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45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特别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使用的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中,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患这种疾病的患者也在迅速增加,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被广泛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借助外力向椎骨的松质骨间隙内注射填充物(如骨水泥),达到修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从而治疗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目的。

国内目前在椎体成形术(PVP或PKP)中所使用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头端(远端)是平直状,无法弯曲的。例如专利号为200720060062.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器械,其中所描述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就是平直不能弯曲的。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在椎体内部采用对称注入骨填充物的方式来保持椎体生物力学上的受力平衡,而传统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只能用于同侧椎体骨填充物的输送,故每节椎体都要进行两次穿刺,然后注入骨填充物,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多椎体病变的患者上述缺陷更加明显。

现有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例如专利201210316761.9,其套管远端具有弧形设计,可以很好的将骨填充物均匀灌注到椎体内,但在手术中灌注骨填充物时需要回撤输送套管使骨填充物弥散的更好,操作时间相对较长,而目前国内的部分高粘度骨水泥的可操作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出现输送套管还未完全撤出骨填充物已经凝固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单侧穿刺、降低手术风险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套管和开腔工具,所述输送套管包括输送手柄和输送管,所述输送手柄与所述输送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的远端由斜面密封形成封闭端,在所述斜面对侧的所述输送管的远端侧壁上设置侧孔,所述开腔工具包括手柄端和工作端,所述手柄端与所述工作端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端可滑动地插入所述输送管内,所述工作端的远端能从所述侧孔中伸出。

优选的,所述工作端是单根丝或多根丝。更优选的,所述多根丝由所述单根丝编织而成。

更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的外径与所述输送管的内径之间的间距小于0.2mm。

优选的,所述工作端是由设置在近端的刚性管和设置在远端的丝组合而成。

更优选的,所述丝的材料选自金属合金或形状记忆合金或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金属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组合。

更优选的,所述刚性管是金属管、金属合金管或强度较高的编织网管。

更优选的,所述刚性管是304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的远端是圆弧状或尖锐状。

优选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是0-75度。

更优选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是45度。

优选的,所述骨填充物输送系统配合椎体扩张球囊使用,所述椎体扩张球囊的远端部分能从所述侧孔中伸出。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进步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输送管的远端由斜面密封形成封闭端,在所述斜面对侧的所述输送管的远端侧壁上设置侧孔可以在所述工作端触及所述斜面后引导工作端从所述侧孔进入椎体,进而使得所述开腔工具的远端部分能够弯曲,可有效控制骨填充物灌注通道的位置,增强骨填充物在椎体内的弥散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开腔工具的工作端是单根丝或者是由单根丝编织而成的多根丝时,可以将工作端的外径与所述输送管的内径之间的间距设计成小于0.2mm,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开腔工具的整个工作端触及斜面弯曲以后不会在输送管内发生大幅移位,从而顺利引导工作端从侧孔进入椎体。

3、本实用新型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输送管的斜面和侧孔的设计使得只需单侧穿刺就可达到原来双侧穿刺的效果,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更高效的对疏松骨骼开设空腔,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4、本实用新型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对比现有市场上的弯角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省略了边注入骨填充物边后撤的步骤,简化了操作,避免了输送套管因骨填充物的凝固导致无法撤出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输送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输送管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开腔工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的开腔工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工作端是多根丝时的剖面放大图;

图7是图5中工作端是单根丝时的剖面放大图;

图8是骨填充物输送系统配合椎体扩张球囊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是输送套管,2是开腔工具,3是椎体扩张球囊,10是输送手柄,11是输送管,110是斜面,111是侧孔,20是手柄端,21是工作端,211是刚性管,210是丝,213是单根丝,212是多根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如图1-3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套管1和开腔工具2,所述输送套管1包括输送手柄10和输送管11,所述输送手柄10与所述输送管11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11的远端由斜面110密封形成封闭端,所述斜面110的倾斜角度是0-75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是45度。在所述斜面110对侧的所述输送管11的远端侧壁上设置侧孔111,所述开腔工具2包括手柄端20和工作端21,所述手柄端20与所述工作端21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端21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输送管11内,所述工作端21的远端触及所述斜面110后,在所述斜面110的引导下从所述侧孔111中伸出,进而在椎体内建立骨填充物注射通道。所述斜面110引导工作端21进入椎体,并且在所述斜面和所述侧孔111的协同作用下使得所述开腔工具2的远端部分能够弯曲,因此可有效控制骨填充物灌注通道的位置,增强骨填充物在椎体内的弥散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工作端21是由设置在近端的刚性管211和设置在远端的丝210组合而成。所述刚性管211是金属管、金属合金管或强度较高的编织网管。优选304不锈钢。所述丝210的材料选自金属合金或形状记忆合金或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金属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组合。所述工作端21的远端是圆弧状或尖锐状。当所述工作端21伸入所述输送管11后,所述工作端21的刚性管211不能弯曲,但是设置在远端的丝210触及所述斜面110弯曲后从所述侧孔111中伸出,进而在椎体内建立骨填充物注射通道。只需单侧穿刺就可达到原来双侧穿刺的效果,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更高效的对疏松骨骼开设空腔,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如图5-7所示,所述工作端21是单根丝213或多根丝212,所述多根丝212由所述单丝213编织而成。所述单根丝213或多根丝212的材料选自金属合金或形状记忆合金或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金属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组合。可以将所述工作端21的外径与所述输送管11的内径之间的间距设计成小于0.2mm,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开腔工具2的整个工作端21触及斜面110弯曲以后不会在输送管11内发生大幅移位,从而顺利引导工作端21从侧孔111进入椎体。所述工作端21的远端是圆弧状或尖锐状。当所述工作端21伸入所述输送管11后,所述工作端21首先由整根平直的单根丝213或多根丝212的远端触及所述斜面110,所述斜面110引导所述工作端21的远端部分发生大幅度弯曲进而从所述侧孔111中伸出,在椎体内建立骨填充物注射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骨填充物输送系统可以更自如地控制骨填充物灌注通道的位置,省略了边注入骨填充物边后撤的步骤,简化了操作,避免了输送套管因骨填充物的凝固导致无法撤出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首先在C型臂透视下或在CT监视下定位病椎,完成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套管1插入穿刺针管内,将输送管11的侧孔111朝向椎体中央,然后将开腔工具2插入输送套管1内,开腔工具2的工作端21的远端碰到封闭斜面110后弯曲,通过侧孔111进入椎体内,建立骨填充物灌注通道,然后撤出开腔工具2。如图8所示,此时可以将椎体扩张球囊3插入输送套管1内,椎体扩张球囊3的远端部分碰到封闭斜面110后弯曲,通过侧孔111进入椎体内,注入造影剂撑开椎体扩张球囊3,在椎体内建立更大的空腔,也可以直接将传统椎体成形手术的推杆系统插入输送套管1内,一管一管推注,完成骨填充物灌注。也可以通过在输送手柄10上设置的鲁尔接头连接骨填充物灌注系统,完成骨填充物的灌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