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701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于销毁的一次性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使用不卫生的注射器而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一次性注射器已经在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为了杜绝人为的回收重复使用,人们在一次性注射器上设置有自毁装置。普通的自毁注射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注射器的重复使用而造成病毒的交叉干扰,但注射器使用后由于钢针外露使得废弃的注射器在收集、运输、处理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问题,仍有可能会刺伤医护人员。用过的注射器,大多含有致病菌,如果随意弃置环境中,会污染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如果是回收处理,回收者容易刺伤自己,严重者更会造成交叉感染,且用过的注射器易被不法分子二次利用,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销毁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可以手动进行销毁,避免了二次利用,能够防止疾病的传播与感染,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销毁的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针筒内设置活塞,活塞上固定推杆,推杆顶端固定推板,针筒前端输出孔处连接针座,针座上固定针头,针头尾端两侧均固定翼板,翼板与针筒轴线垂直,两翼板上表面设置凹槽,两凹槽在同一直线上,左侧翼板的凹槽与针筒内腔连通而不与左侧翼板的左侧空间连通,右侧翼板的凹槽与针筒内腔以及右侧翼板的右侧空间连通,推杆上设置通孔,通孔轴线与凹槽平行,推杆为中空管,通孔上方的推杆部分设置缺口,推杆上端均布三块规格相同的限位板,三块限位板平行于推杆轴线,三块限位板外边缘的外接圆与针筒内圈一致,两翼板上设置结料孔,推板边缘超出于凹槽外端。

工作原理及过程:

注射完成后,将针头取下,提拉推杆,使通孔露出于针筒外,然后使针座朝向右侧将针头插入通孔,然后下推推杆,使针头置于凹槽内,左侧翼板的凹槽与针筒内腔连通而不与左侧翼板的左侧空间连通,针头针尖部分不会超出于翼板外,不会扎伤医护人员,右侧翼板的凹槽与针筒内腔以及右侧翼板的右侧空间连通,可以限制针头的移动,继续下推推杆,针头在置于推板与针筒之间的部分发生形变,针头前端朝上弯折并在下行过程中进入针头,针头 针尖抵在针筒内壁上,针头后端朝上弯折,带动针座靠近针筒并最终卡在针筒的缺口内,将推杆推到底,限位板也进入针筒,三块限位板外边缘的外接圆与针筒内圈一致,这样可以防止推杆在针筒内移动,进而防止针头移动。针头针尖抵在针筒内壁上,如果提拉推杆,会带动针头上移,由于此时针头是斜向上,并且针筒为塑料材质,针头针尖部分会刺入针筒内壁,进而阻止推杆继续上移,杜绝了二次利用。结料孔可以节约原材料,推板边缘超出于凹槽外端可以防止在推动过程中手指不慎滑落而被翘起但未完全进入针筒的针头针尖刺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销毁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针尖部分不会超出于翼板外,不会扎伤医护人员,右侧翼板的凹槽与针筒内腔以及右侧翼板的右侧空间连通,可以限制针头的移动,继续下推推杆,针头在置于推板与针筒之间的部分发生形变,针头前端朝上弯折并在下行过程中进入针头,针头针尖抵在针筒内壁上,针头后端朝上弯折,带动针座靠近针筒并最终卡在针筒的缺口内,如果提拉推杆,会带动针头上移,由于此时针头是斜向上,并且针筒为塑料材质,针头针尖部分会刺入针筒内壁,进而阻止推杆继续上移,杜绝了二次利用。结料孔可以节约原材料,推板边缘超出于凹槽外端可以防止在推动过程中手指不慎滑落而被翘起但未完全进入针筒的针头针尖刺伤,使用后可以手动进行销毁,避免了二次利用,能够防止疾病的传播与感染,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弯折前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针头弯折后示意图。

图中:1、推杆;2、限位板;3、缺口;4、翼板;5、结料孔;6、凹槽;7、针头;8、通孔;9、针座;10、针筒;11、活塞;12、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销毁的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10,针筒10内设置活塞11,活塞11上固定推杆1,推杆1顶端固定推板12,针筒10前端输出孔处连接针座9,针座9上固定针头7,针头7尾端两侧均固定翼板4,翼板4与针筒10轴线垂直,两翼板4上表面设置凹槽6,两凹槽6在同一直线上,左侧翼板4的凹槽6与针筒10内腔连通而不与左侧翼板4的左侧空间连通,右侧翼板4的凹槽6与针筒10内腔以及右侧翼板4的右侧空间连通,推杆1上设置通孔8,通孔8轴线与凹槽6平行,推杆1为中空管,通孔8上方的推杆1部分设置缺口3,推杆1上端均布三块规格相同的限位板2,三块限位板2平行于推杆1轴线,三块限位板2外边缘的外接圆与针筒10内圈一致,两翼板4上设置结料孔5, 推板12边缘超出于凹槽6外端。

工作原理及过程:

注射完成后,将针头7取下,提拉推杆1,使通孔8露出于针筒10外,然后使针座9朝向右侧将针头7插入通孔8,然后下推推杆1,使针头7置于凹槽6内,左侧翼板4的凹槽6与针筒10内腔连通而不与左侧翼板4的左侧空间连通,针头7针尖部分不会超出于翼板4外,不会扎伤医护人员,右侧翼板4的凹槽6与针筒10内腔以及右侧翼板4的右侧空间连通,可以限制针头7的移动,继续下推推杆1,针头7在置于推板12与针筒10之间的部分发生形变,针头7前端朝上弯折并在下行过程中进入针头7,针头7针尖抵在针筒10内壁上,针头7后端朝上弯折,带动针座9靠近针筒10并最终卡在针筒10的缺口3内,将推杆1推到底,限位板2也进入针筒10,三块限位板2外边缘的外接圆与针筒10内圈一致,这样可以防止推杆1在针筒10内移动,进而防止针头7移动。针头7针尖抵在针筒10内壁上,如果提拉推杆1,会带动针头7上移,由于此时针头7是斜向上,并且针筒10为塑料材质,针头7针尖部分会刺入针筒10内壁,进而阻止推杆1继续上移,杜绝了二次利用。结料孔5可以节约原材料,推板12边缘超出于凹槽6外端可以防止在推动过程中手指不慎滑落而被翘起但未完全进入针筒10的针头7针尖刺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