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238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



背景技术: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脑血栓疾病突发越来越频繁,脑血栓疾病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患者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血液不流通,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反而会加重病情,在坐着或躺着时不能做康复运动去缓解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患者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血液不流通,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反而会加重病情,在坐着或躺着时不能做康复运动去缓解病情等问题,而提供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

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包括第一床板、第一转轴、第一折叠板、第二转轴、第二折叠板、固定带、靠枕、第二床板、摇杆、传动装置和支腿,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转轴、第四转轴、螺纹和齿轮,第一床板的左侧连接有第二床板,第一床板的左侧固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折叠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折叠板为两个,第一折叠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折叠板转动连接,第二折叠板的末端设有固定带,第一床板的右侧设有靠枕,第一床板的两侧均设有设有摇杆,摇杆通过传动装置和第一折叠板的底部连接,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底部均设有支腿;

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有螺纹,螺纹的底部有匹配使用的齿轮,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

靠枕的中心处设有凹槽;

摇杆的表面设有海绵层;

支腿的底端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时,病人通过病人用手摇动摇杆,摇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杆移动,第一传动杆通过第四转轴带动第二传动杆移动,第二传动杆通过第三转轴改变第一折叠板的角度,从而可以自动的活动病人的腿部,固定带固定病人的脚部,第二折叠板可以弯曲病人小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人手动摇动摇杆带动传动装置,实现对人体腿部进行活动,防止腿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血液不流通,家中病人的病情,这样不但可以让病人在病床上进行锻炼,还可以有效的缓解脑血栓疾病的加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脑血栓用的康复治疗床,包括第一床板1、第一转轴2、第一折叠板3、第二转轴4、第二折叠板5、固定带6、靠枕7、第二床板8、摇杆9、传动装置10和支腿11,传动装置10包括第一传动杆101、第二传动杆102、第三转轴103、第四转轴104、螺纹105和齿轮106,所述第一床板1的左侧连接有第二床板8,所述第一床板1的左侧固通过第一转轴2和第一折叠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一折叠板3为两个,所述第一折叠板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4和第二折叠板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板5的末端设有固定带6,所述第一床板1的右侧设有靠枕7,所述第一床板1的两侧均设有设有摇杆9,所述摇杆9通过传动装置10和第一折叠板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床板1和第二床板8的底部均设有支腿11;

所述第一传动杆101的一端设有螺纹105,所述螺纹105的底部有匹配使用的齿轮106,所述第一传动杆10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04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02,所述第二传动杆1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03。

为了实现可以给病人的头部更舒适的倚靠,所述靠枕7的中心处设有凹槽。

为了实现防止在病人摇动摇杆9时会给手部造成挤压的伤害,所述摇杆9的表面设有海绵层。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固定的更稳固,可以防止支腿11对地面造成破坏,所述支腿11的底端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病人通过病人用手摇动摇杆9,摇杆9带动齿轮106转动,齿轮106带动第一传动杆101移动,第一传动杆101通过第四转轴104带动第二传动杆102移动,第二传动杆102通过第三转轴103改变第一折叠板3的角度,从而可以自动的活动病人的腿部,固定带6固定病人的脚部,第二折叠板5可以弯曲病人小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