。当然,倾斜部4的斜度可在0.6~1度的范围内选择。

具体的,卡槽2的侧壁设有胶层,胶层形成倾斜部4。由于倾斜部4比较小,注塑难以把握其精度,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后续通过粘贴胶层的方式形成倾斜部4,可很大程度节约成本。并且调整倾斜部4的自由空间比较大。

具体的,装刀结构1的侧方设有加强板5。装刀结构1基本是由板状的结构组成的,并在底壳的底面突出,在装刀结构1的侧方设有加强板5,能够在底壳的宽度方向上保护底壳不被破坏。装刀结构1的两侧均设有加强板5。

具体的,该底壳靠近装刀结构1处设有通孔6。切药过程中会有一些药粉留在切药器上,通孔6可以及时清理掉这些药粉。并且可以通过这个通孔6观察切刀是否对准药片或者药片被切断的情况。

具体的,该底壳一体注塑成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加工生产流程,节约成本。

具体的,该底壳为ABS树脂制成的底壳,ABS树脂是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使用此材料生产出的底壳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