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01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平衡健康器具。



背景技术:

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代替了手工作业,先进的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疾病;长时间开车导致腰酸背痛;电脑、手机带来低头族导致颈椎病的频发;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也给广大的公职人员带来颈椎病;全国手机用户高达近十亿人群。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环境带来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自行预防,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生活中学习脊柱调理及保健的周期较长,费用也较高;遇到脊柱健康问题,如初学者操作,有一定的风险;能够掌握调理及保健脊柱的操作人员稀缺,消费者需付出的费用高;人们维护脊柱健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防胜于治疗;一个人学习可以到达自我保健的目的,可以帮助一个家庭维护脊柱健康。

在调理脊柱、尤其是调理颈椎的过程中,刚调理完的状况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浑身轻松,颈椎不痛,脊柱及颈椎所引发的其它疾病也得到相应改善。但停止治疗时间不长又经常有所恢复;通过分析案例发现,并非调理师技艺不精,也非没有调理好患者的脊柱、颈椎错位,而是患者在调理完后,不能坚持养护,更难以改变已经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问题的脊柱在矫正后又恢复了老样子,因此出现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参考民间正骨手法、民间小儿绑腿以及民间对骨骼障碍治疗等多种方法,同时也参考现代医学对骨骼支撑作用的研究,对人体各部位不同骨头,所起到不同支撑身体各部位的力学作用不同,研究出的一套调理脊柱平衡的脊柱平衡健康器具,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让更多的人得到健康,让脊柱、颈椎调理后加固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平衡健康器具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表面的稳定装置,其中本体长度为22cm,本体两端的高度为11cm,本体两端的宽度为8cm,本体侧面为弧形,顶面与底面中心处厚度为8cm;本体前侧面和后侧面中心处厚度为4cm。

优选地,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本体前侧面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一稳定装置,第一稳定装置为按摩凸起点,左右两侧的按摩凸起点在前侧面的中心处形成脊柱支撑。

优选地,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本体顶面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二稳定装置,第二稳定装置为条形按摩带,左右两侧的条形按摩带在顶面的中心处形成脊柱支撑,更优选地,在本体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二稳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本体后侧面左右两侧的多个第三稳定装置,第三稳定装置为条形按摩带,第三稳定装置尺寸大于第二稳定装置,左右两侧的第三稳定装置在后侧面的中心处形成脊柱支撑,更优选地,在本体后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三稳定装置。

优选地,上述脊柱平衡健康器具中本体内部设有电池、温度控制电路,稳定装置为弹性材料制成,稳定装置中空,稳定装置内部设有中空永磁体,永磁体内部设有电热丝,永磁体下方设有按压开关,永磁体与按压开关之间设有弹簧,电热丝、按压开关、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相连接。

优选地,上述脊柱平衡健康器具中本体内部设有电池和温度控制电路,稳定装置为硬性材料制成,稳定装置中空,稳定装置内部设有中空永磁体,永磁体内部设有电热丝,永磁体下方设有热敏电阻开关,电热丝、热敏电阻开关、温度控制电路和电池相连接。

此器具操作简单、实效,将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置于腰椎、脊椎或颈椎处即可将脊柱固定,防止错位,纠正错误姿势,缓解疲劳,改善身体机能。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效果非常好,每天使用20分钟,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机能与精神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的实施例中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脊柱平衡健康器具第一实施例包括本体1和稳定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本体长度为22cm,两端高度为11cm,本体顶面和底面为弧形,主视图、后视图中心处厚度为8cm;如图2所示,本体宽度为8cm,本体前侧面和后侧面为弧形,俯视图中心处厚度为4cm。不同的人身高、体重、肩宽等情况都不相同,因此为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配性将本体的宽度和高度设为不同值,不同的人使用时可以根据身体条件选择以哪个面作为支撑面。

如图1所示,本体1前侧面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第一稳定装置21,第一稳定装置为设于本体表面的按摩凸起点,左右两侧的按摩凸起点在前侧面的中心处形成容纳脊椎、颈椎的脊柱支撑3。利用稳定装置可对脊柱以及两侧区域进行有效支撑,人体与本体接触后能够保持位置不变,防止因姿势改变导致脊柱复位,同时稳定装置还可以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将脊柱、颈椎固定于脊柱支撑内,增强治疗、调理效果。本体1表面在脊柱支撑3的位置还可以用于张贴广告等。

如图2所示,本体1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稳定装置22,第二稳定装置22为条形按摩带,左右两侧的条形按摩带在顶面中心处形成容纳脊椎、颈椎的脊柱支撑3。有些人对身体比较敏感,按摩力度稍大就承受不了,而按摩凸起点因为与人体是点接触,可能造成接触面之间压强过大,超出一些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将顶面的稳定装置设为条形按摩带,将点接触优化为面接触,减小压强。

如图3所示,本体1后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三稳定装置23,第三稳定装置23为条形按摩带,第三稳定装置尺寸大于第二稳定装置,左右两侧的条形按摩带在后侧面中心处形成容纳脊椎、颈椎的脊柱支撑3。增大条形按摩带的尺寸,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本体内部设有电池、温度控制电路,稳定装置为弹性材料制成,稳定装置中空,其内部设有中空永磁体,永磁体内部设有电热丝,永磁体下方设有按压开关,永磁体与按压开关之间设有弹簧,电热丝、按压开关、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相连接。稳定装置内设置永磁体,利用磁体加强按摩效果。将开关设于稳定装置内部,使用脊柱平衡健康器具时按压接触到的稳定装置,永磁体下压使按压开关接通,电热丝启动开始放热,增强按摩效果。在稳定装置内安装电热丝,利用电加热加强按摩能力,增强吸收与治疗效果;经验证将电加热与磁疗二者结合,其效果远远大于二者单独进行。将按压开关设于稳定装置内部,仅启动接触到的稳定装置,使未起作用的稳定装置中的电热丝不启动,节约能源。利用温度控制电路将稳定装置的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防止过热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本体内部设有电池和温度控制电路,稳定装置为硬性材料制成,稳定装置中空,其内部设有中空永磁体,永磁体内部设有电热丝,永磁体下方设有热敏电阻开关,电热丝、热敏电阻开关、温度控制电路和电池相连接。当本体与脊柱接触时,人体发热使稳定装置内温度升高,热敏电阻检测到温度变化并到达设定温度后启动电路,电热丝发热,增强对脊柱的治疗效果。温度上升到上限值时温度控电路发挥作用,将电热丝断开防止过热烫伤。

上述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数模转换器、放大器、温度传感器,电热丝、热敏电阻开关与电池组成回路;温度传感器与电热丝并列设置用于检测永磁体内部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再通过数模转换器的转换进入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对电池的输出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控制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时减小或停止电池的输出,温度过低时增大电池输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