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38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床单,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



背景技术:

胸腹部疾病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加快病情康复,一般会将病人的后背垫起,使其处于半卧体位状态,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给出了病人半卧体位的状态图。由于病人的后背被垫起,病人会周期性地向下滑动,病人由抬高的床头向下滑动之后,医护人员就需要将病人重新抬回原位置。在抬动病人的过程中,通常是多人一块弯腰将病人托起,再上移至原位置。

在托起病人上移的过程中,由于双手放到患者身体下面,护理人员均处于弯腰状态,如图3所示,给出了护理人员弯腰状态时脊柱的受力状态图,弯腰时两椎体之间形成角度,椎体前缘接近后缘分开,这时用力两椎体压迫椎间盘,容易使椎间盘向椎体后缘阻力小的方向突出,即形成椎间盘突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如果护理的病人较多,则在值班期间需要不间地弯腰负重移动病人。这样,医护人员在负重情况下,病人的体重负荷就由腰椎来承担了,当负重强度超过腰椎负荷的时候,就会造成腰椎、肌肉及软组织的损伤。如果采用手抓床单的形式将患者进行上移,护理人员不必将双手放到患者身体下面,自然不用弯腰,但是对患者进行多次移动之后,如图1所示,床单就会从床头“飞”出。

如果能有一种方法或装置,能够让护理人员尽量收紧腹肌和竖脊肌,让躯干保持正直,如图2所示给出的脊柱处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果护理人员能够采用这种姿势来抬动病人,将可有效降低腰椎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环形封闭式环形床单以及固定于病床的床头和/或床尾的固定装置,环形床单以双层的形式铺设于病床上,环形床单的一端或两端设置于固定装置上;在医护人员扯住环形床单的上层由床尾向床头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装置的限位作用,环形床单的下层会由床头向床尾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环形床单由外向内依次由表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构成,表面层为具有吸水和抗菌功能的竹纤维面料,中间层为隔水薄膜,底层为抗拉织物层。

环形床单由内向外采用由竹纤维面料、塑料薄膜和抗拉织物分别形成的表面层、中间层和底层,保证了与患者人体接触表面的舒适性和抗菌性,同时还可避免热体下渗,并且保证了整个环形床单的强度,便于环形床单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固定装置由滚动杆、横梁和固定于横梁两端的竖梁组成,横梁和竖梁形成与床尾挡板和床头挡板相配合的空腔;两竖梁上均固定有固定轴,滚动杆穿过环形床单后两端转动地固定于固定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滚动杆的两端开设有固定圆孔,固定轴的末端固定有与固定圆孔相配合的固定球,所述固定球的直径小于固定圆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滚动杆两端的固定圆孔内设置有与固定轴相配合的滚珠轴承,以降低滚动杆与固定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滚动杆两端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螺纹绕向朝向各自端部的螺纹,以使滚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迫使环形床单处于平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可减轻重症患者护理强度的封闭式床单,所述固定装置上设置有驱使滚动杆自动转动的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床单,通过将环形床单固定于病床一端或两端的固定装置上,使环形床单在病床上形成双层形式,在对躺卧的病人进行上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握住环形床单的上层即可方便地将病人上移,而且由于环形床单上层的上移和下层的下移,环形床单还可完好地铺设于病床上,同时由于医护人员无需再弯腰抬患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对脊柱的过劳损伤,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免受伤害,结构简单合理,有益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胸腹部疾病患者的躺卧姿势;

图2为躯干保持正直时人体脊柱的状态;

图3为弯腰状态时人体脊柱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床单应用于病床上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环形床单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环形床单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截面图;

图8为环形床单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的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床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病床,2升降支撑,3床单,4患者,5脊柱,6环形床单,7横梁,8固定轴,9滚动杆,10床尾挡板,11床头挡板,12固定圆孔,13固定球,14限位杆,15竖梁,16表面层,17中间层,18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胸腹部疾病患者的躺卧姿势,为了减轻胸腹部疾病患者的痛苦和加快其康复,一般会将病床1上的升降支撑2升起,使患者4处于躺卧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患者会时常下移,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重新将其抬回至原位置。如果医护人员托住患者4进行上移,必须弯腰进行操作,此时医护人员的脊柱5处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劳动,极易造成腰肌损伤和腰间盘突出,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果医护人员采用手持床单3的形式将患者4进行上移,虽然不需要弯腰将双手放到患者身体下面,但是经多次上移之后,如图1所示,床单3就会从病床1的床头“飞”出去了,在重新铺设床单3将会十分麻烦。

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床单应用于病床上的结构原理图,所示的环形床单6铺设于病床1上,环形床单6就形成上层和下层两层结构,固定装置固定于病床1的床位挡板10上。环形床单6的一端固定于固定装置上,在握住环形床单6的上层由床尾向床头移动的过程中,环形床单6的下层会由床头向床尾移动。这样,在对躺卧在病床1上的患者上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只需握住环形床单6的上层将病人抬至合适位置即可,由于环形床单6绕固定装置的转动,不会造成床单从床头“飞出”情形的发生,而且整个过程医护人员无需弯腰操作,有效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腰肌损伤和腰间盘突出状况的发生。

如图9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床单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环形床单6由外向内依次由表面层16、中间层17和底层17构成,表面层为具有吸水和抗菌功能的竹纤维面料,中间层为隔水薄膜,底层为抗拉织物层。环形床单由内向外采用由竹纤维面料、塑料薄膜和抗拉织物分别形成的表面层16、中间层17和底层18,保证了与患者人体接触表面的舒适性和抗菌性,同时还可避免热体下渗,并且保证了整个环形床单的强度,便于环形床单进行旋转。

图5给出了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给出了环形床单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给出了环形床单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截面图,所示的固定装置由横梁7、竖梁15、固定轴8、滚动杆9组成,所示横梁7的两端均固定有竖梁15,横梁7和两端的竖梁15形成了与床尾挡板10或床头挡板11相配合的空腔,以便于整个固定装置固定于床头或床尾。

所示的固定轴8固定于竖梁15的末端,固定轴8以相对的形式固定于竖梁15上,固定轴8的末端固定有固定球13。所示的滚动杆9为圆筒状,滚动杆9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圆孔12。在使用过程中,将滚动杆9的两端插入至固定轴8中,使得固定球13伸入至固定圆孔12中,固定球13的直径小于固定圆孔12的直径,以保证滚动杆9可自由转动。

为了降低滚动杆9与固定轴8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还可在滚动杆9两端的固定圆孔12内设置有与固定轴8相配合的滚珠轴承。

在环形床单6转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床单的平整性,所示滚动杆9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方向朝外的螺纹部。在横梁7与滚动杆9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杆14,以便使横梁7和限位杆14位于床尾挡板10或床头挡板11的两侧,实现牢固固定。

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可在病床1的床头和床尾上均设置固定装置,以对环形床单6的两端均进行固定。如图8所示,给出了环形床单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的原理图,这样,在手持环形床单6的上层对病人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和省力。进一步地,为了自动驱使环形床单6的上层上移、环形床单6的下层下移,可以在固定装置上设置驱使滚动杆9转动的驱动电机,在环形床单6的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驱使环形床单6上移的过程中可同时带动患者上移,将患者自动移动至原位置,进一步减轻了护理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