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772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口咽通气道又称口咽导气管或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气道辅助物。口咽通气道的作用在于: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根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防止下垂,从而开放气道,并减少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牙垫,避免昏迷后的病人牙关紧闭,压迫气管导管;便于口腔护理,还有利于口咽部分分泌物被吸出;放置口咽通气道时,由于刺激咽部,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可降低血管压力和减慢心率,对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降低血压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是,口咽通气道安置于口咽部,异物感强烈,当病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或由昏迷转为清醒时,出于先天的生理反射,往往会向外吐出口咽通气道,导致口咽通气道移位或脱出,增加治疗护理的难度。因此,妥善地固定口咽通气道就尤为重要。

正确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可方便吸痰,明显改善舌后坠情况,通畅气道,解除气道梗阻。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为,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两侧。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胶布固定存在诸多缺点:

1、胶布受潮后粘性下降,易于脱落,当病人烦躁或变换头部位置时,容易发生口咽通气道的移位、脱出或滑落口腔情况;

2、因胶布紧贴皮肤,患者易产生不适感,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现象;

3、反复更换胶布,容易对粘贴部位皮肤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固定口咽通气道,方便摘取,避免口角侧皮肤发生皮炎或出现破损的口咽通气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道本体、设置于所述通气道本体出口边缘的口腔挡板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口腔挡板两边的可调节固定带,所述可调节固定带包括带体和用于调节所述带体长短的调节件,沿所述带体长度方向,所述带体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扣洞,所述调节件为纽扣;所述口腔挡板上对称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带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孔,所述带体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孔内绕出,之后所述纽扣和扣洞相扣接。

进一步的,同一侧的所述连接孔为两个,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连接所述带体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带体的材质为棉布、纱布或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靠外侧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齿型或半圆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口腔挡板的两侧对称设置可调节固定带,使用时将通气道本体置入口内,之后两个可调节固定带分别从患者的枕后和颈后穿过固定,从不同方向进行固定,能够将口咽通气道稳定的固定在病人的口中,无论时间长短均不会发生移动、歪斜、甚至脱落的现象,使用安全性高;

2、尤其对于昏迷者,通气道本体需持续放置于口腔内,每隔2-3h需重新调换位置,带体上设置的纽扣与调节带体长度的扣洞,方便及时更换位置,使用更灵活,应用更广泛;

3、可调节固定带可以拆下,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节省患者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咽通气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咽通气道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道本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调节固定带的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口腔挡板的主视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口咽通气道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口腔挡板的主视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口腔挡板的主视图之三。

其中,1、通气道本体,2、口腔挡板,31、带体,32、调节件,33、扣洞,4、连接孔,41、第一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4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道本体1、设置于通气道本体1出口边缘的口腔挡板2以及对称设置于口腔挡板2两边的可调节固定带,可调节固定带包括带体31和用于调节带体31长短的调节件32,沿带体长度方向,带体3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扣洞33,调节件32为纽扣;口腔挡板2上对称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为连接孔4;带体3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连接孔4,带体31的另一端从连接孔4内绕出,之后纽扣和扣洞33相扣接。其中,扣洞33的个数根据需要来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口腔挡板2的两侧对称设置可调节固定带,使用时将通气道本体1置入口内,之后两个可调节固定带分别从患者的枕后和颈后绕过固定,从不同方向进行固定,能够将口咽通气道稳定的固定在病人的口中,无论时间长短均不会发生移动、歪斜、甚至脱落的现象,使用安全性高;

2、尤其对于昏迷者,通气道本体1需持续放置于口腔内,每隔2-3h需重新调换位置,带体31上设置的纽扣与调节带体31长度的扣洞33,方便及时更换位置,使用更灵活,应用更广泛;

3、可调节固定带可以拆下,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节省患者费用。

实施例2

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6所示,同一侧的连接孔4为两个,包括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42,分别连接带体31的两端。

采用该技术方案,将挡板同一侧的连接孔4均设置呈两个,可以使得带体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42,在连接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实现从四个方向进行固定通气道本体,固定更稳定。

实施例3

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带体31的材质为棉布、纱布或无纺布。

采用该技术方案,带体31的材质选用纱布、棉布或无纺布,使得透气性好,避免患者长期使用,因带体和面部长期接触而产生压疮或红疹现象的产生。

实施例4

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8所示,连接孔4靠外侧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43;凸起43为齿型或半圆形。

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连接孔4内部设置防滑的凸起43,使得带体的两端和连接孔4连接后,由于凸起43的设置,带体31不会在连接孔4内来回移动,固定效果更佳;凸起43采用齿型或半圆形,使得防滑效果更佳。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带体31的一端绑在第一连接孔41内,之后将通气道本体1置入患者口内,两根带体31分别从患者的枕后和颈后绕过,并穿过第二连接孔42,通过纽扣和扣洞33调节带体31的松紧度,直至合适位置,将纽扣和扣洞33相扣接。

使用该方法对通气道本体进行固定,解决了胶布固定存在的缺点,且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同时通气道本体1具有固定牢靠、不易从口中脱出的特点,可有效防止通气道本体1移位,避免患者并发食管、气管异物而引发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可减少患者反复插管导致的口腔黏膜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