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尾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29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尾缝线。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腔内缝合方法比较传统,将普通外科缝线裁取需要的长度,通过TROCAR送到腹腔,然后缝合,连续缝合时将线拉到尾部,尾部需要通过打结来完成固定,需要熟练的打结技术,也需要一点时间,实际工作中有点时候就在线尾夹上止血夹来固定并减少打结的烦恼,不可降解吸收的血管夹不仅增加异物的植入,手术应用并不方便,而且血管夹费用高,大大增加费用,增加患者的医疗支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质量可靠、腔镜下缝合变得简单,省时,又无增加费用、具有止位、不用再在尾部打结的锚尾缝线。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锚尾缝线,包括打孔针、缝线和锚尾,所述的缝线穿入打孔针尾部孔内并利用加压尾部进行固定,缝线的尾部位置设置有锚尾,锚尾为阻止结构,阻止结构为锚状结构或者翼状倒钩结构,所述的结构为多个锚爪组合构成,所述的缝线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制成,所述的锚尾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尾的锚爪为2-5个。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针的弧度为二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三弧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翼状倒钩结构为呈倒T翼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质量可靠、腔镜下缝合变得简单,省时,又无增加费用、具有止位、不用再在尾部打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锚尾缝线,包括打孔针1、缝线2和锚尾3,所述的缝线2穿入打孔针1尾部孔内并利用加压尾部进行固定,缝线2的尾部位置设置有锚尾3,锚尾3为阻止结构,阻止结构为锚状结构或者翼状倒钩结构,所述的结构为多个锚爪组合构成,所述的缝线2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制成,所述的锚尾3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制成。所述的锚尾3的锚爪为2-5个。所述的打孔针1的弧度为二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三弧度。所述的翼状倒钩结构为呈倒T翼状结构。缝合时将有锚形线尾的缝线2拉到底,锚形尾部即作为停止固定的结构为避免线尾拉出并而自然起到打结固定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质量可靠、腔镜下缝合变得简单,省时,又无增加费用、具有止位、不用再在尾部打结。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