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石袋及胆囊取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31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溶石袋及胆囊取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胆囊取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石袋及胆囊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聚集,胆囊胆汁中的高浓度的胆固醇和胆色素经过复杂的病理过程即可能结晶形成结石。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胆囊对于人体来说仍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包括消化不良、胆汁反流、胆管末端括约肌功能失调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因此才新出现了保胆手术。

现有治疗胆囊结石的保胆手术为内镜下保胆取石术,内镜下保胆取石技术借助纤维胆道镜、腹腔镜、胃镜及其它相关设备,经肋缘、胃壁或直肠壁小切口(1.5~2cm)入腹,切开胆囊,在内镜的直视下取出胆囊内结石,既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

但是内镜下保胆取石技术必须在病人全麻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对于年龄较大、患有合并症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来说不适用,所以亟需发明一种适应群体更广泛的保胆取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石袋及胆囊取石装置,以解决现有保胆取石技术中存在的取石过程需要全身麻醉,适应人群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石袋,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包括袋体、开合机构和操作杆,所述袋体固定在所述操作杆一端,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开口位置,用于调节所述袋体开口的关闭和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材料为聚酯纤维或者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操作杆受到外力变形,且外力撤去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包括由相对的第一袋边和第二袋边形成的袋口,所述第一袋边和第二袋边具有共同的固定端,所述第一袋边还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操作杆自所述第一活动端穿插至所述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到第一活动端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第二袋边还具有第二活动端和第三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到第二活动端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第三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袋边的固定端和第二活动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一手术线、第二手术线以及第三手术线,所述第二手术线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端,另一端荷包缝合结束于所述第二活动端;

所述第三手术线一端固定缝合在所述第三活动端;

所述第一手术线一端固定缝合在所述第一活动端或者第二活动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囊取石装置,包括上述的溶石袋,所述胆囊取石装置还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用于向溶石袋内输入溶石液,以及将废液和胆结石残渣排出溶石袋。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直径大于进液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结构为双腔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的长度小于所述出液管的进液端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石袋,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包括袋体、开合机构和操作杆,所述袋体固定在所述操作杆一端,使用时,操作者用手握住操作杆,将袋体通过胆囊和外界之间的连通通道导入到胆囊内部,控制开合机构,将袋体的开口打开,通过操作杆控制袋体进行胆结石捕捉,待胆结石捕捉完毕后,向袋体内输入溶石液,并控制开合机构,使袋体的开口关闭,可以使袋体密封。胆结石和溶石液的整个反应过程都是在袋体内进行的,溶石液不会流入到胆囊内,对当胆囊壁造成伤害,从而可以达到保证保胆取石手术安全有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囊取石装置,包括上述的溶石袋,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所述胆囊取石装置还包括连通通道和引流管,所述连通通道用于连通胆囊和外界,所述引流管用于向溶石袋内输入溶石液,以及将废液和胆结石残渣排出溶石袋。整个过程都是在密封的溶石袋内进行的,溶石液或者反应后的废液不会进入到人体的胆囊内,从而达到保证病人不会受到二次伤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石袋第一袋边所在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石袋第二袋边所在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石袋开口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胆囊取石装置中引流管的剖视图。

图标:100-溶石袋;110-操作杆;121-第一袋边;122-第二袋边;131-固定端;132-第一活动端;133-第二活动端;134-第三活动端;141-第一手术线;142-第二手术线;143-第三手术线;200-引流管;210-进液管;220-出液管;211-出液端;221-进液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石袋,如图2-4所示,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包括袋体、开合机构和操作杆110,所述袋体固定在所述操作杆110一端,操作者通过操作杆110来控制溶石袋100捕捉胆结石。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开口位置,当需要使用溶石袋100捕捉胆结石时,可以通过控制开合结构将溶石袋100的开口张开,而在利用溶石液溶解胆结石的过程中,开合机构控制溶石袋100的开口闭合,从而将溶石袋100密封,不会有溶石液进入到胆囊内,整个手术安全可靠。

袋体的材料为聚酯纤维或者聚四氟乙烯。袋体作为溶石反应的发生地,需要具有抗腐蚀性。因为胆囊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胆固醇和胆色素,当胆固醇和胆色素在胆囊胆汁中的浓度过高经过病理过程即可能结晶形成结石。而甲基叔丁醚、乙基叔丁醚、丙酸乙酯能够溶解胆固醇,二甲亚砜能够溶解胆色素,所以溶石液可以包括上述溶液。袋体的材料为聚酯纤维或者聚四氟乙烯可以保证在手术过程中,溶石袋100一直是处于密封的状态的,不会有溶石液从溶石袋100内流出进入到胆囊,以危害病人胆囊。

所述操作杆110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操作杆110受到外力变形,且外力撤去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操作杆110可以采用细金属导丝,细金属导丝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操作杆110。

袋体包括由相对的第一袋边121和第二袋边122形成的袋口,所述第一袋边121和第二袋边122具有共同的固定端131,所述第一袋边121还具有第一活动端132,所述操作杆110自所述第一活动端132穿插至所述固定端131,穿插的形式类似于荷包缝合,将操作杆110的一端,从第一袋边121的正面和反面交替的穿插进入。最后将操作杆110的进入端与袋体的固定端131固定,这样第一袋边121的第一活动端132就可以滑向固定端131,从而达到所述固定端131到第一活动端132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二袋边122还具有第二活动端133和第三活动端134,第二活动端133与第一活动端132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端131到第二活动端133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三活动端134设置在所述第二袋边122的固定端131和第二活动端133之间。

具体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一手术线141、第二手术线142以及第三手术线143,所述第三手术线143一端固定缝合在所述第三活动端134,这样拉动第三手术线143,第三手术线143卡在胆囊与外界的连通通道侧壁,从而可以将溶石袋100的袋口打开。所述第二手术线142一端固定缝合在所述固定端131,另一端荷包缝合结束于所述第二活动端133,这样拉动第二手术线142及操作杆110,可以缩小固定端131到第二活动端133的距离,从而将溶石袋100的袋口关闭。所述第一手术线141一端固定缝合在所述第一活动端132或者第二活动端133,用于胆囊取石结束后将溶石袋100拉出胆囊。

具体地,使用上述溶石袋100进行胆结石捕捉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先建立一条胆囊和外界的连通通道,操作者先使用穿刺针刺入胆囊,然后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将一根导丝的一端从穿刺针的套管内伸入胆囊,然后拔出穿刺针套管。从导丝的另一端穿过外鞘管,这样,外鞘管就可以沿着导丝进入胆囊内了,最后撤出导丝以及外鞘管的扩张器,只留外鞘管的外套在胆囊内,所述外鞘管外套即成为胆囊与体外的连通通道,因为外鞘管的外套直径较小,对人身体的伤害不大。

第二,通过操作杆110将溶石袋100从连通通道送入胆囊。

第三,通过牵引第三手术线143,操作杆110发生弯曲,第三活动端134向外鞘管的出口位置移动,溶石袋100的开口被张开,通过超声成像或者DSA成像技术寻找到胆囊内的胆结石,然后操作溶石袋100将胆结石捕捉,使胆结石位于溶石袋100内。

第四,通过向外牵引第二手术线142和操作杆110,可以使第一活动端132和第二活动端133向固定端131移动,将溶石袋100的开口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石袋100,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包括袋体、开合机构和操作杆110,所述袋体固定在所述操作杆110一端,操作者通过操作杆110来控制溶石袋100捕捉胆结石。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开口位置,当需要使用溶石袋100捕捉胆结石时,可以通过控制开合结构将溶石袋100的开口张开,而在利用溶石液溶解胆结石的过程中,开合机构控制溶石袋100的开口闭合,从而将溶石袋100密封,不会有溶石液进入到胆囊内,整个手术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囊取石装置,包括上述溶石袋100,所述胆囊取石装置还包括引流管200,所述引流管200包括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20。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利用上述溶石袋100对胆结石进行捕捉,然后将引流管200的一端通过连通通道导入到溶石袋100内,通过控制溶石袋100的开合机构将溶石袋100的袋口关闭,然后利用引流管200向溶石袋100内输入溶石液,在溶石袋100内进行溶石反应,同时,将反应后的废液和胆结石残渣导出胆囊。

如图4所示,出液管220具有进液端221,进液端22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增加废液和废渣进入到出液管220的几率,更快的将溶石袋100内的废液和废渣导出胆囊。

出液管220的进液端221要长于进液管210的出液端211,当进液管210的出液端211完全进入到溶石袋100后,出液管220的进液端221呈“U”形位于溶石袋100内,可以增加出液管220与溶石袋100内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加快废液及胆结石残渣的排出。

优选地,引流管200包括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20,溶石液通过进液管210导入溶石袋100,出液管220用于将废液及胆结石残渣导出胆囊,并且所述出液管220的直径大于进液管210的直径。因为整个手术建立在在微创的前提下,所以引流管200的不能太粗,进液管210只是用于向胆囊内输入溶石液,所以可以设置的相对细一些;相对地,因为在溶解胆结石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胆结石没有被完全溶解,如果出液管220设置的比较细的话,可能会造成堵塞的情况出现,所以设置出液管220相对较粗一些。这样就在保证引流管200整体较细的情况下,不容易造成出液管220堵塞的情况出现。

优选地,所述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20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20为引流管200的两个腔管,这样保证了引流管200外壁的横截面为圆形,整体性更高,且适应手术环境。

具体地,使用上述胆囊取石装置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先建立一条胆囊和外界的连通通道,操作者先使用穿刺针刺入胆囊,然后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将一根导丝的一端从穿刺针的套管内伸入胆囊,然后拔出穿刺针套管。从导丝的另一端穿过外鞘管,这样,外鞘管就可以沿着导丝进入胆囊内了,最后撤出导丝以及外鞘管的扩张器,只留外鞘管的外套在胆囊内,所述外鞘管外套即成为胆囊与体外的连通通道,因为外鞘管的外套直径较小,对人身体的伤害不大。

需要说明的,连通通道的直径小于4mm。上述外鞘管可以为12F外鞘管,外鞘管的直径再大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外鞘管的直径小于4mm。

第二,通过操作杆110将溶石袋100从外鞘管外套送入胆囊。

第三,通过牵引第三手术线143,操作杆110发生弯曲,第三活动端134向外鞘管的出口位置移动,溶石袋100的开口被张开,通过超声成像或者DSA成像技术寻找到胆囊内的胆结石,然后操作溶石袋100将胆结石捕捉,使胆结石位于溶石袋100内。

第四,将引流管200从外鞘管外套导入到溶石袋100。

第五,通过向外牵引第二手术线142和操作杆110,可以使第一活动端132和第二活动端133向固定端131移动,将溶石袋100的开口关闭。

第六,通过引流管200的进液管210向溶石袋100内注入溶石液,溶石将与胆结石反应后的废液及胆结石残渣从引流管200的出液管220排出溶石袋100。

第七,胆囊取石结束后,向外牵引第一手术线141,将溶石袋100从胆囊内取出。

需要说明的,连通通道230的直径小于4mm。因为整个手术是建立在微创的基础上,所以连通通道230可以为12F外鞘管,外鞘管的直径再大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外鞘管的直径小于4mm,既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又防止对病人造成其它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囊取石装置,包括上述的溶石袋100,用于捕捉胆结石,并在其内进行溶石反应。所述胆囊取石装置还包括连通通道230和引流管200,所述连通通道230用于连通胆囊和外界,所述引流管200用于向溶石袋100内输入溶石液,以及将废液和胆结石残渣排出溶石袋。整个过程都是在密封的溶石袋100内进行的,溶石液或者反应后的废液不会进入到人体的胆囊内,从而达到保证病人不会受到二次伤害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