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875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颈椎的设备与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中医艾灸一直来深受家庭养生者的青睐。《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的记载。《黄帝内经》就有灸治未病的说法,即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艾灸身体稍感不适处穴位,治病于未然。《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具有十分广泛的治疗空间:一是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二是引导气血,有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三是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四是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因颈椎结构的特殊性,现今公开使用的艾灸盒上部固定有钢丝网兜带盒盖的方形盒,该盒仅适于对人体平坦部位进行施灸,却难以对颈椎进行施灸,存在搁置在颈椎上容易倾倒,甚至烧着衣物,凹凸处温差不同且凸处易被灼伤,不能针、灸并用等不足,在艾灸的过程中只能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给人的身体带来疲劳,同时现有的艾灸装置不能进行温度的控制,很容易给人的身体造成烫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它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包括活塞腔、活塞、连接杆及支架,活塞腔内部设有活塞,活塞与连接杆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固定架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架与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固定座连接,固定架与连接杆A一端连接,连接杆A另一端与连接杆B通过转动装置连接,连接杆B与艾灸装置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阻尼盒、阻尼块、挡针、齿轮A、齿轮B、转动杆、轴承及转轴,所述的转动杆与连接杆B一端连接,连接杆B另一端穿过轴承与齿轮B连接,齿轮B与齿轮A相啮合,齿轮A与转轴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与阻尼块,阻尼块与挡针相接触且挡针位于阻尼盒上。

所述的阻尼块包括挡片及连接座,连接座与转轴连接,连接座上设有挡片,挡片的数量不少于4个且挡片均匀分布在连接座四周,挡片为具有弹性的小钢片。

所述的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盖、艾柱、电子点火器、电源、控制器、电磁铁、隔热板、滑块、弹片及透热孔,所述的艾灸盖与连接杆B连接,艾灸盖上设有艾柱,艾灸盖与盒体通过螺纹连接,盒体内部设有电子点火器,盒体内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正对位置设有铁制的隔热板,隔热板上设有透热孔,隔热板与滑块连接,滑块一端与弹片连接,弹片另一端盒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能够自由的控制艾灸的温度,使艾灸输出的温度能够保持在40度到50度之间,使艾灸输出的温度得到完美控制,避免烫伤;2、通过手动旋转连接杆使艾灸盒的方向发生改变,当方向改变后可以做到坐着、趴着及躺着进行艾灸治疗,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艾灸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艾灸盒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向上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向下转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一种颈椎专用艾灸治疗仪,包括活塞腔11、活塞12、连接杆13及支架14,活塞腔11内部设有活塞12,活塞12与连接杆13一端连接,连接杆13另一端与支架3连接,支架3上设有固定架14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架14与遥控器2通过遥控器固定座1连接,固定架14与连接杆A4一端连接,连接杆A4另一端与连接杆B6通过转动装置5连接,连接杆B6与艾灸装置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5包括阻尼盒501、阻尼块502、挡针503、齿轮A504、齿轮B505、转动杆506、轴承507及转轴508,所述的转动杆506与连接杆B6一端连接,连接杆B6另一端穿过轴承507与齿轮B505连接,齿轮B505与齿轮A504相啮合,齿轮A504与转轴508一端连接,转轴508另一端与阻尼块502,阻尼块502与挡针503相接触且挡针503位于阻尼盒501上。

所述的阻尼块502包括挡片601及连接座602,连接座602与转轴508连接,连接座602上设有挡片601,挡片601的数量不少于4个且挡片601均匀分布在连接座602四周,挡片601为具有弹性的小钢片。

所述的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盖7、艾柱8、电子点火器9、电源701、控制器702、电磁铁703、隔热板704、滑块705、弹片706及透热孔707,所述的艾灸盖7与连接杆B6连接,艾灸盖7上设有艾柱8,艾灸盖7与盒体10通过螺纹连接,盒体10内部设有电子点火器9,盒体10内部设有电磁铁703,电磁铁703正对位置设有铁制的隔热板704,隔热板704上设有透热孔707,隔热板704与滑块705连接,滑块705一端与弹片706连接,弹片706另一端盒体10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前先将液压机或气压机连接到活塞腔11上,由遥控器2控制液压机或气压机,使活塞12在活塞腔11内部进行上下移动,同时通过手动旋转连接杆B6,由转动装置5产生阻尼现象,使艾灸盒10进行定位,使整个装置可以上下调节及旋转调节,手动旋转连接杆使艾灸装置的方向发生改变,当方向改变后可以做到坐着、趴着及躺着进行艾灸治疗,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将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贴到人体颈椎位置,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到40度到50度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温度超过50度时,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02,控制器702控制电磁铁703通电,电磁铁703产生强磁,电磁铁703将隔热板704吸附到电磁铁703上,由隔热板704将艾柱8的热量进行阻挡,此时艾灸装置的输出温度降低,避免对人体造成烫伤,当温度低40度时,控制器702控制电磁铁703断电,电磁铁703的磁性消失,弹片706将隔热板704拉回,这时艾柱8可以进行散发热量,使艾柱8的温度升高,同时可以通过遥控器2自由控制整个装置的温度。该装置能够自由的控制艾灸的温度,使艾灸输出的温度能够保持在40度到50度之间,使艾灸输出的温度得到完美控制,避免烫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