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79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属于医用导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急诊和临床救护中,深静脉导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穿刺部位可选择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脉。其主要用途是为病人持续或间歇性进行静脉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中心静脉营养注入、输注高渗性或刺激性溶液、输血或采集血液样本等。

正是由于深静脉导管如此重要的作用,科研工作者对于深静脉导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

CN201150703公开了一种联合左房测压深静脉导管,其包括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包括管身、外延管及接头,在静脉导管的管身腔体及对应的外延管内设有用于测量左房压的微导管。由于在静脉导管的管身腔体及对应的外延管内设有用于测量左房压的微导管。因此不仅可以利用其在心脏临床手术过程中可以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也可以利用其测量左房压。由于微导管的管经细,所以可以适用于儿童,并且,采用微导管降低了成本。

CN201658736U公开了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由导管、联接件、外延管、夹片、外延管管座、肝素帽组成。导管内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腔,导管侧腔的外侧壁上至少开有一个侧孔,导管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导管具有多腔结构,腔数可随临床应用改变,充分满足目前及未来临床需求;导管采用硬度随温度可变的材料制成,常温下呈现硬质利于置管,进入体内后变得非常柔软。导管的尖端使用特殊的聚氨酯材质,经过软化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插管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

CN202724430U公开了一种带气囊的血透用深静脉导管,其包含深静脉导管、抽取装置和气囊;深静脉导管和抽取装置紧密套接,气囊设置在深静脉导管上。气囊膨胀时可以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同时对留置导管的皮下隧道起到密封作用,不会使血液流出,抽出气囊内气体即可拔出抽透用深静脉导管,操作简单,不会损伤皮肤。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深静脉导管,但临床上常用的深静脉导管多采用单腔静脉导管。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而经常需要反复用肝素液进行封管处理,以防血栓形成。但肝素液配置耗时,且配置好的肝素液需定期更换,加之由于危重病患者病程长,深静脉导管留置体内时间久,部分患者肝素液封管后的深静脉导管仍有概率出现导管内形成血栓,造成导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影响了后续治疗,加重了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开发一种新型的深静脉导管,这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寻求新型的深静脉导管,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所述装置可实现对导管管体空腔的封管处理,从而有效防止了深静脉因血液逆流、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导管管体空腔堵塞的问题,延长了深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包括导管管体,所述导管管体一端设为尖部,所述导管管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与空腔内壁形成密闭的气/液囊腔的弹性隔膜,所述导管管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气/液囊腔充放气/液的阀门,所述阀门连接充气/液装置,所述弹性隔膜的另一侧形成输液腔,所述输液腔一端与所述尖部的开口连通,所述导管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有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第三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固定在所述导管管体远离所述尖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接头和第三管接头分别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与所述输液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管管体上设有导管固定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管管体上靠近所述尖部一端或位于管体中部的气囊;所述导管管体内设有与所述气囊连通的充放气通道,所述充放气通道与所述空腔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导管管体上设有与所述充放气通道连通的充放气口。

其中,所述气囊距离所述尖部为10-15cm,例如可为10cm、12cm、14cm或15cm,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置入深度而使用不同规格的导管,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常规技术手段和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卡箍、过渡延伸部、抗菌垫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卡箍、抗菌垫片侧边上的粘接胶布;所述弧形卡箍包括弧形弹性体、位于所述弧形弹性体两侧的侧翼连接片和卡针,所述卡针位于所述弧形弹性体与所述侧翼连接片之间;所述过渡延伸部连接所述弧形卡箍和抗菌垫片;所述抗菌垫片上设有与患者穿刺伤口相对应的抗菌垫;所述侧翼连接片远离所述弧形卡箍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粘接胶布,所述抗菌垫片的周边设有若干个所述粘接胶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弹性体围成的空间与导管管体的大小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弹性体包括弹性外壁和弹性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内壁与所述导管管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内螺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深静脉导管装置,所述装置通过特定的结构设置和元件协同使用,从而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技术效果,例如:

(1)由于导管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三通管,该三通管的设置便于通过该导管管体进行多种液态介质的输送,提高救治效率。

(2)由于导管管体上设有导管固定机构,该导管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导管管体固定在患者身体的静脉的穿刺伤口附近,避免对导管管体的移动导致对穿刺伤口的伤害。

(3)由于导管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卡箍、过渡延伸部、抗菌垫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卡箍、抗菌垫片侧边上粘接胶布,通过弧形卡箍对导管管体进行约束,在穿刺伤口部位进行抗菌垫设置,防止穿刺伤口感染。

(4)由于弧形弹性体包括弹性外壁和弹性内壁,弹性内壁与所述导管管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的设置,进一步的加强对导管管体的固定效果。

(5)由于该装置可通过对气/液囊腔进行充放气/液,可实现对导管管体空腔的封管处理,从而有效防止了深静脉因血液逆流、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导管管体空腔堵塞的问题,延长了深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深静脉导管装置,所述装置通过特定的结构设置和元件协同使用,从而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技术效果,在医疗和临床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深静脉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管体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管体在封管状态的示意图;

图4和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管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弹性体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在图1-6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部件。

图中:1、导管管体,2、尖部,3、空腔,4、气/液囊腔,5、弹性隔膜,6、阀门,7、输液腔,8、三通管,9、第一管接头,10、第二管接头,11、第三管接头,12、第一支管,13、第二支管,14、气囊,15、充放气通道,16、充放气口,17、弧形卡箍,18、过渡延伸部,19、抗菌垫片,20、粘接胶布,21、弧形弹性体,22、侧翼连接片,23、卡针,24、弹性外壁,25、弹性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列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列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静脉导管装置,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包括导管管体1,导管管体1一端设为尖部2,导管管体1内设有空腔3,空腔3内设有与空腔3内壁形成密闭的气/液囊腔4的弹性隔膜5,导管管体1上设有用于向气/液囊腔4充放气/液的阀门6,阀门6连接充气/液装置,弹性隔膜5的另一侧形成输液腔7,输液腔7一端与尖部2的开口连通。其中,所述阀门6的设置,可以在导管管体1的端部的侧壁上开设开口,开口上安装阀门6的方式属于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合适的选择和确定,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管管体1的另一端设有三通管8,三通管8设有第一管接头9、第二管接头10和第三管接头11;第一管接头9固定在导管管体1远离尖部2的一端,第二管接头10和第三管接头11分别连接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3;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3与输液腔7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3中可输入不同的液体介质,从而达到了同时为患者输送救治液体的目的。

其中,所述尖部2主要用于穿刺伤口用,空腔3沿导管管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该空腔3内设置该弹性隔膜5,弹性隔膜5的四周密封固定在靠近空腔3内壁上,该弹性隔膜5的长度从该空腔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即从导管管体1的端部延伸至尖部2,当气/液囊腔4充满气体或液体时,弹性隔膜5的边界区域也位于端部和尖部2的范围以内,如图3(b)所示。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弹性隔膜5的设计主要用于在空腔3内形成该气/液囊腔4。当充满气/液时,弹性隔膜5延伸至输液腔7的内壁上,输液腔7被气/液囊腔4占据,血液无法回流至输液腔7内,从而达到了封管的目的;而当气/液抽出时,则弹性隔膜5收缩至气/液囊腔4的内壁上,使导管管体1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深静脉导管装置中,为了使整个深静脉导管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静脉注射表面,发明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如下的设计实现了该目的:

所述导管管体1上设有导管固定机构,其中,该导管固定机构可以采用如下的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1:如图1中所示,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导管管体1上靠近尖部2一端(当然还可位于管体中部)的气囊14,该气囊14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的处理需求,气囊大小的选择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应该具备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该导管管体1内设有与气囊14连通的充放气通道15,充放气通道15与空腔3的延伸方向平行;导管管体1上设有与充放气通道15连通的充放气口16,其中,该充放气口16可以连接充气泵,执行定量和定时充放气动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卡箍17、过渡延伸部18、抗菌垫片19以及设置在弧形卡箍17、抗菌垫片19侧边上的粘接胶布20;弧形卡箍17包括弧形弹性体21、位于弧形弹性体21两侧的侧翼连接片22和卡针23,卡针23位于弧形弹性体21与侧翼连接片22之间,其主要用于对导管管体1的约束和固定;过渡延伸部18连接弧形卡箍17和抗菌垫片19,过渡延伸部18从弧形弹性体21侧过渡延伸至抗菌垫片19侧,使弧形卡箍17的表面更加平滑,美观;抗菌垫片19上设有与患者穿刺伤口相对应的抗菌垫,抗菌垫对穿刺伤口进行保护,防止感染;侧翼连接片22远离弧形卡箍17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粘接胶布20,抗菌垫片19的周边设有若干个粘接胶布20。

在该实施方式2中,弧形弹性体21围成的空间与导管管体1的大小相适应,从而使得弧形弹性体21对导管管体1的约束更加紧密。

如图6所示,所述弧形弹性体21包括弹性外壁24和弹性内壁25,弹性内壁24与导管管体1接触的一侧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的设置,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导管管体1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得所述深静脉导管装置包括导管管体1,导管管体1一端设为尖部2,导管管体1内设有空腔3,空腔3内设有与空腔3内壁形成密闭的气/液囊腔4的弹性隔膜5,导管管体1上设有用于向气/液囊腔4充放气/液的阀门6,阀门6连接充气/液装置,弹性隔膜5的另一侧形成输液腔7,输液腔7一端与尖部2开口连通,从而可通过对气/液囊腔4的充放气/液,实现了对导管管体1空腔3的封管处理,有效防止深静脉因血液逆流、血栓形成导致导管管体1空腔3堵塞的问题,延长了深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

以及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特征的综合使用,实现了如上所述的多种优异技术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进而具有优异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尽管为了举例和描述之目的,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所示结构及处理过程。但这些并非是详尽的描述,也不能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局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而这些所有的修改和/或变化都包括在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并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