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881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



背景技术: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老年人群中97%患有脊椎疾病,近年来,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40%以上的人脊椎有各种疾病,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5%以上,故需对脊柱疾病进行治疗。目前对于脊柱病的治疗已经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还没有一套实用,定位准确,康复效果好的辅助装置。大多数医院医生采用人工按摩或者做竖直牵引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脊柱治疗和康复,不能保证病人的舒适度,而且,容易对病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牵引拉伤,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现设计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采用背部脊柱按摩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包括床体和下身牵引装置,所述床体与上身牵引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床体通过齿条与下身牵引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上身牵引支架和下身牵引支架上分别设有上身固定绷带和下身固定绷带,所述床体上设有充气头枕,所述上身固定绷带和下身固定绷带之间设有按摩装置,所述下身牵引支架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通过传动轴与大链轮固定连接,所述大链轮通过链条与小链轮转动连接,所述小链轮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按摩装置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有按摩柱,所述按摩柱贯穿过上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与凸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凸台滑块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床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体设置为硬床板。

优选的,所述下身牵引装置包含下身牵引支架、齿条、齿轮、传动轴、大链轮、小链轮和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用过轴承座与床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身固定绷带设置为弹性。

优选的,所述按摩柱设置为木质,所述按摩柱的两端为半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使用时,通过上身固定绷带固定住病人的胸部以上的位置,下身固定绷带固定住病人腰部以下的位置,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小链轮转动,小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大链轮转动,大链轮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和下身牵引支架移动,下身牵引支架带动下身固定绷带移动,将病人的脊柱进行拉伸,拉伸到合适位置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打开气缸,气缸带动凸台滑块移动,凸台滑块上的圆弧形凸台与按摩柱接触,并将按摩柱顶出上支撑板,与病人的后背接触,凸台滑块继续移动,离开按摩柱,按摩柱下降,离开病人的后背,如此往复对病人的脊柱进行按摩放松,同时通过控制充气头枕内的气体量,调整病人在治疗时的舒适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背部脊柱按摩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背部肌肉更佳放松,治疗和康复效果更佳,降低治疗成本,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身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上身牵引支架、3下身牵引装置、31下身牵引支架、32齿条、33齿轮、34传动轴、35大链轮、36小链轮、37伺服电机、4充气头枕、5上身固定绷带、6下身固定绷带、7按摩装置、71上支撑板、72下支撑板、73按摩柱、74凸台滑块、75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骨科脊柱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床,包括床体1和下身牵引装置3,所述床体1与上身牵引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床体1通过齿条32与下身牵引支架31滑动连接,所述上身牵引支架2和下身牵引支架31上分别设有上身固定绷带5和下身固定绷带6,所述床体1上设有充气头枕4,所述上身固定绷带5和下身固定绷带6之间设有按摩装置7,所述下身牵引支架31与齿条32固定连接,所述齿条32与齿轮33啮合,所述齿轮33通过传动轴34与大链轮35固定连接,所述大链轮35通过链条与小链轮36转动连接,所述小链轮36与伺服电机37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7与床体1固定连接,所述按摩装置7设有上支撑板71和下支撑板72,所述上支撑板71与下支撑板72之间设有按摩柱73,所述按摩柱73贯穿过上支撑板71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72与凸台滑块74滑动连接,所述凸台滑块74与气缸7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75与床体1固定连接,所述床体1设置为硬床板,所述下身牵引装置3包含下身牵引支架31、齿条32、齿轮33、传动轴34、大链轮35、小链轮36和伺服电机37,所述传动轴34用过轴承座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下身固定绷带6设置为弹性,所述按摩柱73设置为木质,所述按摩柱73的两端为半球状。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上身固定绷带5固定住病人的胸部以上的位置,下身固定绷带6固定住病人腰部以下的位置,通过伺服电机37带动小链轮36转动,小链轮36通过链条带动大链轮35转动,大链轮35通过传动轴34带动齿轮33转动,齿轮33带动齿条32和下身牵引支架31移动,下身牵引支架31带动下身固定绷带6移动,将病人的脊柱进行拉伸,拉伸到合适位置时,伺服电机37停止转动,打开气缸75,气缸75带动凸台滑块74移动,凸台滑块74上的圆弧形凸台与按摩柱73接触,并将按摩柱73顶出上支撑板71,与病人的后背接触,凸台滑块74继续移动,离开按摩柱73,按摩柱73下降,离开病人的后背,如此往复对病人的脊柱进行按摩放松,同时通过控制充气头枕4内的气体量,调整病人在治疗时的舒适度,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采用背部脊柱按摩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背部肌肉更佳放松,治疗和康复效果更佳,降低治疗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