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65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多功能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软包输液袋以其轻捷便利,近年来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瓶装输液瓶;但是,软包装输液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输液袋加药后压力不足,无法使药物通过输液管在匀速的情况下进入病患体内,市场上出现了利用弹簧使两块夹板受力,获取输液袋药物顺利进入人体,这种结构通过我院尝试发现,使用初期能够获取药物顺利的进入人体,但最后部分会产生压力也明显不足现象,而且输液袋内也会药物大量留存,主要原因在于两块夹板形成的夹角和输液袋自身厚度形成的阻塞;在多种药物放入输液袋后,也需要护士不停的摇晃输液袋,以便使药液各种成分均匀;而在很多时间,由于药液本身温度较低,当输液时间达到十分钟以上时,病患也会明显感到输入处的肢体发凉,很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通过设置的气囊使药液顺利输入人体,加温装置可确保输入温度的适合,尤其是箱体的自动晃动可减轻护士负担。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包括箱体、压板、气囊、气泵、加温装置、减速电机、支腿和轴承,箱体上端设有凹坑,输液袋放置在凹坑底部,输液袋上部与压板之间设有气囊,压板封闭所述凹坑上口,气囊通过气管连接箱体内的气泵,连接输液袋的输液管靠近输液针上设有加温装置,四个偏心柱活动穿在箱体的底板上,每一偏心柱的下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下端穿在轴承内圈上,在轴承外圈下部套有底部环,四个所述偏心柱的任一上端设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箱体内的减速电机;在箱体上设有主电源开关,主电源开关通过连接电源线和插头外接电源。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箱体上端的凹坑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所述箱体上端的凹坑后部设有高度低于滑槽的矮板,压板的左右两端插在两所述滑槽中。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压板的后部上部面上设有凸起。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压板的中部设有管孔,连接气囊的气管穿在所述管孔中。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箱体上端的凹坑前部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的下部设有下陷。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主电源开关设有控制气泵、加温装置和减速电机的线路,所述控制气泵、加温装置和减速电机的线路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箱体外壁上。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所述加温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电热丝、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温度调控开关和温度显示屏,上夹板和下夹板夹持在输液管上,其中上夹板下部面的贴近输液管处设有耐高温绝缘体和编织物包裹的电热丝,电热丝和连接单片机,设置在上夹板上的温度调控开关连接单片机,温度显示屏分别连接单片机和设置在贴近输液管处的温度传感器;单片机通过导线连接箱体上的控制开关。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四个所述偏心柱的任一上端设有半圆插柱,皮带轮中部的半圆孔固定连接半圆插柱,在皮带轮的外缘面中部设有轮槽,套在轮槽上的皮带连接所述箱体内减速电机动力输出轴的轮槽。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四个所述偏心柱除去上端设有皮带轮的另外三个上端分别设有缩颈柱,所述缩颈柱上部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缩颈柱处于箱体的底板上部,在缩颈柱下部套有防脱落环,开口销穿在缩颈柱的通孔中。

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在四个轴承下部的底部环两两之间设有定位杆。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通过将输液袋放入箱体的凹坑中,利用压板与凹坑的底板形成一定的狭小空间,使用气囊压迫输液袋,受到气囊的可变形作用,使输液袋中的药液全部挤出,尤其是控制气囊的气泵压强可控,进一步获取了输液袋中的药液在挤出过程中的压力稳定,克服了现有技术在麻醉后静脉输液过程的输液过快造成的患者中毒,以及导致严重的患者水肿或心力衰竭;本实用新型考虑到输液过程中药液本身温度较低的问题,加温装置通过温度调控开关控制电热丝加热温度,可确保输入药液的温度适合人体能够接受的40至43度范围,避免了长时间输液时病患肢体发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箱体自动晃动机构可减轻护士的负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集药袋加压、药液加温和药液混合为一体,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连接减速电机支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三个支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起;2、压板;3、管孔;4、气管;5、气囊;6、电源线;7、插头;8、输液袋;9、输液管;10、滑槽;11、矮板;12、凹坑;13、箱体;14、下陷;15、主电源开关;16、控制开关;17、支腿;18、轴承;19、底部环;20、导线;21、偏心柱;22、上夹板;23、温度调控开关;24、温度显示屏;25、下夹板;26、输液针;27、半圆孔;28、轮槽;29、皮带轮;30、半圆插柱;31、定位杆;32、防脱落环;33、开口销;34、通孔;35、缩颈柱。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2或3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包括箱体13、压板2、气囊5、气泵、加温装置、减速电机、支腿17和轴承18,箱体13上端设有凹坑12,在凹坑12左右两侧内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10,所述箱体13上端的凹坑12后部设有高度低于滑槽10的矮板11,压板2的左右两端插在两所述滑槽10中,在压板2的后部上部面上设有方便压板2拉出的凸起1,输液袋8放置在凹坑12底部,输液袋8上部与压板2之间设有气囊5,在压板2的中部设有管孔3,连接气囊5的气管4穿在所述管孔3中,压板2封闭所述凹坑12上口,在箱体13上端的凹坑12前部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的下部设有下陷14,所述下陷14处放置输液袋8的出药口,气囊5通过气管4连接箱体13内的气泵,连接输液袋8的输液管9靠近输液针26上设有加温装置,四个偏心柱21活动穿在箱体13的底板上,每一偏心柱21的下部设有支腿17,所述支腿17下端穿在轴承18内圈上,在轴承18外圈下部套有底部环19,在四个轴承18下部的底部环19两两之间设有定位杆31,四个所述偏心柱21的任一上端设有皮带轮29,所述皮带轮29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箱体13内的减速电机;在箱体13上设有主电源开关15,主电源开关15设有控制气泵、加温装置和减速电机的三条线路,所述控制气泵、加温装置和减速电机的线路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16,所述控制开关16设置在箱体13外壁上,主电源开关15通过连接电源线6和插头7外接电源。

进一步,所述加温装置包括上夹板22、下夹板25、电热丝、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温度调控开关23和温度显示屏24,上夹板22和下夹板25夹持在输液管9上,其中上夹板22下部面的贴近输液管9处设有耐高温绝缘体和编织物包裹的电热丝,电热丝和连接单片机,设置在上夹板22上的温度调控开关23连接单片机,温度显示屏24分别连接单片机和设置在贴近输液管9处的温度传感器;单片机通过导线20连接箱体13上的控制开关16。

进一步,在四个所述偏心柱21的任一上端设有半圆插柱30,皮带轮29中部的半圆孔27固定连接半圆插柱30,在皮带轮29的外缘面中部设有轮槽28,套在轮槽28上的皮带连接所述箱体13内减速电机动力输出轴的轮槽;在四个所述偏心柱21除去上端设有皮带轮29的另外三个上端分别设有缩颈柱35,所述缩颈柱35上部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34,缩颈柱35处于箱体13的底板上部,在缩颈柱35下部套有防脱落环32,开口销33穿在缩颈柱35的通孔34中。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输液袋的加压增温匀药装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使用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

在使用加压功能时,使用插头7接通电源,将装入药液的输液袋8放在凹坑12内,将压板2插入箱体13上部内面的槽内,使气囊5处于输液袋8的上部面,将输液针26插入病患的需要输液部位,打开主电源开关15,再打开控制气泵的控制开关16,药液流速由控制开关16调节,这时输液袋8内的药液便会输入病患体内。

在使用增温功能时,使用上夹板22和下夹板25套在输液管9上,先将上夹板22的温度调控开关23调整至40至43度之间“建议温度,因为药液在40至43度左右时,不会出现气化,也更适合人体温度”,打开连接上夹板22单片机导线20的控制开关16,这时药液便会达到合适温度进入人体。

在使用匀药功能时,打开控制减速电机的控制开关16,减速电机便会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29缓慢旋转,这时偏心柱21受到皮带轮29的带动,四个支腿17同步旋转,而偏心柱21带动箱体13晃动,获取药液的摇匀。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