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05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



背景技术:

许多外科手术需要在手术过程期间对血管或其他体液管或组织导管和结构(例如,人体的静脉和动脉)进行结扎。常用的,可以通过血管夹封闭血管和通过手术缝合线缝合血管来对血管或其他组织进行结扎。使用手术缝合线结扎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来完成,因此,通过血管夹相对容易而迅速的优点使其在内窥镜手术及开放性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已经显著增长。

血管夹通常为对称的U型或V型结构,由金属,如不锈钢、钛、钽或它们的合金制造而成。血管夹的夹持一般是用手工通过钳子去夹一个血管夹,然后再用血管夹夹住血管,此后钳子取出重新装设一个血管夹。这种做法导致手术时间长,增加了器械反复进入人体带来的多次上海,出血量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为此,目前已有了一些连发的施夹钳,如申请号为200810039978.3、公开号为CN101617950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连发钛夹钳,包括钳体和填装钛夹的钉仓,在使用过程中,将钉仓插入钳体,捏紧手柄来实现钛夹的夹闭,放松手柄时完成下一枚钛夹的自动填装。然而,这种连发钛夹钳,钛夹在夹紧时存在后退的风险,而且一次所填装的钛夹数量也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风险,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而稳定的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包括手柄、扳机、弹夹和夹头,所述扳机延伸到所述手柄内并与手柄转动连接;所述弹夹前端开口,所述弹夹内设置有多个血管夹,所述血管夹开口向前、并保持向前移动的趋势;所述夹头包括上、下布置并且保持互相远离趋势的两个夹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位于弹夹前侧并与弹夹的开口相对应;所述施夹钳还包括夹紧推杆和送夹推杆,所述手柄内设置有由所述扳机驱动的传动机构,所述夹紧推杆和送夹推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夹紧推杆过传动机构向后移动时,两个夹持头互相远离而使得夹头张开,同时所述送夹推杆向前移动将弹夹内位于最前的血管夹推入到两个夹持头之间,其余血管夹向前移动;所述夹紧推杆通过传动机构向前移动时,两个夹持头互相靠近而使得夹头闭合,同时所述送夹推杆向后移动直至与弹夹内位于最前的血管夹的后端部抵接。

为使得血管夹可自动向前移动,所述弹夹的后端封闭,所述弹夹内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和弹夹的后端内侧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血管夹设置在所述限位挡块的前侧,所述限位弹簧使得血管夹保持向前移动的趋势。

优选的,所述弹夹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弹夹壳体和第二弹夹壳体,所述限位挡块设置在第一弹夹壳体和第二弹夹壳体形成的空腔内。

为避免血管夹在推出弹夹后退回到弹夹内,所述第一弹夹壳体与夹紧推杆相邻,所述第一弹夹壳体的前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具有弹性、由第一弹夹壳体内侧靠近前端部的位置向前逐渐向弹夹内倾斜延伸。

为使得血管夹在推动时沿着既定的路径移动,所述第二弹夹壳体与送夹推杆相邻,所述第二弹夹壳体的前端向内弯折形成有挡筋,所述第二弹夹壳体靠近前端的位置向前直至贯穿前端部形成有导向槽,所述送夹推杆的前端设置有向弹夹内弯折的送夹头,所述送夹头抵接在弹夹内最前的血管夹的后端部、并能沿着导向槽滑动。

为便于夹头张开和封闭,所述夹头还包括连接块,所述夹持头的后侧具有一体的弹性的夹持臂,两个夹持臂的后端部连接到连接块,从而使得两个夹持头保持互相远离的趋势;所述夹紧推杆的前端部具有U型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开口朝向夹持头,并且夹紧部夹紧在上方的夹持头的上侧、下方的夹持头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施夹钳还包括壳体,所述夹持头位于壳体前侧,所述壳体包括互相扣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弹夹盖,所述弹夹盖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夹的位置与弹夹盖相应。

为限定夹紧推杆的移动路径,所述夹紧推杆与第一壳体相邻,所述送夹推杆与第二壳体相邻,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夹紧推杆上开设有相应的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条插入到导向滑槽内。

优选的,为实现夹紧推杆和送夹推杆的反向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块、棘轮和齿条,所述扳机的上端部穿入手柄内与传动块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块的后部设置有齿,所述棘轮上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与传动块的齿啮合,而第二棘齿则与齿条啮合,所述夹紧推杆的后端与传动块连接,而送夹推杆的后端则与齿条连接。

为使得扳机保持松开的趋势,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块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则与手柄连接,使得传动块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弹夹,弹夹内设置多个保持向前移动的多个血管夹,以及反向运动的夹紧推杆和送夹推杆、并由夹紧推杆控制夹头的封闭和张开,可方便地实现多个血管夹的连发;此外,在弹夹内设置导向和限位机构,能够限定血管夹的移动路径、以及避免血管夹的回缩,使得操作方便而稳定;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弹夹盖,可方便地更换弹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的驱动机构和手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夹钳的头部施夹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施夹钳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施夹钳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8,一种弹夹式连发血管夹施夹钳,包括设置在施夹钳后部的传动机构、手柄2、扳机3、夹紧推杆4、送夹推杆5、设置在施夹钳内的弹夹6、以及设置在施夹钳前部的夹头7。在下文中,为便于描述,“前”指手术时,靠近手术对象的方向,“后”指远离手术对象的方向。

传动机构设置在手柄2内,手柄2包括互相扣合而成一体的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构成了一空腔,用于设置传动机构,扳机3的上端延伸到手柄2的空腔内,用于对传动机构施加驱动作用力,同时,扳机3也分别与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转动连接。

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块11、棘轮12、齿条13和弹簧14,扳机3的上端部穿入手柄2内的空腔内后与传动块11转动连接,从而扣动扳机3时,能带动传动块1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传动块11的后部设置有齿111,齿111可以朝向设置,由此,棘轮12设置在齿111的下方。棘轮12上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棘齿121和第二棘齿122,其中,第一棘齿121可以与传动块11的齿111啮合,而第二棘齿122则与齿条13啮合,齿条13的齿朝上。由此,当传动块11动作时,通过棘轮12,可使得齿条13往与传动块11相反的方向动作。弹簧14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块11上,弹簧14的另一端则与手柄2连接,使得传动块11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

夹紧推杆4的后端与传动块11连接,而送夹推杆5的后端则与齿条13连接,由此,当扳机3转动时,夹紧推杆4和送夹推杆5在相方的方向上动作。

手柄2的前侧设置有壳体8,上述的夹紧推杆4和送夹推杆5从壳体8内穿过,并且分布在壳体8内的两侧。壳体8包括互相扣合而成的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夹紧推杆4与第一壳体81相邻,送夹推杆5与第二壳体82相邻。壳体8还包括位于顶面的弹夹盖83,弹夹盖83与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81、第二壳体82和弹夹盖83都成了完成的圆柱形的壳体8。第一壳体81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条811,夹紧推杆4上开设有相应的导向滑槽42,导向条811插入到导向滑槽42内,由此限定了夹紧推杆4的移动路径。

壳体8内设置有上述的弹夹6,弹夹6的位置与弹夹盖83相应,弹夹6内设置有多个血管夹100,位于弹夹6内的血管夹100处于夹紧状态。当需要更换弹夹6时,只需打开弹夹盖83即可将弹夹6取出,然后将装设好血管夹100的弹夹6装入壳体8内。血管夹100的上下两侧可以设置用于与夹头7定位的定位轴101,夹头7可通过开设相应的凹槽,容置定位轴101来实现定位。

血管夹100向前张开,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弹夹6内,弹夹6的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弹夹6包括第一弹夹壳体61和第二弹夹壳体62,夹紧推杆4与第一弹夹壳体61相邻,送夹推杆5与第二弹夹壳体62相邻。第一弹夹壳体61和第二弹夹壳体62互相扣合,其内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限位挡块63,限位挡块63的后侧具有向前凹的凹部64,凹部64内设置有限位弹簧65,限位弹簧65的一端与凹部64的前端抵接,另一端则与弹夹6的后端内侧抵接。血管夹100的开口向前,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弹夹6内,最后的血管夹100抵接在限位挡块63的前侧。由于限位弹簧64的作用,使得限位挡块63(血管夹100)具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第一弹夹壳体61的前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条611,限位条611具有弹性,由第一弹夹壳体61内侧靠近前端部的位置向前逐渐向弹夹6内倾斜延伸,由此使得血管夹100只能从弹夹6内将限位条611向第一弹夹壳体61压紧而向前推,而当血管夹100推出弹夹6内,无法再退回到弹夹6内。

第二弹夹壳体62的前端向内弯折形成有挡筋621,由此避免了血管夹100在向前推时,偏离移动路径。第二弹夹壳体62靠近前端的位置向前直至贯穿前端部形成有导向槽622,送夹推杆5的前端设置有向弹夹6内弯折的送夹头51,送夹头51抵接在弹夹6内最前的血管夹100的后端部,并能沿着导向槽622滑动。

夹头7包括两个夹持头71和连接块72,夹持头71上、下布置,每个夹持头71的后侧具有一体的弹性夹持臂73,夹持头71位于壳体8前侧,而夹持臂73则延伸入壳体8内,两个夹持臂73的后端部连接到连接块72,连接块72固定在壳体8内,夹持臂73的弹性使得两个夹持头71保持互相远离的趋势。夹持臂73和连接块72都位于第一弹夹壳体61的外侧,而夹持头71则与弹夹6前端的开口、即与弹夹6内的血管夹100对应。夹紧推杆4的前端部具有呈横向U型的夹紧部41,夹紧部41的开口朝向夹持头71,并且夹紧部41夹紧在夹持头71的上下两侧(夹紧在上部的夹持头71的上侧、下部的夹持头71的下侧)。由此,当夹紧推杆4向后移动时,其可逐渐释放夹持头71,从而使得两个挟持头71互相远离,当夹紧推杆4向前移动时,则将两个夹持头71互相夹紧。

参见图1和图7,初始状态时,扳机3被向手柄2扣紧,可通过皮筋等固定而保持扳机3的状态,此时,夹紧推杆4位于最前侧位置,夹持头71互相夹紧,送夹推杆5位于最后侧位置,其送夹头51与弹夹6内最前的血管夹100后端抵接;此后,参见图6和图8,松开扳机3,传动块11向后移动,夹紧推杆4向后移动,逐渐离开夹持头71,由此使得夹持头71互相远离,同时送夹推杆5向前移动,将最前的血管夹100向前推出到夹持头71之间并张开,移动到需要结扎的血管部位,同时在限位弹簧65的作用下,将限位挡块64向前推,血管夹100同步前移;此后,再次扣紧扳机3,夹紧推杆4向前移动,将夹持头71夹紧,从而使得血管夹100夹紧血管,同时送夹推杆5后撤,再次回到弹夹6内,与此时最前的血管夹100后端抵接;此后,再次松开扳机时,夹持头71松开血管夹100,使其留在血管上,而后一个血管夹100被推出,可进行下一个部位的结扎。

由于金属的血管夹会干扰CT和MRT的成像技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制成的血管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