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组织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584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组织穿刺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肺组织穿刺针。



背景技术:

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临床上较常用的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操作前,需要利用CT等影像设备对拟操作的肺内病灶做大体扫描,根据病灶的位置和大小,确定胸壁外皮肤的最佳穿刺点、以及进针深度和角度。常规CT下不能直接动态观察进针状况,必须在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及进针方向后,穿刺针经过胸壁刺入肺脏后再次CT扫描,确认针尖已达到病变理想位置,将患者退出CT后方可行穿刺活检。由于该项技术为有创操作,稍有不慎可造成严重后果。肺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进针次数、穿刺针与穿刺点胸膜切线位的锐角度及肺气肿等因素有关。手术时,操作者一般先将穿刺针刺入胸壁并利用胸壁层固定穿刺针,术中需要反复多次CT扫描,依据静态影像中穿刺针和肺内病灶的相对位置,不断调整穿刺的方向角度和进针深度,保证穿刺针最终准确抵达病灶组织。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穿刺针分为外部针管和内部的针芯两部分,针芯的作用在于,在将穿刺针穿过组织到达病变部位之前,填充针管,防止操作过程中非目标组织或碎屑堵塞针管。针芯和针管全部为金属材质构成,整体质量较大。当穿刺针进针并暂时固定于胸壁层重复CT扫描期间,较重的金属针栓产生的下坠力容易使穿刺针偏离既定的穿刺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肺组织穿刺针,包括中空的针管和针芯,所述针管包括手持部和穿刺部,所述手持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穿刺部,所述手持部内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持物,所述第一支持物与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性部件连接,所述针芯位于所述针管内并堵塞所述针管的前端,所述针芯的后端有钩环,所述钩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持物,所述针管内与所述钩环等高的位置处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持物抵住所述凹槽,从而将所述针芯顶在所述针管的前端,所述钩环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凹槽的壁内中空并设置有破坏杆,所述破坏杆前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持物,后端从所述手持部尾部露出形成破坏按钮。

通过使用该穿刺针,进针者只需方便地按下破坏按钮11即可空出针管用于取得肺部组织。并且,由于大幅减小针芯的长度,使得该穿刺针的重量也大幅降低,从而避免了因为穿刺针的重量问题导致的进针时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的长度小于所述针管的长度的1/10。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受力状态长度小于所述针管长度的1/10。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部的前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肺组织穿刺针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针管,2、针芯,3、钩环,4、凹槽,5、第二支持物,6、弹性部件,7、手持部,8、穿刺部,9、第一支持物,10、破坏杆,11、破坏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肺组织穿刺针,包括中空的针管1和针芯2,所述针管1包括手持部7和穿刺部8,所述手持部7的内径大于所述穿刺部8,所述手持部7内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持物9,所述第一支持物9与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簧6连接,所述针芯2位于所述针管1内并堵塞所述针管1的前端,所述针芯2的后端有钩环3,所述钩环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持物5,所述针管1内与所述钩环3等高的位置处有凹槽4,所述第二支持物5抵住所述凹槽4,从而将所述针芯2顶在所述针管的前端,所述钩环3与所述弹簧6连接,所述凹槽4的壁内中空并设置有破坏杆10,所述破坏杆10前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持物5,后端从所述手持部7尾部露出形成破坏按钮11。所述针芯2的长度小于所述针管1的长度的1/10。所述弹簧6的非受力状态长度小于所述针管1长度的1/10。

使用过程中,将穿刺部刺入至病灶部位,在到达病灶部位前,由于针芯被第二支持物顶在针管前端,保护了针管不受非目的组织或组织碎屑的堵塞。当进针至病灶部位后,进针者只需按下破坏按钮,破坏杆向前推进,破坏第二支持,使得针芯在弹簧的带动下靠近手持部运动,并抵近针管尾部,从而空出中空的穿刺部,用于取得病灶组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