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88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经常会遇到患者大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进而带来便秘、大便干结甚至嵌顿的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病痛,而长此以往会带来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而临床上为了保持患者大便通常,一方面需要患者多吃含油纤维素较多的水果和蔬菜,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医护人员常常采用灌肠的方式协助病人顺利排便,然而,通常的灌肠器,只能起到润肠软化大便的作用,而不能快速的实现的顺利排便。

中国公开专利,公开号:CN 105381517 A,曾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肛肠管、充液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充液装置与进液腔相连通,用以向肛肠管内充入药液;负压吸引装置与所述排便腔相连通,用以对所述排便腔抽真空以使所述排便腔内产生负压作用,可达到快速有效的通便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的通便装置,由于肛肠管较细且没有弹性,很容易造成阻塞,同时充药装置没有加热设备,无法对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采用特殊结构的肛肠管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管道阻塞等问题,同时设有震动装置,可以对干硬的便块打碎通排,提高排便效果,此外设有智能控制的恒温系统,可以对药液温度进行恒温调节,减少通便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包括外管、内管、输药管、负压泵、储便桶、储药桶和气囊,还包括震动器、排药孔、加热盘、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内部,其一端与外管的进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储便桶相连接,储便桶还与负压泵相连通,外管的侧壁上设有排药孔,并通过输药管与储药桶相连,储药桶上还设有气囊。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外管为空心结构的刚性管,进口端的内壁面为喇叭状的弧形结构。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内管为蛇形弹性材料。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储药桶的底部设有加热盘和温度传感器,加热盘和温度传感器并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外管的进口端处设有震动器,震动器与控制器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采用特殊结构的肛肠管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管道阻塞等问题,同时设有震动装置,可以对干硬的便块打碎通排,提高排便效果,此外设有智能控制的恒温系统,可以对药液温度进行恒温调节,减少通便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外管,2、震动器,3、排药孔,4、内管,5、输药管,6、负压泵,7、储便桶,8、储药桶,9、加热盘,10、温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采用特殊结构的肛肠管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管道阻塞等问题,同时设有震动装置,可以对干硬的便块打碎通排,提高排便效果,此外设有智能控制的恒温系统,可以对药液温度进行恒温调节,减少通便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包括外管1、内管4、输药管5、负压泵6、储便桶7、储药桶8和气囊12,还包括震动器2、排药孔3、加热盘9、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器11,所述的内管4位于外管1的内部,一端与外管1的进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储便桶7相连接,储便桶7还与负压泵6相连通,外管1的侧壁上设有排药孔3,并通过输药管5与储药桶8相连,储药桶8上还设有气囊12。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外管1为空心结构的刚性管,进口端的内壁面为喇叭状的弧形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使便块顺利进入排便管中,操作方便。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内管4为蛇形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材质,可以有效预防管道阻塞等问题。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储药桶8的底部设有加热盘9和温度传感器10,并与控制器11相连接,设有智能控制的恒温系统,可以对药液温度进行恒温调节,减少通便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外管1的进口端处设有震动器2,并与控制器11相连,设有震动装置,可以对干硬的便块打碎通排,提高排便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