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97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用品,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出风口上的散香盒一般包括塑料装饰件和微型玻璃瓶,这种造型各异的散香盒安装于汽车排风口处容易阻碍出风的流畅性,同时,塑料材料的结构若受到香水浸浊,长期温度影响容易变形和开裂,另外,这种散香盒在出风口受风直吹,香水味道散热不均匀,且受风速影响较大,再在,现有大多数盛装液体的散香盒长放置于汽车仪表盘上,汽车急刹车时容易翻到。中国专利201420789042.3公开一种应用于汽车排风口上的香水座,包括壳体上盖和固定于壳体上盖的壳体下盖,及在壳体下盖上设有排风口固定装置。壳体上盖内设置有装置香水的容纳腔,容纳腔上方的壳体上盖上设置有与容纳腔开口相应的缺口,壳体下盖上设置与缺口的大小和形状相应且能密封容纳腔的延伸块,延伸块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风口散香顶盖,风口散香顶盖上设有多个与容纳腔相通的挥发孔。风口散香顶盖与通孔卡紧固定。以上技术方案,虽然相对于现有香水散香盒具有一定的使用便捷性、香水挥发均匀和安全稳固特点,但在车辆在剧烈颠簸过程中,仍然容易造成香水溢出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目的:

本实用提供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剧烈颠簸过程中香水容易溢出的问题、其二,受到排风口风速以及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香水挥发不够均匀的技术问题;以及加装香水不够方便等技术问题。本实用还具有制造工艺简单、趣味性强的技术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提供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包括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包括香水包与用于收纳所述香水包的香水座,所述香水座上设置有一排风口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香水座包括一壳体,且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香水包一容纳腔、以及对应卡接于该容纳腔开口处的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香水包包括香水包本体、散香隔片、以及隔香膜,其中,所述散香隔片密封覆盖于香水包本体的开口处,以及所述隔香膜对应粘贴于散香隔片上,所述隔香膜上还设有一用于撕开所述隔香膜的牵拉部。

优选地,所述排风口固定装置为一夹子,所述夹子与后盖呈90度插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夹子是两个相互对称的弯折块。

优选地,所述壳体可设置为各种卡通人物造型。

优选地,所述香水包材料为柔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通孔数量为2或4个。

优选地,所述通孔形状为扇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通过在香水座壳体内容纳腔中独立的放置密封的香水包,隔绝了液体香水与香水座直接接触,这样在汽车剧烈颠簸时,不至于有香水溢出,另外,液体香水具有一定腐蚀性,独立香水包可以防止液体香水对香水座的腐蚀。同时,香水包开口处的散香隔片可以减缓香水挥发,贴覆于散香隔片上的隔香膜可以多次使用,在不需要散香时及时阻止香水挥发。

附图说明

图1为香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香水座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与图2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香水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隔香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排风口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理解本发明创造,以下结合本实施例具体说明,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包括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包括香水包100与用于收纳所述香水包的香水座200,所述香水座上设置有一排风口固定装置300,其中,所述香水座包括一壳体,且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香水包一容纳腔210、以及对应卡接于该容纳腔开口处的后盖220,所述后盖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221;所述香水包包括香水包本体110、散香隔片120、以及隔香膜130,其中,所述散香隔片密封覆盖于香水包本体的开口处,以及所述隔香膜对应粘贴于散香隔片上,所述隔香膜上还设有一用于撕开所述隔香膜的牵拉部131。

进一步而言,所述排风口固定装置为一夹子。所述夹子与后盖呈90度插接固定。

进一步而言,所述夹子是两个相互对称的弯折块。

进一步而言,所述壳体可设置为各种卡通人物造型。

进一步而言,所述香水包材料为柔性材料。通过情况下一般用柔性塑料制造。

进一步而言,所述通孔数量为2或4个。

进一步而言,所述通孔形状为扇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排风口香水组件,通过在香水座壳体内容纳腔中独立的放置密封的香水包,隔绝了液体香水与香水座直接接触,这样在汽车剧烈颠簸时,不至于有香水溢出,另外,液体香水具有一定腐蚀性,独立香水包可以防止液体香水对香水座的腐蚀。同时,香水包开口处的散香隔片可以减缓香水挥发,贴覆于散香隔片上的隔香膜可以多次使用,在不需要散香时及时阻止香水挥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