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30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经后发热,是指青年女子月经经期临近结束,或刚刚结束,而表现出的发热病症。体温一般在37℃~37.5℃;也有体温在37.1℃~38.5℃。多因素体虚弱,失于调理,以致在月经结束前后,阴津亏虚、脾胃元气虚馁,卫阳不固,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更有误诊、误治者,一见体温高,不予辩证即用寒药以降温,非但体温不降,反使脾胃元气更加受损,甚至演变成脾胃阳虚证。经后发热,除体温高出正常体温外,还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或晄白,脉虚或沉细无力,舌淡、苔白润或白滑等症,属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

现有的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是李杲根据《问素·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中医方剂学》描述补中益气汤的配方: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用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用当归养血和营,协同黄芪、人参补气养血;用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不难看出补中益气汤的配方虽然是甘温除热,但偏于补气升提,这与女子经期结束前后需大补阴津的意图正好相反。临床已有验证,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气虚发热,结果病人会出现咳嗽、心悸、等伤阴的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纯中药制剂,使用方便;治疗发热不用苦寒清热之品,而用甘温之味补气、并兼养阴津,即能除大热;在甘温除热的同时,考虑女子月经结束前后,阴津亏虚的生理特点,加入滋养阴津的中药成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病例选择标准:

本实施例11例病例,全部为秋冬季节采集的病例,年龄在18~24岁,月经期为临近结束或刚刚结束,体温一般在37℃~37.5℃,发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脉虚,舌淡,苔白润,其中6例观舌质有裂纹。2例误用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者,体温在37.1℃~38.5℃(2例误用药者包含在6例舌质有裂纹中)。

治疗标准:以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治愈的主要指标。

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为治愈。

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各组分:

黄芪3份、人参2份、白术2份、陈皮0.5份、炙甘草1份,生地2份、白芍2份,每份重5g。

给药方法:将各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中煮沸,取煮沸后的浓缩提取液250ml,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疗效结果:

1、用药1-2天时,1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

2、用药3-4天时,又2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其中舌质有裂纹者,经治疗,体温在37℃~37.5℃(腋窝下测得),并有口干、偶干咳的病症;有2例误用药者经治疗,体温在37.5℃~38℃。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女子经后发热的治愈率为27.2%。

实施例二

本部分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各组分:

黄芪4份、人参2份、白术3份、陈皮0.8份、炙甘草1.2份,生地3份、白芍3份、女贞子2份、麦冬1.5份、沙参1份、半夏1.5份,茯苓1份,每份重5g。

疗效结果:

1、用药1-2天时,2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

2、用药3-4天时,3例舌质有裂纹者的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偶干咳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2例误用药者体温变化不明显。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女子经后发热的治愈率为治愈率45.5%。

实施例三

病例选择标准:

本实施例9例病例,全部为冬季采集的病例,均为误用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者,体温在37.1℃~38.5℃,年龄在18~24(岁),月经期为临近结束或刚刚结束,发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滑,其中4例观舌质有裂纹。

治疗标准:以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治愈的主要指标。

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为治愈。

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各组分:

黄芪3份、人参3份、白术3份、生地2份、女贞子2份、沙参1份、半夏1份、茯苓1.5份、炙甘草2份、陈皮1份、干姜2份、肉桂0.5份,每份重5g。

给药方法: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中煮沸,取煮沸后的浓缩提取液250ml,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疗效结果:

1、用药1-2天时,2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

2、用药3-4天时,又2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其中舌质有裂纹者,经治疗,体温在37℃~37.5℃(腋窝下测得),并有口干口渴、偶干咳的病症。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女子经后发热的治愈率为44.4%。

实施例四

病例选择标准:

本实施例9例病例,全部为冬季采集的病例,均为误用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者,体温在37.1℃~38.5℃,年龄在18~24岁,月经期为临近结束或刚刚结束,发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滑,其中4例观舌质有裂纹。

治疗标准:以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治愈的主要指标。

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为治愈。

治疗女子经后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各组分:

黄芪6份、人参3份、白术6份、生地6份、白芍5份、女贞子3份、麦冬3份、沙参3份、炙甘草2份、陈皮1份、干姜3份、肉桂1份、半夏2份、茯苓2份(每份重5g)。

给药方法:将本实施例的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中煮沸,取煮沸后的浓缩提取液250ml,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疗效结果:

1、用药1-2天时,1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

2、用药3-4天时,又1例发热病人体温恢复到36℃~37℃(腋窝下测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全身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其中舌质有裂纹者,经治疗,体温在37℃~37.5℃(腋窝下测得),并仍有口干、偶干咳的病症;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对本组女子经后发热的治愈率为22.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发热不用苦寒清热之品,而用甘温之味补气补阴津,即能除大热。女子经后发热,多因素身体虚弱,失于调理,阴津亏虚,以致在月经结束前后,脾胃元气虚馁,卫阳不固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兼养化源;女子经期泻而不藏,阴津不足是经期的生理现象。所以用白芍养血敛阴,生地大补阴津,麦冬补心、肺之阴、沙参滋水之上源;干姜归经脾胃,温中祛寒,和少量肉桂齐振脾阳;对脾胃虚弱的个体,滋养阴津恐生痰湿,故少加半夏、茯苓,健脾渗湿、降逆化痰,少加陈皮理气燥湿,使以上诸药补而不滞。本发明是纯中药制剂,使用方便,其重在治本;本发明主治的是女子经后发热,多属气虚、阴虚证,本发明从补气健脾、甘温除热、兼养阴津的角度出发来治疗女子经后发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