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008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节奏加快势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根据研究统计,现代人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脑血管梗塞、心脏病、心肌梗塞等急性病,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目前,专门用于心梗病人预防用的医用智能手环少之又少,如将智能手环用于心梗病预防则会极大降低心梗致死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解决心梗病人高致死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设置于手环本体内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手环本体包括控制部、正手带和反手带,所述的控制部的左端与反手带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控制部的右端与正手带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正手带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栓,所述的反手带表面开设有5个定位孔,所述的控制部内部底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位于控制器右侧的GPS定位装置和位于GPS定位装置右侧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所述的安装板下表面设置有血压感应元件、位于血压感应元件右侧的体温感应元件和位于体温感应元件右侧的心率感应元件,所述的控制部上表面开设有加药口,所述的控制部内部对应加药口位置设置有药仓,所述的加药口左侧活动连接有加药盖,所述的控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蜂鸣器和紧急按钮,所述的控制器内部对应蜂鸣器和紧急按钮的位置设置有电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电源为锂电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电源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正手带和反手带均由硅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加药盖采用按压模式弹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采用蓝牙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通过设置设置血压、心率和体温感应元件便于及时了解佩带着的血压、心率和体温情况,通过设置加药盖、加药口等装置实现了手环携带应急药物的功能, 提早发现心梗的发作,减少急救时间,提高佩带着生存率和预后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图。

图中:1.控制部,2.正手带,3.反手带,4.定位栓,5.定位孔,6.安装板,7.控制器,8.GPS定位装置,9.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0.血压感应元件,11.体温感应元件,12.心率感应元件,13.加药口,14.药仓,15.加药盖,16.蜂鸣器,17.紧急按钮,1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设置于手环本体内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和控制器7,手环本体包括控制部1、正手带2和反手带3,控制部1的左端与反手带3顶端固定连接,控制部1的右端与正手带2顶端固定连接,正手带2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栓4,反手带3表面开设有5个定位孔5,控制部1内部底面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7、位于控制器7右侧的GPS定位装置8和位于GPS定位装置8右侧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安装板6下表面设置有血压感应元件10、位于血压感应元 件10右侧的体温感应元件11和位于体温感应元件11右侧的心率感应元件12,控制部1上表面开设有加药口13,控制部1内部对应加药口13位置设置有药仓14,加药口13左侧活动连接有加药盖15,控制部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控制器7内部对应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的位置设置有电源18。

实施例1:佩戴智能医用手环时,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设置于手环本体内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和控制器7,手环本体包括控制部1、正手带2和反手带3,控制部1的左端与反手带3顶端固定连接,控制部1的右端与正手带2顶端固定连接,正手带2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栓4,反手带3表面开设有5个定位孔5,控制部1内部底面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7、位于控制器7右侧的GPS定位装置8和位于GPS定位装置8右侧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安装板6下表面设置有血压感应元件10、位于血压感应元件10右侧的体温感应元件11和位于体温感应元件11右侧的心率感应元件12,控制部1上表面开设有加药口13,控制部1内部对应加药口13位置设置有药仓14,加药口13左侧活动连接有加药盖15,控制部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控制器7内部对应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的位置设置有电源18。

电源18为锂电池,电源18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正手带2和反手带3均由硅胶材料制成,加药盖15采用按压模式弹出,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采用蓝牙信号。

控制器7为单片机,控制器7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血压感应元件10、心率感应元件12、体温感应元件11、GPS定位装置8、紧急按钮17的信号输出接口 电连接,控制器7信号输出接口分别与蜂鸣器16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心率感应元件12和血压感应元件10采用光电传感原理,采用绿色光源。

心梗患者发作时,心率、血压、体温均发生变化,控制器7对这三个数据时时感知,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与移动终端相连接,当患者遭遇突发状况时GPS定位装置8可准确定位,蜂鸣器16向周边发出声音求助,患者可打开加药盖15及时服用药物。

实施例2:不使用时,一种心梗病人专用智能医用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设置于手环本体内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和控制器7,手环本体包括控制部1、正手带2和反手带3,控制部1的左端与反手带3顶端固定连接,控制部1的右端与正手带2顶端固定连接,正手带2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栓4,反手带3表面开设有5个定位孔5,控制部1内部底面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7、位于控制器7右侧的GPS定位装置8和位于GPS定位装置8右侧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安装板6下表面设置有血压感应元件10、位于血压感应元件10右侧的体温感应元件11和位于体温感应元件11右侧的心率感应元件12,控制部1上表面开设有加药口13,控制部1内部对应加药口13位置设置有药仓14,加药口13左侧活动连接有加药盖15,控制部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控制器7内部对应蜂鸣器16和紧急按钮17的位置设置有电源18。

电源18为锂电池,电源18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正手带2和反手带3均由硅胶材料制成,加药盖15采用按压模式弹出,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采用蓝牙信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