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398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窥视检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利用现有的手机、摄像机内窥观察耳鼻喉内部结构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在对患者耳鼻喉进行临床检查时,简易检查通常都是使用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进行检查,照明装置靠大夫头顶带的聚光灯将光线投射到口腔中,由于耳鼻咽喉都是深在的细小腔洞,再加上往往光线投射方位打不倒观察镜所要发射的部位,影响观察效果。

要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观察,就要使用内窥镜检查,其能深入患者体腔诊断,具有直观性、可靠性、微创性,但是医用内窥镜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且不能利用现有的手机、摄像机等拍照设备来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包括锥形管、透镜系统、夹持机构、照明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透镜系统由镜片组与固定壳组成,

所述的照明系统由电池、导线、LED灯构成,

所述的锥形管为透明材质,所述的LED灯与锥形管圆锥底面接触,或者所述的锥形管为内外两层嵌套结构,内层为透明材质,LED灯位于锥形管内外层空隙之间,或者所述的锥形管为非透明材质,锥形管内部开设有LED灯及导线容置腔,并设置有多个LED灯,LED灯及导线通过该容置腔镶嵌在锥形管内壁上。

所述的透镜系统、照明系统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锥形管与透镜系统固定壳之间设置有卡和结构,所述的夹持机构与透镜系统之间留置有手机、相机的放置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两端为圆柱状,中间通过把手相连,所述的透镜系统位于前端圆柱状腔体内,照明系统电池、夹持机构弹簧位于后端圆柱状腔体内,所述的导线安装在把手腔内,所述的LED灯位于前端圆柱状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机构由弹簧、前端压片、后固定壳构成,弹簧前端连接托片,后端连接固定壳,后固定壳覆盖在壳体后端圆柱状腔体上,前端压片在弹簧作用力下对插入放置空间的手机、摄像头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固定壳上设置有可拆卸密封盖,可通过该密封盖对后固定壳内的夹持机构、照明系统进行维修和元件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照明系统在后固定壳内设置有开关极性触点,夹持机构前端压片上设置有对应的金属片,弹簧未压缩时,金属片与极性触点分离,照明系统LED灯熄灭,一旦弹簧被压缩,金属片即与极性触点接触,照明系统LED灯点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系统镜片组由前放大镜片与后放大镜片构成,并具有共同的光轴,前放大镜片与锥形管连接,后放大镜片通过夹持机构与手机镜头相连,该透镜系统的第一放大率成像为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形成的中间图像。

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的操作步骤为:

1、根据需要观察耳鼻喉的细微程度,自由选择透镜系统所需的透镜个数及规格,并进行组装;

2、将手机或摄像机等成像设备夹持在夹持机构与透镜系统之间的放置空间;

3、由于成像设备挤压加持系统内的弹簧并触发照明系统LED发光,成像设备即可观察耳鼻喉内的细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种可利用现有的手机、摄像机内窥观察耳鼻喉内部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比现有的利用手电筒肉眼观察的方式观察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照明系统发射的光源通过圆锥形管在耳鼻喉内形成一个光斑,解决了耳鼻喉内部观察的需要光源问题,从而避免了内窥导管使用的光学纤维弯折后成像效果差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照明系统的触发开关通过夹持机构弹簧连接的压片进行调节,不用另行在装置上设置开关,结构精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中:1.锥形管,2.透镜系统,3.夹持机构,4.照明系统,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包括锥形管1、透镜系统2、夹持机构3、照明系统4、壳体5,所述的透镜系统2由镜片组与固定壳组成,

所述的照明系统4由电池、导线、LED灯构成,

所述的锥形管1为透明材质,所述的LED灯与锥形管1圆锥底面接触,或者所述的锥形管1为内外两层嵌套结构,内层为透明材质,LED灯位于锥形管内外层空隙之间,或者所述的锥形管1为非透明材质,锥形管1内部开设有LED灯及导线容置腔,并设置有多个LED灯,LED灯及导线通过该容置腔镶嵌在锥形管内壁上。

所述的透镜系统2、照明系统4均安装在壳体5内,所述的锥形管1与透镜系统2固定壳之间设置有卡和结构,所述的夹持机构3与透镜系统2之间留置有手机、相机的放置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5两端为圆柱状,中间通过把手相连,所述的透镜系统2位于前端圆柱状腔体内,照明系统电池、夹持机构弹簧位于后端圆柱状腔体内,所述的导线安装在把手腔内,所述的LED灯位于前端圆柱状腔体内,所述的夹持机构3由弹簧、前端压片、后固定壳构成,弹簧前端连接托片,后端连接固定壳,后固定壳覆盖在壳体后端圆柱状腔体上,前端压片在弹簧作用力下对插入放置空间的手机、摄像头进行固定。

所述的后固定壳上设置有可拆卸密封盖,可通过该密封盖对后固定壳内的夹持机构、照明系统进行维修和元件更换。

所述的照明系统4在后固定壳内设置有开关极性触点,夹持机构3前端压片上设置有对应的金属片,弹簧未压缩时,金属片与极性触点分离,照明系统LED灯熄灭,一旦弹簧被压缩,金属片即与极性触点接触,照明系统LED灯点亮。

所述的透镜系统2镜片组由前放大镜片与后放大镜片构成,并具有共同的光轴,前放大镜片与锥形管连接,后放大镜片通过夹持机构与手机镜头相连,该透镜系统的第一放大率成像为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形成的中间图像。

实施例1:喉部检查

梁某,男,42 岁。因睡时打鼾10年,加重伴憋气1年入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睡时打鼾,一直未行处理,近1年来患者睡时打鼾症状明显加重,鼾声响,严重影响他人休息,伴有呼吸暂停情况,每晚约有30~40秒呼吸暂停,每次持续30~60秒,晨起头痛,全身乏力,白天嗜睡,记忆力明显下降,

通过本实用新型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侧舌腭弓、腭弓及咽侧索肥厚, 雍垂肥大,中隔居中,双下鼻甲肥大。

实施例2:耳鼻喉检查

张某,女,33岁,通过本实用新型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鼻咽部右侧咽隐窝饱满,粗糙伴血痂,双侧扁桃体不大,会厌活动良好,双侧声带瓷白色,活动好,关闭佳。右侧外耳道宽敞,鼓膜光锥变形,鼓膜内陷,有液平面。

实施例3:耳部检查

陈某,女,53岁,右耳反复流脓40余年,加重伴头痛1月。患者自幼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偶有间歇性耳鸣,曾在医院住院治疗,应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流脓症状反复,自上月开始,患者出现左耳流脓症状减少,伴间歇性头痛,以右颞侧为重。眩晕发作时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精神欠佳。

通过本实用新型耳鼻喉用内窥辅助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左鼓膜标志清,右外耳道少量脓性分泌物,无臭味,外耳道后上骨质有缺损,鼓膜松驰部穿孔表面覆薄层上皮,去除后见鼓室腔内有豆渣样物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