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057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胫骨平台压缩骨折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塌陷是常见的损伤和疾病。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治疗在目前主要是手术方法,其缺点是常规切开手术创伤大,并且通常需应用接骨板固定,患者治疗过程痛苦,恢复时间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老年疾患,其晚期往往表现为胫骨内侧或外侧平台塌陷。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或股骨截骨的方式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继而改变胫骨平台与股骨髁的接触部位,减轻疼痛,改善患肢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同样存在手术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恢复时间长的缺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进入了外科各个领域,胸外科、腹外科、普外科都大量地进行各种微创手术,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手术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恢复健康带来了福音。对于骨折中的胫骨平台的骨折的诊断率也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其中又属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占比率最高,一般的保守治疗中,患者后期的外侧关节面高度无法完全恢复,导致在治疗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在现如今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采用手术治疗时通常在手术时的切口较大,并且很容易对病人腿上的神经、血管等造成严重的损伤,并且其康复的时间较长,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的支撑固定的稳定效果弱,极易发生二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并且延长治疗时间。并且其钢板固定时螺钉的旋入角度固定,只能相对于钢板垂直旋入,在一些发生裂损的情况下治疗较为麻烦。

申请号为20151047494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支撑复位器,包括螺杆、套管、第一克氏针、第二克氏针、第一关节固定环、第二关节固定环、套环,套管内部设有若干棘爪,螺杆的表面为梯形丝,螺杆的末端固定在套环内,前端梯形丝卡在棘爪上,第一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套管的末端,第二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螺杆的末端。该专利主要用于对胫骨、腓骨双骨折错位的牵引复位。但是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病人疼痛,无法减轻病人痛苦,对病人的康复并没有太大促进作用。

申请号为20151047494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支撑复位器,包括螺杆、套管、第一克氏针、第二克氏针、第一关节固定环、第二关节固定环、套环,套管内部设有若干棘爪,螺杆的表面为梯形丝,螺杆的末端固定在套环内,前端梯形丝卡在棘爪上,第一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套管的末端,第二关节固定环通过活动连杆连接至螺杆的末端。该专利主要用于对胫骨、腓骨双骨折错位的牵引复位。但是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病人疼痛,无法减轻病人痛苦,对病人的康复并没有太大促进作用。

申请号为20142006908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主要结构为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其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的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且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主要克服了无法准确复位的缺陷。但是该专利仍然无法缩短病人康复时间,使用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简化骨折或塌陷的手术过程,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并且在侧壁定位板处加设支撑板,对胫骨上部的骨块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骨折板固定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包括固接板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侧部定位板、顶部定位板和延伸板,所述侧部定位板底部连接于固接板顶部,所述侧部定位板倾斜设置,侧部定位板内表面形状配适于胫骨侧部骨体形状,所述固接板及侧部定位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钉入骨钉的固定通孔,所述侧部定位板底部延伸出固接板侧部形成延伸板,所述顶部定位板连接于延伸板端部,并且顶部定位板两端部伸出延伸板外表面,形成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侧部定位板侧部固接有支撑件,支撑件由支撑板及插板构成,所述插板端部的一端固接于支撑板,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尖,插板面板与侧部定位板板面垂直设置,所述侧部定位板与固接板连接处开设有长条形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用于置入填充片;所述填充片为前端尖锐的楔形长方片,填充片上有微孔网状结构;所述填充片的上平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的倒刺,倒刺的尖锐方向朝向填充片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固接板与侧部定位板连接处的固接板上设有横向加压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槽及第三螺纹槽轴线位于定位通孔轴线的两侧,第二螺纹槽及第三螺纹槽轴线与定位通孔轴线的夹角角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槽及第三螺纹槽的旋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凸尖截面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延伸板长度小于胫骨外侧至固接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填充片的周边为弧形,弧形分别与胫骨近端外侧平台和内侧平台的弧形轮廓相同;相应地,所述填充槽的内壁也为弧形,与填充片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固定通孔内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第三螺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槽轴线重合于定位通孔轴线,第二螺纹槽及第三螺纹槽轴线均与定位通孔轴线形成倾斜角度;所述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和第三螺纹槽相互叠加设置。

优选地,所述填充片由异体骨或陶瓷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简化了骨折或塌陷的手术过程,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并且在侧壁定位板处加设了支撑板,对于胫骨上部的骨块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骨折板固定的稳定性。在康复过程中不易发生二次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一定程度上减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填充槽可用于在固接板和侧部定位板位置插入填充块,可使得在胫骨发生塌陷的情况下,填充胫骨到一定高度,保障复位效果。

2、填充片由异体骨或陶瓷材料制作,填充片上有微孔网状结构,有利于填充后骨质在填充片上生长;填充片的上平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的倒刺,倒刺的尖锐方向朝向填充片的后端,倒刺可以防止填充片填充后向外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填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的填充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接板,2、定位件,21、侧部定位板,22、顶部定位板,23、延伸板,24、第一定位部,25、第二定位部,26、第一螺孔,27、第二螺孔,3、定位通孔,31、第一螺纹槽,32、第二螺纹槽,33、第三螺纹槽,4、支撑件,41、支撑板,42、插板,43、凸尖,5、填充槽,6、填充片6,61、倒刺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或塌陷的支撑复位康复装置,包括固接板1和定位件2,定位件2由侧部定位板21、顶部定位板22以及延伸板23组成。这些板体均为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金属板材。侧部定位板21的底部连接于固接板1的顶部,并且侧部定位板21是倾斜设置的,其上部向上延伸出长板,侧部定位板21的内表面形状配适于胫骨侧部骨体形状,使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钢板置入时,侧部定位板21能与骨块紧密贴合。在侧部定位板21与固接板1的连接处开设有长条形填充槽5,所述填充槽5用于置入填充片6,可使得在胫骨发生塌陷的情况下,填充胫骨到一定高度,保障复位效果。所述填充片6为前端尖锐的楔形长方片,填充片6由异体骨或陶瓷材料制作,填充片6上有微孔网状结构,有利于填充后骨质在填充片6上生长;所述填充片6的上平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的倒刺61,倒刺61的尖锐方向朝向填充片6的后端,倒刺61可以防止填充片6填充后向外脱落。

所述固接板1与侧部定位板21连接处的固接板1上设有横向加压孔,在手术治疗时,在钢板固接板1上的定位通孔3内旋入螺钉的同时,能够通过滑动加压的原理,推动固接板向着胫骨的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胫骨后方发生移位的骨折块受到压力,从而紧密压合,增强了复位的效果,更加有利于胫骨骨折的愈合,剪短了康复时长,增强了治疗效果。

所述侧部定位板21的侧部固接有支撑件4,支撑件4由支撑板41及插板42构成,支撑板41连接在侧部定位板21上,并且支撑板41的板面与侧部定位板21的板面垂直设置。所述插板4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1的其中一个端部上,并且插板42的面板与侧部定位板21的板面也为垂直设置。支撑板的设置对于胫骨上部的骨块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骨折板固定的稳定性。在康复过程中不易发生二次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一定程度上减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支撑板41的长度可等于或小于侧部定位板21的长度,但是长度不得小于侧部定位板21的长度的1/2,若支撑板41的长度过小,则无法对骨块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支撑板41也就丧失了设置的意义。所述插板42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尖43,凸尖43的截面可设置为多种形状,如设为三角形、由顶部尖端至与插板42连接处厚度递增的楔形等,这些设置使得顶部形成锋利尖端,为支撑板41和插板42插入到骨块下方起到了帮助作用,使得插入更加方便。

所述侧部定位板21底部延伸出固接板1的侧部形成延伸板23,顶部定位板22就连接在延伸板23的其中一端部,并且延伸板23的长度要小于胫骨外侧至固接板1的距离。使得接骨板在置入胫骨时,延伸部不会伸出胫骨外侧,从而延伸板23上的顶部定位板22可对胫骨的关节部位进行固定,保证其的固定高度,使得复位效果更好。顶部定位板22的两端部伸出延伸板23外表面,形成了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5,所述第一定位部24上开设有第一螺孔26,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上开设有第二螺孔27,两个螺孔均可用于旋入螺钉,从而使得顶部定位板22可对胫骨的关节部位进行固定,保证其的固定高度。

所述固接板1和侧部定位板21上均设有2-4个用于钉入骨钉的固定通孔3,在固定通孔3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槽31、第二螺纹槽32和第三螺纹槽33。第一螺纹槽31的轴线与定位通孔3的轴线是重合的,而第二螺纹槽32和第三螺纹槽33的轴线与定位通孔3的轴线都有形成倾斜的角度,并且第二螺纹槽32及第三螺纹槽33的轴线分别位于定位通孔3轴线的两侧,第二螺纹槽32的轴线与定位通孔3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和第三螺纹槽33的轴线与定位通孔3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是相等,并且对于第二螺纹槽32及第三螺纹槽33的旋向设置成相反。各螺纹槽之间相互叠加设置,因而在螺钉一个通孔内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旋入。通过在两侧设置具有一定角度的螺纹槽后,在垂直旋入处的骨块发生裂损时,就可以由两侧的螺纹将螺钉呈一定角度旋入,从而螺钉避开了裂损处对钢板进行固定,使得骨折板的固定效果更好,避免骨折块位移等情况的发生,康复更快。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所述填充片6的周边为弧形,弧形分别与胫骨近端外侧平台和内侧平台的弧形轮廓相同。相应地,所述填充槽5的内壁也为弧形,与填充片6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