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盒及其灸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16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艾灸盒及其灸具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理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盒及使用该艾灸盒的灸具组件。



背景技术:

艾灸是利用燃烧的艾条产生的艾烟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疗法,其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作用机理和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其治疗方式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对某些指定部位,例如胸腹、腰、肩颈等位置进行艾灸时,由于需时较长,往往会用到艾灸盒(又称为温灸盒或艾灸器);艾灸盒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经止痛、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现有的艾灸盒一般仅通过盒体侧壁的通气孔进行通气,进气的不均匀往往使得艾条不能充分燃烧,增加了材料浪费,且无法有效地调节温度(即艾灸火力),降低了艾灸效果。

因此,就需要一种艾灸盒及使用该艾灸盒的灸具组件,能够提高进气的均匀度,使艾条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材料浪费,且能够提高温度的可控性,提高艾灸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盒及使用该艾灸盒的灸具组件,能够提高进气的均匀度,使艾条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材料浪费,且能够提高温度的可控性,提高艾灸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盒,包括下部无底的盒体及连接在盒体上部可打开的盒盖,盒体中设有用于容置艾条的容置室,容置室的底部设有金属网;所述盒盖上设有至少一组上通孔组,所述上通孔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上通孔,上通孔与容置室相连通;所述盒盖上还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上通孔的孔盖,孔盖的数量与上通孔组的组数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孔盖以可自轴旋转的方式连接在盒盖上,孔盖包括转轴及从转轴的边沿向外延伸的可遮掩上通孔的盖板,两盖板之间为通气区,旋转轴与上通孔所在的圆心同心设置。

进一步,所述盒体包括左壁、右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呈向上弯曲的拱形。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左壁、右壁、前壁和后壁均设有侧通孔。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前壁和后壁均设有便于将盒体提起的手提件。

进一步,所述盒体采用木材制成,盒体的内壁设有用于隔热的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左壁与右壁之间设有用于将容置室分隔呈独立容置区的隔板。

进一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上部均设有导槽,盒盖的两对边分别与这两导槽嵌接并使盒盖可沿导槽滑移。

进一步,所述盒盖的上侧设有便于控制其移动的推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灸具组件,包括上述艾灸盒,还包括用于容置敷料的棉布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盒,盒盖上的上通孔组能够提高进气的均匀度,使艾条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材料浪费,且孔盖与上通孔组配合,调节孔盖可关闭或打开上通孔,能够提高艾灸温度的可控性,提高艾灸效果。

本实用新型灸具组件,除了具备艾灸盒的上述有益效果之外,采用棉布袋的方式容置敷料,可有效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敷料掉落,保持环境卫生及操作的简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艾灸盒盒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艾灸盒盒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灸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艾灸盒,包括下部无底的盒体1及连接在盒体1上部可打开的盒盖2,盒体1中设有用于容置艾条的容置室,容置室的底部设有金属网3;所述盒盖2上设有至少一组上通孔组,所述上通孔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上通孔2a,上通孔2a与容置室相连通;所述盒盖2上还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上通孔2a的孔盖4,孔盖4的数量与上通孔组的组数相对应;盒体1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下开口处设置金属网3,金属网3可承载艾条,防止艾条掉落;金属网3例如可为铜网或者铁网;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主要从下开口中散出;盒盖2用于封闭下开口;上通孔组例如可设置两组,每组例如可包括六个均匀设置的上通孔2a;盒体1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而定,例如可通过适当加大其长度和宽度,在覆盖督脉的同时把背部的两条膀胱经也覆盖到,增加了受灸者的施灸部位,提高艾灸的效率和疗效;盒盖2上的上通孔组能够提高进气的均匀度,使艾条能够充分燃烧,减少材料浪费,且孔盖4与上通孔组配合,调节孔盖4可关闭或打开上通孔,能够提高艾灸温度的可控性,提高艾灸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孔盖4以可自轴旋转的方式连接在盒盖2上,孔盖4包括转轴41及从转轴41的边沿向外延伸的可遮掩上通孔2a的盖板42,两盖板42之间为通气区43,旋转轴41与上通孔所在的圆心同心设置;孔盖4可呈雪花状或者其它合理形状;在孔盖4的旋转过程中,盖板42可部分遮掩上通孔2a或者全遮掩上通孔2a,当上通孔2a完全位于通气区43时,上通孔2a完全不受遮掩,此时的通气度最高;该结构便与对通气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包括左壁11、右壁12、前壁13和后壁14,所述前壁13和后壁14的下边缘呈向上弯曲的拱形;拱形的弯曲度可根据需要与人体脊椎或者其他理疗部位(胸、腹、腰等部位)的弯曲度相适应,使其底部贴合相关部位的上拱曲线,这样艾条热源更加直接、均匀,艾条利用率更高,艾灸治疗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的左壁11、右壁12、前壁13和后壁14均设有侧通孔1a;侧通孔1a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上;侧通孔1a用于辅助通气,同时有利于烟雾的散发;所述盒体1的前壁13和后壁14均设有便于将盒体1提起的手提件5;手提件5例如可为铰接于盒体1的环形把手;所述盒体1采用木材制成,盒体1的内壁设有用于隔热的隔热层1b;隔热层1b例如可为金属,防止盒体1温度过高而烫伤人体;所述左壁11与右壁12之间设有用于将容置室分隔呈独立容置区的隔板6;例如可设置一块隔板6,此时容置室被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可同时容纳两条长柱状的艾条;所述前壁13和后壁14的上部均设有导槽1c,盒盖2的两对边分别与这两导槽1c嵌接并使盒盖2可沿导槽1c滑移,便于盒盖2的启闭动作;所述盒盖2的上侧设有便于控制其移动的推把7,推把7优选凸出于盒盖2表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灸具组件,包括上述艾灸盒,还包括用于容置敷料的棉布袋8;使用时,艾灸盒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选择,一般一个艾灸盒对应两个棉布袋,两个棉布袋8均可放置在艾灸盒底部,艾条的热量传递至棉布袋8,使敷料渗入人体;敷料例如可为蒜末、姜末等中医常用的理疗物料。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