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538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可吸收钉,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



背景技术:

疝气也叫小肠疝气,分类有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是腹壁肌肉组织的撕裂或者破洞,病人小肠等器官或者组织通过这一破洞离开原来位置而突入身体的其它部位;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疝气的修复手术需要将进入病变部位的小肠移回原来的位置,手术中需要布置较多的可吸收钉,由于疝气的修复面积较大,需要很多可吸收钉才能完成位置的固定,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小肠在体内时常蠕动,给皮肤钉结合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病人恢复。

体表伤口的愈合也可以借助皮肤钉完成,现有的皮肤钉虽然可以将破损皮肤紧固,促进愈合,但是,愈合处容易感染细菌,发炎,不利于皮肤修复。

专利WO2007/017872A2公开了一种带有倒钩的外科紧固件,外科紧固件由生物可降解材料PLGA制成,具有中空结构。专利CN102458266A公开了一种带有倒钩的外科紧固件,该外科紧固件的顶端具有通孔。上述专利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倒钩结构解决了皮肤钉与皮肤之间结合的稳固性问题,但是,该结构的皮肤钉应用于疝气修复,由于小肠的蠕动及大面积修复,仍然面临着需要大量修复钉,且面临新的风险,小肠的蠕动促使倒刺结构不断滑动,时间长了会损伤腹壁,不利于病人恢复;该结构的皮肤钉用于表面皮肤修复,容易引起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

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包括固定件1及与固定件1配套使用的插入装置2和补片3;所述固定件1包括两个管状支柱4及连接两个管状支柱4的柔性连接梁5,所述管状支柱4的内侧设有倒刺6,端部设有刺入尖端7;所述插入装置2包括固定座8和两个插针9,所述插针9可插入管状支柱4内的中空管;所述补片3包括3层结构,中层为支持层10,内层为医用涂胶层11,外层为粗糙层12或夹持层13;所述支持层10设有固定部14和透气部15,固定部14和透气部15相邻重复设置;所述固定部14的内侧涂覆医用涂胶,形成医用涂胶层11。

所述倒刺6与管状支柱4的夹角为30-50°。

所述柔性连接梁5为U型结构。

所述管状支柱4内的中空管直径为0.5-2mm。

所述固定部14的宽度为2-8mm,所述透气部15的宽度为10-30mm。

所述粗糙层12为表面粒状凸起。

所述夹持层13上设有倒葫芦状的夹持部16。

所述补片3上设有插入固定件1的穿孔17。

所述管状支柱4的长度为5-6毫米,伸入患者体内的部分长度为4-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设置补片,用于疝气手术修复中,能更好的使皮肤间结合,设置夹持层,使用完后,可方便去除,设置医用涂胶层,使得与皮肤或者腹腔壁的结合更加紧密,利于可吸收钉的固定,设置夹持部利于将补片移除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补片的3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持层内侧面结构;

图4是粗糙层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夹持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件通过穿孔固定补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可吸收钉用于疝气手术修复固定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固定件,2-插入装置,3-补片,4-管状支柱,5-柔性连接梁,6-倒刺, 7-刺入尖端,8-固定座,9-插针,10-支持层,11-医用涂胶层,12-粗糙层, 13-夹持层,14-固定部,15-透气部,16-夹持部,17-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带有倒刺的可吸收钉,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件1及与固定件1配套使用的插入装置2和补片3;所述固定件1用于深入皮肤的真皮层将破损皮肤连接固定,或者用于疝气修复手术,固定于腹腔壁中,起到连接并且固定的作用,插入装置2用于插入固定件,便于用力将固定件钉入皮肤或腹腔壁,使用完后退出,补片3在用于疝气修复的手术中,为了防止钉入的固定件1 受到蠕动的影响,需要补片进行固定,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得固定件1 与腹腔壁的固定更加紧密,二是将固定件1连接为一个相互有力的作用的整体,防止整体位移或撕裂。可吸收钉用于疝气手术修复固定示意图如图7所示。

所述固定件1包括两个管状支柱4及连接两个管状支柱4的柔性连接梁5,所述管状支柱4的内侧设有倒刺6,端部设有刺入尖端7;所述管状支柱4内的中空管直径为0.5-2mm;所述柔性连接梁5为U型结构。柔性连接梁5设置为U型结构,方便管状支柱4折叠及伸展,管状支柱4钉入皮肤真皮层或者腹腔壁前是折叠的,钉入后需要伸展,所以要设置为U型结构,并且为柔性材料。尖端7的设置利于管状支柱4刺入,减少整体装置刺入的阻力。倒刺6 的设置,稳固了伸展后的连接稳定性,由于伤口两侧的开口具有伸向两侧的拉力,会造成皮肤钉不能紧密的连接伤口,伤口撕裂,倒刺6的结构对冲了侧向拉力,使得伤口弥合紧密,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所述倒刺6与管状支柱4的夹角为30-50°。该角度不能设置过大,过大则不利于插入,也不能设置过小,过小则不能对冲侧向拉力,以40°为最佳。所述管状支柱4的长度为5-6毫米,伸入患者体内的部分长度为4-5毫米。

所述插入装置2包括固定座8和两个插针9,所述插针9可插入管状支柱 4内的中空管;插入装置2的作用是提供外力,使管状支柱4顺利插入到皮肤或腹腔内的一定深度,然后再撤出。

如图2-5所示,所述补片3包括3层结构,中层为支持层10,内层为医用涂胶层11,外层为粗糙层12或夹持层13;所述支持层10设有固定部14 和透气部15,固定部14和透气部15相邻重复设置;所述固定部14的内侧涂覆医用涂胶,形成医用涂胶层11。所述固定部14的宽度为2-8mm,所述透气部15的宽度为10-30mm。支持层10的作用是支持管状支柱4的插入,为此,所述补片3上设有插入固定件1的穿孔17,贯穿支持层10。支持层10需要粘附在皮肤表面或者腹腔壁表面才能稳固固定固定部1,为此,在支持层10 的内侧面设置了医用涂胶层11,但是,不能完全粘胶,因为皮肤表面或者腹腔表面需要与外界通气,否则会缺氧腐坏,因此还要间隔设置透气部15。

如果用于皮肤修复,还需要设置粗糙层12,粗糙层12可以直接设置在支持层10上,也可以分小块设置在支持层10上,为透气材料,并且所述粗糙层12为表面粒状凸起。起到耐磨保护固定件1及支持层10的作用。

如果用于疝气手术修复,外层为夹持层13,所述夹持层13上设有倒葫芦状的夹持部16。便于夹持将其取出,回收利用或者扔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