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406阅读:1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吸奶器主要是和奶瓶或者储奶瓶配合,使用储奶袋的妈妈需要用瓶子作为中转,导致需要经常清洗奶瓶或者储奶瓶,给哺乳妈妈造成很大的不便。随着储奶袋(母乳存储袋)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也应运而生,然而市场上这个类型的连接器产品,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体积大,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其零部件少,制造成本低,同时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使用方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包括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外表面设有与吸奶器螺接的螺纹,所述连接管体的外壁设有上凸棱和下凸棱,所述上凸棱和所述下凸棱配合形成卡扣空间;还包括用于将奶袋可拆卸连接与所述连接管体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的卡扣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的卡扣空间内,与所述连接管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凸棱的剖面是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数量为2个以上,在同一平面上按圆周平均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与连接管体可转动连接;所述保持部件数量为2个,在所述连接管体外壁上成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空间宽度相配合的套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压于所述连接管体的夹持部和受力后将夹持部翘起的按压柄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夹持的第一夹条和第二夹条,所述第二夹条中部设有挖空部,所述第一夹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条,所述第一夹条嵌在所述第二夹条的挖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夹持的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和受力后将所述第一夹片、所述第二夹片翘起的按压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压于所述连接管体的直夹条和卡持于所述直夹条中部挖空部的曲夹条,所述曲夹条一端设有受力后将所述曲夹条另一端翘起的按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包括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外表面设有与吸奶器螺接的螺纹,用于与外部吸奶器连接,上凸棱与下凸棱形成的卡扣空间可以外接各样保持部件。

上凸棱的剖面是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利用斜面阻力小的特点,可以用较小的力按压所述保持部件,在越过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顶点后,将卡持在卡扣空间内;上凸棱数量为2个以上,在同一平面上按圆周平均分布,使得所述保持部件各方受力均匀,使用产品时更加稳定。

所述保持部件与连接管体可转动连接,可以方便夹持不同方向的奶袋;所述保持部件与连接管体固定连接,与连接管体一体成型,可以节省制造材料。所述保持部件数量为2个,并在所述连接管体外壁上成对称设置,便于手指同时按压发力,使用方便。

所述保持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空间宽度相配合的套环、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压于所述连接管体的夹持部和受力后将夹持部翘起的按压柄部,套环、夹持部和按压柄部是一体成型,夹持、按压的功能零部件可以通过不同结构方式构造,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吸奶器与储奶袋连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三、四与储奶袋连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三、四采用实施例五所述结构与储奶袋连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管体,11、导流入口,12、导流出口,13、螺纹,14、上凸棱,141、第一斜面,142、第二斜面,15、下凸棱,

20、保持部件,21、套环,211、夹持部,212、按压柄部,

221、第一夹条,222、第二夹条,

231、第一夹片,232、第二夹片,233、按压条,

241、直夹条,242、曲夹条,243、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奶器与储奶袋的连接器,包括连接管体10,所述连接管体10的外表面设有与吸奶器螺接的螺纹13,用于与外部吸奶器连接,使用时奶水从导流入口11进入连接管体10内部,然后从导流出口12流出,进入外部储奶袋。所述连接管体10的外壁设有上凸棱14和下凸棱15,所述上凸棱14和所述下凸棱15配合形成卡扣空间,可以外接各样保持部件。

还包括用于将奶袋可拆卸连接与所述连接管体10的保持部件20,所述保持部件20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0的卡扣空间内。

所述上凸棱14的剖面是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所述上凸棱14数量为2个以上,在同一平面上按圆周平均分布。凸棱的剖面是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形成第一斜面141和第二斜面142,人们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斜面阻力小的特点,用较小的力按压所述保持部件20,通过所述第一斜面141,越过三角形、半圆形或梯形顶点后滑落第二斜面142,将卡持在卡扣空间内;上凸棱14数量为2个以上,在同一平面上按圆周平均分布,使得所述保持部件20各方受力均匀,使用产品时更加稳定。

所述保持部件20与连接管体10可转动连接,可以360°旋转,方便夹持不同方向的奶袋;所述保持部件20数量为2个,并在所述连接管体10外壁上成对称设置,便于手指同时按压发力,使用方便。

所述保持部件20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空间宽度相配合的套环21、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压于所述连接管体10的夹持部211和受力后将夹持部翘起的按压柄部212。套环、夹持部和按压柄部是一体成型,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夹持的第一夹条221和第二夹条222,所述第一夹条22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条222并且嵌在所述第二夹条222的挖空部。使用时用手掰开第一夹条,将奶袋夹持在第一夹条和第二夹条之间,奶袋薄膜与夹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连接器与奶袋保持连接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夹持的第一夹片231、第二夹片232和受力后将所述第一夹片231、所述第二夹片232翘起的按压条233。使用时用手按下按压条233,使第一夹片231翘起,将奶袋夹持在第一夹片231和第二夹片232之间,奶袋薄膜与夹片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连接器与奶袋保持连接状态。

实施例四。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保持部件还设置有用于将奶袋的开口端部压于所述连接管体的直夹条241和卡持于所述直夹条中部挖空部的曲夹条242,所述曲夹条242一端设有受力后将所述曲夹条242另一端翘起的按压部243。曲夹条242二次合成后,通过材料的弹力卡接在直夹条241中部空间。使用时用手按下按压部243,将曲夹条242另一端翘起,将奶袋夹端口持在直夹条241、曲夹条242和连接管体外壁10之间,通过摩擦力使得连接器与奶袋保持连接状态。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保持部件20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的卡扣空间内,与所述连接管体10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