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23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具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手术巾,特别是一种具有收集冲洗液功能、防止冲洗液污染的手术巾。



背景技术:

手术巾是一种医疗手术上使用的布料薄膜,不同的手术可以使用到各种类型的手术巾,像眼科手术巾、足部手术巾、鼻腔手术巾等各种手术巾,各种类型的手术巾会有不同的特点。手术巾通常在患者手术位置开孔,手术时将手术巾铺在患者身体上,使患者手术位置在手术巾的开孔处露出,医生通过开孔进行手术。

对于手术中需要使用冲洗液进行冲洗的手术,现有手术巾无法收集处理使用后的冲洗液。例如在关节镜手术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关节腔冲洗,由此造成的手术区域无菌床单的潮湿,地面大量积水,污染影响医生的操作,不便于清理,也给患者带来隐患。

因此,目前市场上亟需设计一种能避免手术中将无菌床单弄湿,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能将液体存储起来,保持手术野和手术区地面干燥的手术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手术中将无菌床单弄湿,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能将液体存储起来,保持手术野和手术区地面干燥的手术巾。

具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包括:

手术巾体,所述手术巾体为弹性、层状,设有通孔,所述手术巾体的一面上设有粘贴薄膜;

引流袋,所述引流袋为向上开口的不能透水的凹槽状薄膜,所述引流袋横向两端分别设有方便患处伸入的开口,纵向的一端底部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为中空管状,一端开口与引流袋底部导通,另一端开口朝向引流袋外部;

所述引流袋底部顺着纵向设为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引流通道,所述引流袋上部,纵向两端分别设有具有支撑作用的矩形开口,所述手术巾体通过粘贴薄膜固定在引流袋的上部。

所述粘贴薄膜为50cm×50cm的正方体。

所述引流袋底部为锥形,所述锥形的底边靠近手术巾体,顶角远离手术巾体。

所述矩形开口为长条状,长度小于等于粘贴薄膜的长度。

所述引流通道的长度为100cm以上。

所述通孔为矩形,位于手术巾体的中部。

所述引流通道的出口处伸入到收集桶中。

本实用新型手术巾体为弹性、层状,设有通孔,手术巾体的一面上设有两个粘贴薄膜,粘贴薄膜分别位于手术巾体的两侧;引流袋为向上开口的不能透水的凹槽状薄膜,引流袋横向两端分别设有方便患处伸入的开口,纵向的一端底部设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为中空管状,一端开口与引流袋底部导通,另一端开口朝向引流袋外部;引流袋底部顺着纵向设为斜坡,斜坡的底部设置引流通道,引流袋上部,纵向两端分别设有矩形开口,手术巾体通过粘贴薄膜固定在引流袋的上部。待冲洗液冲洗后经引流袋汇聚后流入引流通道,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手术中将无菌床单弄湿,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能将液体存储起来,保持手术野和手术区地面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手术巾体,2、引流袋,3、粘性带,4、引流通道,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具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包括:手术巾体1,手术巾体1为弹性、层状,设有通孔6,手术巾体1的一面上设有粘贴薄膜5;引流袋2,引流袋2为向上开口的不能透水的凹槽状薄膜,引流袋2横向两端分别设有方便患处伸入的开口,纵向的一端底部设有引流通道4,引流通道4为中空管状,一端开口与引流袋2底部导通,另一端开口朝向引流袋2外部;引流袋2底部顺着纵向设为斜坡,斜坡的底部设置引流通道4,引流袋2上部,纵向两端分别设有具有支撑作用的矩形开口3,手术巾体1通过粘贴薄膜5固定在引流袋2的上部。

粘贴薄膜5为50cm×50cm的正方体。引流袋2底部为锥形,锥形的底边靠近手术巾体1,顶角远离手术巾体1。矩形开口3为长条状,长度小于等于粘贴薄膜5的长度。引流通道4的长度为100cm以上。通孔6为矩形,位于手术巾体1的中部。引流通道4的出口处伸入到收集桶中。

引流袋2纵向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中从左到右的方向,引流袋2横向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中从左到右的方向。

使用时,患者待手术的患处,通过引流袋2横向两端分别设有方便患处伸入的开口进入具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内,引流袋2上的矩形开口3固定在粘贴薄膜5上,使引流袋2和粘贴薄膜5将患者的患处包裹。手术医生将手术巾体1上的通孔6对准患者患处,切开通孔6所对应的粘贴薄膜5,进行手术。冲洗液进行冲洗时,上部由粘贴薄膜5、下部由引流袋2分别限制冲洗液外流,并汇聚冲洗液到引流袋2底部,从而顺着引流通道4流入收集桶中进行收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