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372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兽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



背景技术:

对动物进行腹膜透析是治疗动物类的肾衰竭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动物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动物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通过不断的更新腹透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但是宠物医院现有技术要求医生只能通过人工来进行动物的透析,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力与时间,把透析液打入腹腔,等待45分钟后,在抽出来一部分,然后在通过内外压力,进行引流,需要循环10-12次,每次1小时,一个大循环需要12小时,所以在这12小时中,必须时刻有人在旁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箱体上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注射器固定装置,注射器固定安装至注射器固定装置上;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左侧安装有上滑块,上滑块与注射器连接,上滑块通过两根平行的钢杆固定连接至下滑块,两根钢杆分别穿过设置在箱体上侧的条形孔洞;下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杆上,下滑块中间位置与丝杆固定连接,电机与丝杆驱动连接;所述下滑块侧面固定安装有光栅,光栅设置有栅格,箱体内部与光栅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耦;所述箱体上侧靠左位置依次并排安装有一号阀门、二号阀门和三号阀门,一号阀门上固定有第一管道,二号阀门上固定有第二管道,三号阀门上固定有第三管道;所述一号阀门、二号阀门和三号阀门上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通过汇集管连接至注射器;所述箱体的左侧设置有打印装置;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滑块与注射器卡扣连接,上滑块顶端设置有卡口,注射器的尾部卡扣在上滑块的卡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管道与透析袋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二管道与透析管连接,透析管插入动物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三管道与废液袋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汇集管一端设置有三个接口,汇集管设置三个接口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接口,汇集管设置一个接口的一端与注射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操作简单,可以实现自动透析过程,避免了透析过程中必须时刻有人在旁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立体图。

图2为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主视图。

图3为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左视图。

图4为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俯视图。

图5为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的自动注射原理图。

图中:1-注射器,2-控制面板,3-开始按钮,4-打印装置,5-一号阀门,6-二号阀门,7-三号阀门,8-上滑块,9-光栅,10-光耦,11-电机,12-丝杆,13-下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开关按钮3,开关按钮3用于开启兽用全自动智能型腹膜透析仪,所述箱体上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注射器固定装置,注射器1固定安装至注射器固定装置上,所述注射器1顶部设置有螺母头,设置螺母头的目的是防止透析过程中有大量空气进入;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左侧安装有上滑块8,上滑块8与注射器1卡扣连接,所述上滑块8顶端设置有卡口,注射器1的尾部卡扣在上滑块8的卡口上,上滑块8通过两根平行的钢杆固定连接至下滑块13,钢杆分别穿过设置在箱体上侧的条形孔洞;下滑块13安装在箱体内部的滑杆上,下滑块13中间位置与丝杆12固定连接,电机11驱动连接至丝杆12,从而带动下滑块13的左右移动;所述下滑块8侧面固定安装有光栅9,光栅9设置有栅格,箱体内部与光栅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光耦10,光耦10不随光栅9的移动而移动;当光栅9的栅格移动过光耦10的时候,光耦10会进行计数,通过光栅9与光耦10的配合使用,可以自动计算注射器1的注入量;所述箱体上侧靠左位置依次并排安装有一号阀门5、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一号阀门5上固定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与透析袋相连接;二号阀门6固定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透析管相连接,透析管直接通往动物体内;三号阀门7固定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废液袋相连接,废液袋是保存最后含有毒素的腹腔液;所述一号阀门5、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上均为电磁阀,能够实现电脑对阀门的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通过汇集管连接至注射器1,所述汇集管一端设置有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汇集管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接口并且这个接口与注射器1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设置有打印装置4,打印装置4用于透析结束后打印报告,所述报告上包括了机器的ID号,动物的病历号,动物的种类,透析液的使用量,透析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用于输入动物的基本信息、显示需要的透析液、显示已经打入的量以及操控透析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点击开始按钮3,启动仪器,然后点击控制面板2上的引导透析虚拟按钮,然后触屏输入一些基本信息,包括病历号、动物种类、速度选定、体重、每公斤需要打入多少ml的透析液、透析液在体内停留分钟、抽出液体量、自流时间、以及以上的所有过程循环次数;输完之后,根据机器计算出的所需要的透析液总量提前准备透析液;将透析液灌入透析袋,将第一管道与透析袋连接,可以同时接2种规格的透析袋,一次可以接3个透析袋;将第二管道固定在二号阀门6;将第三管道连接至废液袋并固定在三号阀门7上;点击控制面板2上的开始透析虚拟按钮;然后进行第一次排气过程,首先进行注射器1的排气,关闭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开启一号阀门5,注射器1开始从透析袋内抽取第一个50ml的透析液,由于注射器1和管道内伴有空气,所以注射器1抽取的透析液不满50ml,注射器1抽取完之后,关闭一号阀门5和三号阀门7,开启二号阀门6,注射器1排出20ml刻度的液体进入第二管道;然后关闭二号阀门6,开启三号阀门7,同时一号阀门5仍然关闭,将注射器1内剩余的30ml刻度的液体排出至废液袋,至此完成第一次排空气过程;第一次排空气过程完成后可以基本保证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里都是透析液,但是考虑到还有残留,所以我们需要做第二次排空气,再次打开一号阀门5,同时关闭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注射器1抽取50ml透析液,然后打开二号阀门6,同时关闭一号阀门5和三号阀门7,排出30ml刻度的透析液到第二管道,之后打开三号阀门7,关闭一号阀门5和二号阀门6,将注射器1内剩余的20ml的透析液排出至废液袋,至此第二次排空气结束;第二次排空气后基本可以保证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空气排空,因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入到动物体内,所以一定要确保这两根管路的空气要排掉;之所以第一次往透析管内打入20ml的液体,而第二次往第二管道内打入30ml的液体,是因为注射器1抽取的第一管的50ml的液体里面,空气居多,所以最多只有20ml的液体,用这20ml的液体来填满穿过第二管道就可以了,而第三管道无需排空气,因为他不会进入体内;第二次注射器1抽取的50ml的液体量要比第一次注射器1抽取的50ml的液体量多,注射器1输入30ml液体到第二管道,以保证第二管道内没有空气,被透析液完全填满了,而第一因为进行过了二次抽50ml透析液的动作,所以第一管道内基本也被透析液填满了;排完空气之后,将第二管道与植入动物体内的透析管相连接,开始透析进行透析,打开一号阀门5,关闭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注射器1抽满50ml透析液之后,关闭一号阀门5,打开二号阀门6,将透析液注入动物体内,透析过程中,三号阀门7永远关闭,以50ml为单位打入动物体内,最后一次打入剩余量即可,打完后,停留相对应的时间,以便透析液进行体内浓度的交换,之后打开二号阀门6,关闭一号阀门5和三号阀门7,以10ml为一单位将液体抽取出来,抽出来后,关闭一号阀门5和二号阀门6,打开三号阀门7,将抽出来的液体排出;然后如此循环,再打开二号阀门6,关闭一号阀门1和三号阀门7,抽10ml液体出来,再打开三号阀门7排出,此时关闭一号阀门5和二号阀门6,排完抽出液体总量之后,打开二号阀门6和三号阀门7,然后关闭一号阀门5,利用体内体外液体压力差,自身排出多余的液体,排除完多余的液体后,一次完整的透析结束。如果当初设定的透析循环次数为2次的话,继续循环上述过程,但是排空气的步骤可以省去。透析结束后从打印装置4内打印报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