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78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化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对于现在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增强的状态,很多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的代步工具就成了问题,不过现在的电动轮椅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市场的电动轮椅如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轮椅和多功能轮椅。多功能型的电动轮椅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它不单单只做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的行动工具的,同时还是具备其它功能。针对多功能轮椅,研究一种适应老年人并能提供护理功能的电动轮椅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

在国内,多功能轮椅的研究还不怎么完善,但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还是有所提高的。例如国内有些生产商在原有轮椅的研究上,发明出利用驱动左、右动力后轮的左、右电机串联连接设计,从而具有差动速度功能,使轮椅行驶时稳定舒适、转向可靠。我国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产品仍然没有。总的来说,我国的多功能轮椅的技术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解决了现有的多功能轮椅存在的护理不便等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座椅扶手,其前端设置有抬腿助板,后端设置有抬背助板;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向前轮和驱动后轮;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单电机,所述单电机上连接有平躺控制机构,所述平躺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抬腿助板升起与降落的第一控制机构 和用于控制抬背助板的升起与降落的第二控制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一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上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铰接有第一连杆头,所述第一连杆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座椅靠近抬腿助板一侧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装卡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上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头,所述第二连杆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座椅靠近抬背助板一侧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装卡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抬背助板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二滑块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电机连接有用以控制座椅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四输出轴连接的第四凸轮,所述第四凸轮上设置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上铰接有第四连杆头,所述第四连杆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座椅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装卡有销块,所述销块上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单电机连接有用于控制座椅左右翻转的翻转控制机构,所述翻转控制机构包括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五输出轴连接的第五凸轮,所述第五凸轮上设置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上铰接有第五连杆头,所述第五连杆头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座椅的左侧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装卡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转向前轮包括左转向前轮和右转向前轮,且两者之间通过随动转向轴连接,所述随动转向轴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向前轮左转右转的转向控制机构,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 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三输出轴连接的第三凸轮,所述第三凸轮上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铰接有第三连杆头,所述第三连杆头通过销钉固定在随动转向轴上开设的第一卡槽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后轮包括左驱动后轮和右驱动后轮,且两者之间通过后轮驱动轴连接,所述后轮驱动轴与单电机上设有的第六输出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椅扶手包括左座椅扶手和右座椅扶手,且两者均为口字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小桌,所述小桌包括左小桌板和右小桌板,其中,所述左小桌板通过铰接设置在左座椅扶手上,右小桌板通过铰接设置在右座椅扶手上。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单电机连接,同时,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左翻、右翻,上升、下降,抬腿、放腿,抬背和放背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座椅扶手,其前端设置有抬腿助板,后端设置有抬背助板;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向前轮和驱动后轮;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单电机,所述单电机上连接有平躺控制机构,所述平躺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抬腿助板升起与降落的第一控制机构和用于控制抬背助板的升起与降落的第二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控制机构将抬腿助板升起,同时通过第二控制机构将抬背助板放下,使得轮椅形成躺椅状态,便于对使用者进行护理照顾。

进一步的,轮椅底部的升降控制机构,使得使用者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自由调整,便于使用者的腿部伸张。

进一步的,轮椅上的翻转控制机构,能够使使用者实现左右翻身动作。

进一步的,轮椅的实用新型驱动方式是后轮,转向装置放在前轮,有一定的避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抬腿助板的第一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向前轮的转向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座椅的升降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座椅的翻转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向前轮2、驱动后轮3、抬背助板4、背椅扶手5、座椅扶手6、小桌7、控制器8、座椅9、抬腿助板10、单电机11、第一凸轮12、支架13、第一连杆14、滑块15、伸缩轴16、第三凸轮17、第三连杆18、随动转向轴19、第四凸轮20、第四连杆21、升降轴22、第五凸轮23、第五连杆24、后轮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化多功能护理电动轮椅,包括本体,包括座椅8,所述座椅8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座椅扶手5,右侧边的座椅扶手5上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与座椅扶手5之间通过紧定螺钉连接;所述座椅8的后端设置有抬背助板3,且与抬背助板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同时所述抬背助板3上设置有背椅扶手4,背椅扶手4与抬背助板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座椅8的前端设置有抬腿助板9,抬腿助板9与座椅8之间采用铰链连接。

所述座椅扶手5为口字型结构,在口字型内设置有小桌板,小桌板与座椅扶手5通过铰链连接。将左小桌板和右小桌板抬起合并在一起形成小桌6。

所述座椅8的下方设置有支架12,通过支架12对其进行支撑。所述支架12上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左右转1向前轮和左右驱动后轮2,其中,所述左右转向前轮通过随动转向轴18连接,所述左右驱动后轮之间通过后轮驱动轴24连接。同时,所述支架12为封闭 式结构,且其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单电机,所述单电机上设置有六个驱动输出轴,分别为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第四输出轴、第五输出轴和第六输出轴,同时所述六个驱动输出轴彼此相互独立。

所述控制器与单电机10上的的各个输出轴连接,控制各个输出轴的转速大小、正反转等功能。控制器包含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左翻、右翻,上升、下降,抬腿、放腿,抬背、等放背按钮。

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抬腿助板9升起与降落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设置在支架12上的空腔内的左侧,包括固定在支架12上的第一凸轮11,所述第一凸轮11上设置有第一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3上铰接有第一连杆头,所述第一连杆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座椅8靠近抬腿助板9一端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装卡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台阶轴,包括第一台14阶轴和第二台阶轴15,且第一台阶轴14和第二台阶轴15的轴径依次递减。在第一台阶轴1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连杆头上的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的驱动是通过单电机10上的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一凸轮11实现的。具体是单电机10通过第一输出轴驱动第一凸轮11转动,第一凸轮11带动第一连杆13做前后直线运动。第一连杆13带动第一连杆头与第一台阶轴14上啮合,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做前后直线运动。当第一凸轮11正转时,第一滑块向前运动,此时第一滑块上的第二台阶轴15伸至抬腿助板9的下方,将抬腿助板9向上顶起,使得抬腿助板9与座椅8处于同一水平面;当第一凸轮11反转时,第一滑块向后运动,此时抬腿助板9因失去向上的支撑力而降落至原始状态。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抬背助板3升起与降落的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设置在支架12上的空腔内,包括固定在支架12上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上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头,所述第二连杆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座椅8靠近抬背助 板3的一端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装卡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台阶轴,包括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且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的轴径依次递减。在第三台阶轴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连杆头上的第二齿轮相啮合。同时,所述抬背助板3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四台阶轴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机构的驱动是通过单电机10上的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二凸轮实现的,其原理与第一控制机构的驱动原理相同,此处省略。

通过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将本体能够调整成躺椅状态,供人休息。

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左、右转向前轮1向左转或右转的转向控制机构,所述转向控制机构设置在支架12上的空腔内,包括与单电机10上的第三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第三凸轮16,所述第三凸轮16上设置有第三连杆17,所述第三连杆17上铰接有第三连杆头。

所述左、右转向前轮之间通过随动转向轴18连接,所述随动转向轴18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三连杆头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卡槽上。此时第三凸轮16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三连杆17转换为随动转向轴18的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左、右转向前轮1左右摆动,实现左、右转向前轮1的左右转向。当随动转向轴18连接的转向前轮1的左轮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二凸轮16的中心轴线靠近时,实现左转;当随动转向轴18连接的转向前轮1的右轮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二凸轮16的中心轴线靠近时,实现右转。

如图4所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座椅8上升和下降的升降控制机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设置在支架12上的空腔内,包括与单电机10上的第四输出轴相连的第四凸轮19,所述的第四凸轮19上连接有第四连杆20,所述第四连杆20上铰接有第四连杆头,所述第四连杆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座椅8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升降轴21,所述升降轴21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置有销块,所述销块上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所述单电机10驱动第四凸轮19转动,再将第四凸轮19的旋转运动通过第四连杆20转化成销块的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升降轴21的上升与下降。当第四凸轮19正转时,升降轴21向上顶起座椅8,实现座椅8的上升;当第四凸轮19反转时,升降轴21下降,带动座椅8下降至原始状态。

如图5所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座椅8左翻和右翻的翻转控制机构(以左侧翻转为例,右侧翻转的原理一样),所述的翻转控制机构包括与单电机10上的第五输出轴相连的第五凸轮22,所述第五凸轮22上连接有第五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3上铰接有第五连杆头,所述第五连杆头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座椅8的左侧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上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单电机10驱动第五凸轮22转动,第五凸轮22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五连杆23转化成第五连杆头的左右滑动。进而使第四滑槽平台左右高度不同,影响到座椅8的平衡性,实现座椅8的左右翻转。当第五凸轮22正向转动时,第五连杆23向右滑动,抬升第四滑槽左边的高度,实现座椅8向右翻转;当第五凸轮22反向转动时,第五连杆23向左滑动,抬升第四滑槽右边的高度,实现座椅8向左翻转。

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后轮驱动的后轮驱动控制系统,所述的后轮驱动控制系统包括与单电机10上的第六输出轴相连的后轮驱动轴24,所述后轮驱动轴24用于连接左、右后轮。单电机10第六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后轮驱动轴24的转动,进而带动后轮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