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安全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747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安全拐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拐杖领域,涉及防滑拐杖,尤其是一种防滑安全拐杖。



背景技术:

拐杖是残疾人或者腿部病人常用的工具。现有的拐杖大多采用腋下支撑方式,支撑杆下底端采用橡胶制作。拐杖使用时,最怕的是拐杖打滑而导致病人摔倒而产生二次伤害。为此,人们发明了大批的防滑拐杖,以克服现有拐杖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检索,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申请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主要有如下两篇:

1、防滑腋下拐杖(CN103315883A)。公开了防滑腋下拐杖,包括支撑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杆和手持杆,第一支撑杆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杆设有多个定位孔和对应定位孔的弹簧销,第二支撑杆为Y形,连接杆两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下端部设有多个定位孔和对应定位孔的弹簧销,手持杆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部,手持杆设有多个垂直的通孔,第一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支撑部,第一支撑杆下端套设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部,第二支撑杆的下端部套设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有防滑件。其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定位孔的定位,起到拐杖伸缩的效果;通过通孔的透气作用,起到空气流通的效果;通过防滑件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止打滑的效果。

2、一种防滑拐杖(CN203934764U),包括拐杖本体,所述拐杖本体底端面设有弹性缓冲块,所述拐杖本体底端还设有可插入所述弹性缓冲块的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防滑台,所述防滑台上设有防滑孔和防滑齿,所述弹性缓冲块可插入所述防滑孔,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防滑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旋转卡入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防滑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旋转卡入第二限位槽。

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拐杖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防滑性能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巧妙的防滑安全拐杖。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滑安全拐杖,包括腋下托、支撑管、杖杆,在两个镜像对称的左、右支撑管上端共同水平固装腋下托,在两个支撑管下部之间固装杖杆,其特征在于:在杖杆下端面外缘同轴向均布间隔同径固装有钢针,在钢针外的杖杆下部套装有一橡胶套,该橡胶套对应钢针下端面均制有通孔,在支撑管下端面与橡胶套上端面之间所固装的杖杆上套装有一弹簧。

而且,在杖杆下端面外缘同轴向固装的钢针为3-5根。

而且,所述橡胶套下端面制成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拐杖在左右支撑管之间所固装的杖杆上套装有弹簧,在杖杆下端面外缘同轴向固装有3-5根钢针,在钢针外的杖杆下部套装有橡胶套,该橡胶套对应钢针制有通孔,由此实现了橡胶套受力时向上压缩弹簧,使得钢针露出杖杆下底而防止拐杖打滑。整个拐杖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作容易,使用可靠,是现有拐杖的换代产品,在市场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残疾人及病人理想的拐杖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3为图1的橡胶套底端面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滑安全拐杖,包括腋下托1、支撑管2、杖杆3,在两个镜像对称的左、右支撑管上端共同水平固装腋下托,在两个支撑管下部之间固装杖杆。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在杖杆下端面外缘同轴向均布间隔同径固装有3-5根钢针7,本实施例附图为5根;在钢针外的杖杆下部套装有一橡胶套5,该橡胶套对应钢针下端面均制有通孔6,在支撑管下端面与橡胶套上端面之间所固装的杖杆上套装有一弹簧4。

为了避免侧滑,所述橡胶套下端面制成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橡胶套受力时向上压缩弹簧,使得钢针露出杖杆下底而防止拐杖打滑乃至侧滑,即使侧打滑,因侧向力较大,圆弧面的设置可以极大地压迫弹簧而露出钢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