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加药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配制药物时,需要在一种药物中定量加一些其它的药物,现有一般是将药物的药筒叠设在混合药物的混合筒正上方,这样设置将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药物混合时可能会有热气,导致上面药筒内的药受潮,影响药的药性;(2)上面的药物进入混合筒时,可能需要对混合筒进行搅拌,因此需要设置搅拌装置,这样上面的药筒就会对搅拌装置的设置造成干涉;(3)为了避免影响药性和造成干涉,需要在加药完成后将药筒移开,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加药控制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加药控制设备,包括加药筒、设于所述加药筒下方的配药罐,所述加药筒的底端开设有出药口,所述加药筒的底端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由第一气缸驱动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固定有竖直筒,所述竖直筒的下端固定有倾斜筒,所述竖直筒分别与所述滑板、倾斜筒相连通,所述配药罐的顶端开设有进药口,所述倾斜筒的一端开口且对准所述进药口,所述进药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由第二气缸驱动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配药罐的侧端固定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加药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加药筒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的纵截面呈倒T形,所述滑板的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加药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倾斜筒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5-55°。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加药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倾斜筒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加药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出药口、通孔与进药口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加药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还设置有倒L形支架,所述加药筒、第一气缸均固定在所述倒L形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竖直筒和倾斜筒的配合,以及支板和滑槽的设置,使得加药筒内的药沿着竖直筒、倾斜筒进入配药罐内,加药完成后,不需要移动加药筒,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滑板与加药筒连接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加药控制设备,包括加药筒2、设于加药筒2下方的配药罐4,加药筒2的底端开设有出药口6,加药筒2的底端设置有滑板8,滑板8由第一气缸10驱动沿左右方向移动,滑板8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处固定有竖直筒14,竖直筒14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竖直筒14的下端固定有倾斜筒16,竖直筒14分别与滑板8、倾斜筒16相连通,配药罐4的顶端开设有进药口18,倾斜筒16的一端开口且对准进药口18,进药口18处设置有盖板20,盖板20由第二气缸22驱动沿左右方向移动,配药罐4的侧端固定有控制器24,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22均与控制器24相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滑板8的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优选加药筒2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板26,支板26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8,滑板8的纵截面呈倒T形,滑板8的的两端分别置入滑槽28内。
为了便于药沿倾斜筒滑入配药罐4内,本实用新型优选倾斜筒16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35-55°。进一步优选倾斜筒16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45°。
为了避免对药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优选出药口6、通孔12与进药口18均呈圆,但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
还设置有倒L形支架30,加药筒2、第一气缸10均固定在倒L形支架30上,倒L形支架30的底部设置有基座32,基座32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控制器24发出信号给第一气缸10,第一气缸10启动,推动滑板8向左移动,使得滑板8上的通孔12与加药筒2的出药口6对齐,这时加药筒2内的药沿着出药口6、通孔12进入竖直筒14内,再进入倾斜筒16内,同时控制器24控制第二气缸22将盖板20推离进药口18,药沿倾斜筒16、进药口18进入配药罐4内,完成加药,第一气缸10推动滑板8向右移动,带动滑板8的通孔12离开出药口6,停止出药,第二气缸22带动盖板20盖住进药口18。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