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助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27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助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助产器。



背景技术:

妇产科患者往往患有危及生命的难产,需要医务人员进行随时监护,以便于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及时进行抢救。妇产科在进行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当婴儿的头部将要露出时,医生通常需要使用助产装置将胎头吸引出,以此来配合产妇将婴儿脱出子宫,确保母子平安,但是现有的助产装置采用助产钳将婴儿拖住时,往往因为人力的操作不当,导致婴儿头部受到伤害,人力无法精确的实施适当的力量;另一方面扩阴器也是采用人力控制,无法精确控制力道,导致产妇的疼痛加剧,从而妨碍产婴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力道控制精准和稳定性高的妇产科助产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妇产科助产器,包括上平板、下平板、上撑板、下撑板和主机箱,所述上平板的左端固定有上弧形夹板,所述上弧形夹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平板的左端固定有下弧形夹板,所述下弧形夹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中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通过第一气动伸缩杆连接,所述上平板的正上方设有上撑板,所述上撑板的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中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下撑板的底部左侧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中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上撑板的底部中心处和右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动伸缩杆,所述第二气动伸缩杆穿过移动槽与下撑板连接,且下撑板设置在下平板的正下方,所述主机箱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气动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所述第一气动装置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气动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二气动装置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气动伸缩杆连接,所述主机箱的前侧面中心处设置有操作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上弧形夹板和下弧形夹板的外壁包被有第一柔性保护垫。

进一步,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外壁包被有第二柔性保护垫。

进一步,所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左右两端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气动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操作显示屏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且第一指示灯设置在第二指示灯的左侧。

进一步,所述操作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启动开关和第二启动开关,且第一启动开关设置在第二启动开关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妇产科助产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力道控制精准;通过第一气动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力道控制精准,避免因人力控制不精准而导致婴儿头部受损和产妇疼痛,稳定性高,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娩出婴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助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助产器的上平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助产器的下平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助产器的主机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平板;2、上弧形夹板;3、第一凹槽;4、第一压力传感器;5、下平板;6、下弧形夹板;7、第二凹槽;8、第二压力传感器;9、第一柔性保护垫;10、第一气动伸缩杆;11、上撑板;12、第三凹槽;13、第三压力传感器;14、下撑板;15、第四凹槽;16、第四压力传感器;17、第二柔性保护垫;18、移动槽;19、第二气动伸缩杆;20、主机箱;21、第一气动装置;22、第二气动装置;23、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操作显示屏;26、第一指示灯;27、第二指示灯;28、第一启动开关;29、第二启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妇产科助产器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一种妇产科助产器,包括上平板1、下平板5、上撑板11、下撑板14和主机箱20,所述上平板1的左端固定有上弧形夹板2,所述上弧形夹板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且第一凹槽3中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所述下平板5的左端固定有下弧形夹板6,所述下弧形夹板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7,且第二凹槽7中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5通过第一气动伸缩杆10连接,所述上平板1的正上方设有上撑板11,所述上撑板11的顶部左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2,且第三凹槽12中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13,所述下撑板14的底部左侧开设有第四凹槽15,且第四凹槽15中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16,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5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移动槽18,所述上撑板11的底部中心处和右侧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动伸缩杆19,所述第二气动伸缩杆19穿过移动槽18与下撑板14连接,且下撑板14设置在下平板5的正下方,所述主机箱20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气动装置21和第二气动装置22,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1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3与第一气动伸缩杆10连接,所述第二气动装置22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24与第二气动伸缩杆19连接,所述主机箱20的前侧面中心处设置有操作显示屏25,所述上弧形夹板2和下弧形夹板6的外壁包被有第一柔性保护垫9,所述上撑板11和下撑板14的外壁包被有第二柔性保护垫17,所述上撑板11和下撑板14的左右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气动装置21设置在第二气动装置2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23设置在第二连接管24的上方,所述操作显示屏2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指示灯26和第二指示灯27,且第一指示灯28设置在第二指示灯27的左侧,所述操作显示屏2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启动开关28和第二启动开关29,且第一启动开关28设置在第二启动开关29的左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上弧形夹板2和下弧形夹板6通过上平板1和下平板5送入到子宫中,利用第一气动装置21通过第一连接管23改变第一气动伸缩杆10的行程,从而利用上弧形夹板2和下弧形夹板6夹住婴儿的头部,利用第二气动装置22通过第二连接管24改变第二气动伸缩杆19的行程,从而利用上撑板11和下撑板14对产妇的子宫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利用移动槽18可以顺利保证上平板1和下平板5的移动,确保婴儿的顺利出生,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实时监测上弧形夹板2和下弧形夹板6对婴儿头部产生的压力,利用第三压力传感器13和第四压力传感器16实时监测上撑板11和下撑板14对子宫壁面的压力,检测参数实时发送到操作显示屏25中,方便医护人员观察,以此更好的控制力道,在保证婴儿顺利出生的同时尽量减少产妇的疼痛。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妇产科助产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力道控制精准;通过第一气动装置21和第二气动装置22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力道控制精准,避免因人力控制不精准而导致婴儿头部受损和产妇疼痛,稳定性高,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娩出婴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