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544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防辐射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核医学显像药物的注射,为了对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防护,需要在带有防护屏的专用窗口或者防护屏后进行床旁注射。药物推注时,目前一般采用的措施是带铅手套,但会影响操作的灵敏度,增加了操作难度;或者用防辐射注射铅套,可以减少辐射,但是操作不易,且每注射一次,就需要工作人员去通风橱把注射完毕的注射器取出来,放在放射性废物处,然后更换一个注满药物的注射器,再给下一个患者进行注射,这样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现实工作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注射准确、节约时间,就会仅在防护屏隔离情况下,带普通医用手套进行注射操作,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操作者手部带来辐射危害。

显像所用放射性药物及生理盐水,均为无色的,尤其是利尿肾动态显像时,除了应用生理盐水、放射性药物,还需要速尿,这些药物均为无色的;在显像时,它们的注射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为了保证注射顺序正确,需要用标记笔在针管上进行标记,增加了工作复杂性,即使这样,在推注之前,也需要再次确认所取针管是正确的,避免出现差错。

注射药物操作步骤:第一步用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前面连接一个软管针头,建立静脉通路;第二步然后弯折软管针头连接注射器的那一边,换上装有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进行推注,第三步需要再次弯折软管针头连接注射器的那一边,换上速尿,进行推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操作熟练,但也不可避免的在弯折过程中,把建立好的静脉通道拔出血管,导致注射失败;而且在更换注射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有药物等物质从打开、准备更换的细管针头另一侧流出,这样可能导致放射性药物沾染检查床、操作人员手、病人衣物等;并且肾动态显像,为了保证检查图像质量,需要“弹丸”注射,但是在多次更换注射器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动作迅速,即使这样,也不可避免的延长了注射时间,无法保证高效“弹丸”注射。

肾动态显像采集体位:患者先躺在检查床上,仪器摆好采集窗,然后静脉注射药物,同时开机采集图像。所以,注射药物这个过程都是操作人员在床旁进行,即使使用隔离防护设施,但对于手部也是属于没有防护保护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提高操作时的灵敏度、减轻工作负担、降低辐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包括密封腔体、支撑装置和注射装置,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设有可打开关闭的门体,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托架和注射器固定装置,所述托架固定在密封腔体的内部底端,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固定在托架上,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联接管和带有针头的软细管,所述注射器与联接管和软细管依次连通,所述注射装置可通过注射器固定在注射器固定装置上,所述注射器上端可与注射器推动装置接触,所述注射器推动装置与密封腔体的顶部联接并有部分暴露在密封腔体的外部,方便从外部对注射器进行推注,所述密封腔体靠近门体的底部上开有半圆形的通孔,所述软细管带有针头的一端可通过该通孔伸出到密封腔体的外部。

所述联接管为三通管或四通管,上端分别连通有注射器,每个注射器均固定在注射器固定装置上,每个注射器上端均设置有注射器推动装置,下端分别连通有软细管。

所述密封腔体的门体上设有两个操作孔,方便操作人员将手和胳膊伸进去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孔联接有带铅手套,该带铅手套将密封腔体的内外分隔开,防止操作人员操作时受到辐射。

所述密封腔体内可放置两个铅盒,一个铅盒内部放置有装了药物的注射器,另一个铅盒内部放置有注射完药物的空注射器。

所述注射器推动装置为螺杆,且该螺杆上设有刻度,所述密封腔体上端设有与该螺杆配合的螺纹孔,通过旋转该螺杆实现注射器的推注。

所述螺杆一端联接有减速电机,该减速电机的开关通过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即可实现螺杆的下压,实现注射器的定量推注。

所述密封腔体的门体及门体相对面均采用铅玻璃,使其两侧的医护人员及病人均可从外部看到密封腔体内部的情况,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为套管,套管可采用高硬度玻璃材质,方便人们查看注射器的用量,所述套管上端设置有簧片,通过该簧片可夹紧不同尺寸的注射器。

所述密封腔体底端通过支腿联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驻车装置,可将万向轮固定,所述支腿为可伸缩式,调整装置的水平高度。

所述密封腔体底部还设有置物架,置物架四端分别固定在密封腔体的支腿上,所述置物架用于放置储物箱或垃圾桶。

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上设有振动器,所述注射器固定在该振动器上,该振动器可带动注射器进行振动。

所述联接管伸出密封腔体外的部分联接有卡子,通过该卡子可夹紧联接管的伸出部分,防止液体下漏。

所述密封腔体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防护板,保护医护人员不被辐射。

所述密封腔体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条,便于与注射器推动装置配合,中部的两侧设置为铅玻璃,增大医护人员及病人观看密封腔体内部的视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密封腔体起到防护作用,保护操作人员、患者及周围的家属,前后面的铅玻璃便于人们观察内部药物的剩余量,设有的门体可方便的取放铅盒和更换、安装注射装置,门体上的两个操作孔可方便操作人员的双手和胳膊伸进去操作放射性注射器的安装和更换,实现放射性药物注射时的防护。本发明改善了静脉通路针管的错误拔出问题,静脉通路建立成功后,操作人员只需要操作密封腔体上的机械扭动装置,就可以完成操作,避免了因操作不熟练,或高难度操作或病人不配合时针管拔出的问题。本发明把在一次显像时,使用三通或者四通,保证静脉通道建立成功,不再更换针管,避免药物漏出,节约时间,保证注射药量和图像质量。例如利尿肾动态显像时的生理盐水注射器、放射性药物注射器、速尿注射器,通过四通连接在一起,使得操作过程顺利、流畅,避免了更换注射器时药物的泄露,保证了“弹丸”注射;运动心肌显像药物在患者运动过程中进行药物注射的准确性;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时,达到了两个下肢的同步缓慢注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带连接条的门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密封腔体,2为注射器,3为托架,4为联接管,5为通孔,6为注射器推动装置,7为软细管,8为防护板,9为簧片,10为振动器,11为万向轮,12为置物架,13为连接条,14为注射器固定装置,15为操作孔,16为铅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防辐射注射装置,包括密封腔体1、支撑装置和注射装置,所述密封腔体1的一侧设有可打开关闭的门体,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托架3和注射器固定装置14,所述托架3固定在密封腔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注射器固定装置14固定在托架3上,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2、联接管4和带有针头的软细管7,所述注射器2与联接管4和软细管7依次连通,所述注射装置可通过注射器2固定在注射器固定装置14上,所述注射器2上端可与注射器推动装置6接触,所述注射器推动装置6与密封腔体1的顶部联接并有部分暴露在密封腔体1的外部,方便从外部对注射器进行推注,所述密封腔体1靠近门体的底部上开有半圆形的通孔5,所述软细管7带有针头的一端可通过该通孔5伸出到密封腔体1的外部。

将需要注射的显像药物备好在注射器2内,注射器2、联接管4和带有针头的软细管7依次连好,打开密封腔体1的门体,将注射器2套设在注射器固定装置14中固定,软细管7穿过半圆形的通孔5,软细管7另一端的针头可插入人体建立静脉通道,只需推动相应的注射器推动装置6即可实现注射器2的推注。

上述的联接管4为三通管或四通管,上端分别连通有注射器2,每个注射器2均固定在注射器固定装置14上,每个注射器2上端均设置有注射器推动装置6。通过上述设置,联接管4可与多个注射器2联通,注射器2的数量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种类确定,推动相应的注射器推动装置6,实现人体不同药物的顺序注入,且在更换不同药物注入时,完成无缝联接,不需拔取或弯折软细管。

如图4所示,密封腔体1的门体上设有两个操作孔15,方便操作人员将双手和胳膊伸进去进行操作,在操作孔15处联接有带铅手套,该带铅手套将密封腔体1的内外分隔开,防止操作人员操作时受到辐射。密封腔体1内可放置两个铅盒16,一个铅盒16内部放置有装了药物的注射器,另一个铅盒16内部放置有注射完药物的空注射器。在完成一个病人的注射时,可将注射完的空注射器2放入其中一个铅盒16,将放有装了药物的注射器进行更换,而且整个操作在隔离的状态下相当于在外部完成,有效避免的辐射,实现了注射器的更换,简单快捷。

如图1所示,肾动态显像时的注射药物,首先用注射器推动装置6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2注射,然后通过软细管7的针头插入人体建立静脉通道;明确建立静脉通道成功后,停止生理盐水的注射,通过注射器推动装置6推动抽有99mTc-DTPA或者其他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2,进行注射;当患者有肾积水时,需要在注射过程中,多备一个抽有速尿的注射器2。通过联接管4可对装有不同种类药物的注射器2的连通进行转换和控制。在肾动态显像时注射药物时,联接管4上通常连通有三个注射器2。

如图2所示,骨、心肌、FDG注射时,联接管4上通常连通有两个注射器2,一个软细管7。

如图3所示,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注射时,联接管4上通常连通有两个注射器2,两个软细管7,建立通道后,通过同时控制两个注射器推动装置6,实现同步缓慢注射。

因此,联接管4为三通管或四通管,上端分别连通有注射器2,每个注射器2均套设于注射器固定装置14内,每个注射器2上端均设置有注射器推动装置6,下端分别连通有软细管7。使用三通或者四通,保证静脉通道建立成功,不再更换针管,避免药物漏出,节约时间,保证注射药量和图像质量。采用一个静脉通道完成注射。注射时冲洗管道,减少放射性药物残留,保护环境。

如图3所示,双下肢深静脉显像注射时需要晃动,通过在注射器固定装置14上设置振动器10,振动器10的振动带动注射器2内的液体晃动,将里面的放射性药物摇匀。振动器10可采用震动马达或者其他类似装置。

注射器推动装置6可为螺杆,螺杆上设有刻度,螺杆与密封腔体1上端的螺纹孔配合,通过旋转该螺杆实现注射器2的推注。当然,注射器推动装置6还可为杆件,杆件与密封腔体1上端的通孔配合,通过下压杆件实现注射器2的推注。当然,还可采用其它外部推注结构。

螺杆一端联接有减速电机,该减速电机的开关通过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即可实现螺杆的下压,实现注射器2的定量推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就可以很容易实现各部件的连接和控制,并很容易编写出相应的操作程序,从而实现电脑操作。

密封腔体1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防护板8,保护医护人员不被辐射。密封腔体1底端通过支腿联接有万向轮11,万向轮11上设有驻车装置,可将万向轮11固定,方便将仪器移到床旁注射和为危重病人不方便移动的病人注射。

密封腔体1底部还设有置物架12,置物架12四端分别固定在密封腔体1的支腿上,所述置物架12用于放置储物箱或垃圾桶。支腿为可伸缩式,可调整装置的水平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密封腔体1的门体及门体相对面均采用铅玻璃,使其两侧的医护人员及病人均可从外部看到密封腔体1内部的情况。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注射器固定装置14采用套管,套管可采用高硬度玻璃材质,方便人们查看注射器的用量,所述套管上端设置有簧片9,通过该簧片9可夹紧不同尺寸的注射器2。套管底端为缩口结构,注射器2套设在套管内后,缩口可拖住注射器2。

如图4所示,密封腔体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条13,便于与注射器推动装置6配合,中部的两侧设置为铅玻璃,增大医护人员及病人观看密封腔体1内部的视野。

注射器固定装置14还可采用夹子,通过夹子固定注射器;或者也可采用其它夹紧固定结构。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