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26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



背景技术:

中医内科针灸,是中医的重要医疗方法之一。中医师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需要一手持针柄,一手扶持针杆进针;这样使已经消毒的针杆又接触了手指,就可能造成针杆的二次污染,导致患者进针部位感染;如中医师手指接触了传染病患者后,又没有进行手部很好的消毒,再给下一个患者进行针灸,就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中医师针灸的无菌操作和银针的防传染病问题应该引起医务界的足够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底板、两个支撑柱、放大镜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柱,所述两个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底板的中间区域设有下定位孔,所述下定位孔包括下圆台形孔和下针孔,所述下针孔位于下圆台形孔的下方,所述下圆台形孔内设有下消毒棉,所述其中一个支撑柱的内侧壁设有凹槽,所述放大镜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位于下定位孔的正上方,所述上定位孔包括上圆台形孔和上针孔,所述上针孔位于上圆台形孔的下方,所述上圆台形孔内设有上消毒棉,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立筒、刻度尺和照明开关,所述刻度尺位于上圆台形孔的左侧,所述立筒和照明开关位于上圆台形孔的右侧,所述立筒的内部插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与立筒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立筒的底部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动柱靠近上圆台形孔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连接有针夹,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安装座和电池盒,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针孔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座均安装有LED灯,所述LED灯均通过照明开关与电池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

优选的,所述放大镜位于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针夹包括两个形状相同的夹持瓣,所述两个夹持瓣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两个夹持瓣的内壁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垂直于夹持瓣长度方向的半圆柱形夹持槽,所述其中一个夹持瓣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有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半圆柱形夹持槽的内壁均设有橡胶挤压条。

本实用新型中,使中医师在针灸操作时,自动对银针进行两次消毒,可减少对患者的医源性感染,避免传染病的传播;而且可以用一只手准确刺进穴位进行针灸,而不需另一只手扶持针杆进针,可观察刻度尺来控制进针深浅度,防止误伤正常组织或针刺不到位,可利用放大镜找到针刺位置,LED灯可提供照明,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新颖,使中医师的针灸操作无菌、规范,适合各级医院中医内科和针灸科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夹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夹的展开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柱、3盖板、4下圆台形孔、5下针孔、6放大镜、7转轴、8上圆台形孔、9上针孔、10立筒、11刻度尺、12照明开关、13活动柱、14弹簧、15固定架、16针夹、17安装座、18电池盒、19 LED灯、20夹持瓣、21转动轴、22半圆柱形夹持槽、23固定带、24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柱2、放大镜6和盖板3,底板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柱2,两个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3,底板1的中间区域设有下定位孔,下定位孔包括下圆台形孔4和下针孔5,下针孔5位于下圆台形孔4的下方,下圆台形孔4内设有下消毒棉,其中一个支撑柱2的内侧壁设有凹槽,放大镜6的一端通过转轴7与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盖板3上设有上定位孔,上定位孔位于下定位孔的正上方,上定位孔包括上圆台形孔8和上针孔9,上针孔9位于上圆台形孔8的下方,上圆台形孔8内设有上消毒棉,盖板3的顶部设有立筒10、刻度尺11和照明开关12,刻度尺11位于上圆台形孔8的左侧,立筒10和照明开关12位于上圆台形孔8的右侧,立筒10的内部插接有活动柱13,活动柱13与立筒10滑动连接,活动柱13的底部与立筒10的底部内壁之间设有弹簧14,活动柱13靠近上圆台形孔8的一侧通过固定架15连接有针夹16,盖板3的底部设有安装座17和电池盒18,安装座1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针孔9的左右两侧,安装座17均安装有LED灯19,LED灯19均通过照明开关12与电池盒18电性连接。

电池盒18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放大镜6位于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之间,针夹16包括两个形状相同的夹持瓣20,两个夹持瓣20的一端通过转动轴21活动连接,转动轴21上套设有扭力弹簧24,两个夹持瓣20的内壁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垂直于夹持瓣长度方向的半圆柱形夹持槽22,其中一个夹持瓣20远离转动轴21的一端设有固定带23,半圆柱形夹持槽22的内壁均设有橡胶挤压条,当两个夹持瓣20闭合时,两个半圆柱形夹持槽22闭合成圆柱状,用来夹持针灸针,橡胶挤压条可增加夹持的牢固性。

使用时,先将放大镜6与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对准,并打开LED灯19,用两个夹持瓣20的半圆柱形夹持槽22夹住针,然后将固定带23固定到另一个夹持瓣20上,利用扭力弹簧24的扭转力固定住针灸针,找到穿刺位置时将放大镜6移至一侧,根据病灶情况调节针的露出长度,然后按下活动柱13带动针夹16将针灸针插入病灶,最后打开针夹16,松开针灸针,即完成操作,其中针灸针在经过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时,可利用上消毒棉和下消毒棉完成两次消毒,上消毒棉和下消毒棉可根据需要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